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文课程体系研究

2020-03-23赵清俊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师范院校

摘 要:本文在分析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指出了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对当前显现出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同时对师范类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的评估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师范院校;人文素质;人文课程

在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需要推行一系列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培养的人文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不仅要具备合理性、科学性,而且还要能够切实提升人文素养,即行之有效。这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因此应该是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1.1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的核心始终在于育人。近年来,很多综合类高校都开始制定相应的素质教育发展计划,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师范院校并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在课程设置安排中,仍然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没有从德育等方面体现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课程虽然被包含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范畴内,但由于课程体系显得较为单调,因此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1]。部分院校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程,而且也在向学生宣传了相应的理念,但总体来说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力度依然有所欠缺。而另一方面,为了强化专业优势,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往往会加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这就会进一步压缩人文课程所占的比例。

1.2 人文课程的内容比较狭窄

在很多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中,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提升,主要开设课程有思想政治、社会学、文学和艺术等。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受到课程的课时及内容体系等方面的限制,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也不利于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相对较少的情形下,学生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不足。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学等课程方面,虽然有较大篇幅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然而由于缺乏文化底蕴,因此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可见,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文课程设置理念与国内外的知名高校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1.3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整

在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专业技能较为重视,因此其课程体系也相对完善。尤其是通过产学研规划,可以提升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更是专业技能教育体系的发展特点,而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与其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从师范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同样没有给予人文素质教育足够的重视,专业教育内容也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等。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人文学科教师或者学生部门工作,还需要整个学校的整体教育,不然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将很大可能达不到良好

2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遵守的原则

2.1 加强质量建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同时要结合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同时,要有所侧重,尤其要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技能高超,人文素养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时,不仅要强调其道德、审美、身心和政治等方面的素质,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进行考察。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内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社会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

2.2 结合主体性和个性化

如果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强调统一规划,不可避免的是对学生的个性需求造成忽略。这种教育模式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不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推行素质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更要结合主体性与个性化。在素质教育中,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并且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观点;同时要不断提升价值观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3]。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在强调主体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个性化,二者需要有效的结合,合理地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2.3 遵循核心价值观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时要注重内在素質的培养,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才可以真正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加以内化。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色,不仅教师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学生自身也要有相应的学习和素质培养意识。通过学生、教师两大主体的共同参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切实提升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学生自发的进行能动性的学习,从而完成品质的内在提升,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且还能够增加他们为社会创造贡献的能力。

3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

人文素质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对于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而言,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特别强调其精神状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层面的提升,将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使指标由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向“技术人文者”转变。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科研型人才,因此在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时,尤其要强调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同时要形成相应的使命感,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于生活的信心,还可以使其逐渐具备对挫折的承受能力[4]。只有形成的健全的人格,才可以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务必要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定位,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课程设置不断的优化。通过持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2 丰富人文课程内容,完善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课程活动课程体系应含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经常性的学术讲座。通过学术讲座,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互动性和外倾性的知识学习机会,而且还能够形成相应的学术制度,增加校园学习的氛围,这对于培养人文主义精神至为关键。2)特色性的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平台,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不断的对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体会,并进一步形成相应的人文素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文教育活动具有相应的内涵要求,与常规意义上的技能训练或者娱乐活动存在本质区别。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加上系统性的活动规划,可以让相关的工作有序的进行。3)深层次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准确的自我认知,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持续的对自身进行强化。对于学校而言,应该为学生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假期实践、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机会,通过贴近社会,学生不仅可以教知识加以运用,而且还能够对社会形成更加具体的认知和体会。

3.3 改进文化素质教育,加入人文学科经典

人文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内涵较为广泛,一方面需要重视技能和知识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要通过研究性的活动,让学生的思考逻辑不断强化。知识学习不能过于集中在某一方面,相反需要进行跨学科教学,通过不同的知識融合,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而又成熟的认知习惯和价值观,并最终完成精神品格层面的内化。比如通过学习人文经典,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如果能够将校园文化不断丰富,融入经典元素,可以让学生受到持续性的经典的熏陶。

4 健全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评价方法

如果要有效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坚持知识和素质综合提升、协调推进的基本宗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人文素质放置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评估方法,对人文素质教育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不仅可以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检验,而且还可以引导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和人才观。进一步地,可以不断完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素质和知识的整体改善。从最终的目标和检测标准来看,如果要对人文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就必须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考查。因此,需要从演讲比赛、文体活动、文化活动和技能比赛等层面着手,建立起相应的评估方法,从而有助于对教育新思想和新观念进行进入和实施,并最终提升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改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向阳.财经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与创新路径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4):76-78.

[2]姚尧. 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王莉芬,李晓衡,张夏.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课程体系的建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04):94-96+99.

[4]贾甚杰,侯英,周振海.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1):134-135.

作者简介

赵清俊(1977-),男,四川宜宾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技术创新与管理。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师范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