APP下载

太极拳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23栾丽美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太极拳思考教学

摘 要:太极拳在中國高校已经普及了很多年。但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教学中能不能真正传达出它的文化内涵,做到传承,我看差强人意。这也正是太极拳近一段时间以来站在风暴之中任人诟病的原因。对太极拳的学习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对于我们文化的传承意义乏善可陈。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怎么获得呢?因此,以太极拳为切入点,谈谈我对太极拳教学的看法。希望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能够落在实处。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思考

太极拳已在国内推广50多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长期在各大专院校得到推广。高等院校在众多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中,中国的国粹太极拳运动是首先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因为它具备了极高的体育价值。

但是,目前太极拳的教学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学生的喜好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对太极拳的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完全不理解动作和文化内涵,甚至对太极拳产生的背景及尚武精神不认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太极拳教学的太极拳化,变成了一种程式,一种范式,一种表演。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沈理然提出:太极拳化的太极离真正的太极拳相去甚远了。目前,大多数的太极拳教学限于课时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往往只流于动作和招式的教学,而忽视了文化的教学,这样其实离太极拳的精髓越来越远了。我们的初心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普及太极拳,结合太极拳的实践练习,逐步深入,达到形神兼备,修身养性,终身体育的目的。但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诸多问题。

1 太极拳文化内涵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阐述”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的太极拳运动,通过融摄”太极哲理”,以太极哲理规范太极拳技,完成了太极哲理与太极拳拳理的融合,促成了人体运动规律与”太极哲理”的交融,构建起了包容有以动养生、以内导外、逆向运动、顺应阴阳、中和律已、和谐处外六大要素的太极运动观。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理文化和武术技术理念为两大基石,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论、中庸思想、阴阳论、气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知己知彼、以静待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攻守相寓、舍己从人的技术理念。

太极拳不仅仅止于是一项运动,在养生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太极拳以拳的修炼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高度有序的最佳状态,是人的整体系统功能处于高级健康状态,这和中医理论不谋而合。太极拳不同于西方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的结合也足可以表示出我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作为一种武术运动,有着其独特的攻防意识。太极拳既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又有高深的技击艺术。它是一种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合,加以创新的强身治病、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

2 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文化内涵的学习

限于学时和课时的要求,太极拳的教学只注重动作教学,理论内容含混不清。学生通过太极拳的学习,经常摸不着头脑。有学生戏谑太极拳编了顺口溜“一个大西瓜,中间切一刀,你一半,我一半……”,他们完全不理解为什么太极拳动作多以弧形,圆形等呈现。如何做到刚柔相济,动作高低起伏,大小,左右代表着怎样的意义?

在学习太极拳时,学生普遍反映太极拳难学,有很多人未得其要领,或效颦于一招一式,或形不似意不达,或偏刚偏柔,或虚实不分,虽常年练习,却事倍功半,终未深入其境,所以太极拳应有的功能被大大降低。这些现象的产生皆源于对太极拳缺乏正确的、深刻的理解。只有从理论上把握太极拳的精髓,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科学地继承、理解、把握太极拳的内涵。

2.2 动作基础不够扎实

完成一个太极拳基本的动作需要充分调动身体各关节和肌肉。要求动作缓慢,气息缓、慢、匀、稳。这绝非一日之功。如做一个马步,普通人坚持一分钟尚且很费劲,更何况一套太极拳要在这种半蹲状态之中持续一段时间。

2.3 动作和文化的结合不够契合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我们教育环境的变化,现代的学生很多从文化意识上已经不认同或不熟悉我们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学动作时敷衍了事。更别谈文化上去思考我们的天人合一,动作上虚与委蛇,人体运行规律,动作运行规律等,以及他们之间的有机结合。

3 建议

如何做到在教学中既能使学生学会太极拳的动作,又能充分了解太极拳背后的文化,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达到“精、气、神”的结合,做到形神兼备?这对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太极拳实践。

3.1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太极拳拳理的学习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太极被释为天地万物之根本,宇宙之本源,太极之理,拳之理,乃世界万物之理。中国哲学精神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影响着太极拳中所蕴含的“生命和谐”、“斗争中求平衡,变换中求和谐”的和谐理念。

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专注,心静、用意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作用,从而为其他系统、器官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极拳构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拳术运用之法,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文武一理,将拳术理论高度提高至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上限,阐明太极拳术不但是一门拳术,而且也是以武入道的方法。太极拳特有的“心静体松”的技法要求,采用顺腹式或逆腹式呼吸,以及贯穿始终的螺旋式的弧形动作,对全身各部位都有良好的刺激和锻炼价值。

3.2 加强太极拳的动作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太极拳的最基本要求,即身型的“虚灵顶劲,尾閭中正”。太极拳无论是走架还是推手,都要求身体既不前倾也不后仰,既不左歪又不右斜,正是不偏不倚的表现。而推手时要求的“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丢不顶”等又是允当适度的反映。在太极拳的教学中,从手法、步法及身体基本姿态入手,太极拳练习注重的四处见弧、连绵不断、蓄力而发等动作要领。

基于太极拳生理学基础和医疗保健功能,要想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按照太极拳的技法要求进行科学地练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除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掌握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使练习者在明晰太极拳技法的基础上,按照技法要求进行反复地练习、体会,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效果。

4 思考

太极拳教学应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人体小宇宙与周围大宇宙的关系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能有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学生能对健康、养生有一定的认识,对修身养性及文化有一个深度体验。通过一个太极拳的学习,可以摸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达到寻根问祖,向内寻求的思考,这是太极拳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而只有对文化深入的学习,才能学好太极拳,才能知道一招一式的意义,从而真正达到健身修身和养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戈武.从全球化视角探讨武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10):14-20.

[2]姜娟,赵艳.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对人才的培养机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228-229.

作者简介

栾丽美,200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现任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太极拳思考教学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2式太极拳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