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视野下高考历史试题材料的解读策略

2020-03-23赵启佳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题干标点符号

摘 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高考历史试题也愈加偏重于材料情景设置。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发现,试题的材料文本在逐年,导致试题难度亦在增加。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处理历史试题材料,例如时空定位法、语文阅读材料解析法(包括关键词突破法、标点符号突破法等)。研究高考历史试题材料的解读方法或者原则,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答高考历史试题的效率。

关键词:试题材料;时空定位法;语文阅读材料解析法

高考作为最公平、公正、公开的国家重要机制之一,在为国家选拔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高考亦随着指向标在不断转变。历史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柱,亦要求不断提升高考历史试题的质量与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实证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与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历史叙述的可靠依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对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发现史料实证在其中之体现具有贯穿性,可见材料或者说史料在高考历史试题文本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 试题材料之认识论

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讲“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材料阅读对于任何学科而言皆为重中之重。高考历史试题通篇皆是材料或者史料,如果对材料之理解出现偏差,甚至读不懂材料,对于考试而言,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在保证历史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能够把材料完全读透,这会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

高考历史试题材料往往出现以下几种问题,而导致试题的难度增加:其一,试题材料之时空性不明确,学生难以判断该材料之时间;其二,试题材料文本太长,学生难以抓住材料之重点,导致思维出现偏差;其三,试题材料有转折或者并列关系,学生难以把握材料之考向;其四,如果试题以图表的方式呈现,这便更容易分散学生对于材料理解之注意力。其五,随着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历史试题材料以文言文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该试题的难度。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材料之来源多样性,例如古代史方面的材料不再局限于历代正史,出题人增加了笔记小说、考古材料、古代文人文集等方面的材料;其二,材料文本多样性,以往试题大多以文字材料为主,近几年的试题材料增加了表格、图画等;其三,试题信息含糊性,以往试题容易找到突破口,比如以往的试题有明了的时空信息,现在的情况则相反。近几年试题所呈现的问题及特点,无疑都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在笔者看来,不论试题材料以何种方式呈现,提供给受众的只是一种历史表象,简单明了易懂的,就是具象,看了半天都不知所云的就是抽象;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冷冰冰地摆在受众的面前,受众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的解读材料,弄清楚题干意思,然后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题干意思,再去看选项。在高考复习备考中会出现教师让学生刷题的现象,俗话说“只有做不完的题”,而且历史材料更是“多如牛毛”“瀚如烟海”,我们永远不知道命题人考察知识点会用什么材料。所以,我们应该秉持“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与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效率。

2 试题材料之方法论

基于上述高考历史试题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及特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真题,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材料皆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或原则处理。通过总结,有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时空定位法、语文阅读材料解析法(关键词突破法、标点符号突破法)。笔者将以举例说明的方式逐个说明上述的解题方法。

2.1 时空定位法

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2]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最基本的原则即尊重时空观念。时空决定了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大环境,即我们通常讲的历史背景。“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这两者都是为了解、认识、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3]历史事件的时空属性决定了每一道高考历史试题材料皆有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时空框架因时而动,因地而变,因人而宜,因事而迁”[4],当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如能准确地判断此材料的时空属性,即准确定位该事件属于哪一历史时间段、哪个国家或者地区,那便可以在知识体系里定位相关的知识。以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选择题所给的时间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显性呈现,就是直接给出年月的;另一种是隐形呈现,就是通过专有名词、特殊地名、特定名称等形式呈现实。

怎样准确利用时间解读题干材料呢?首先,以题干材料所给的陌生时间(不管是显性时间还是隐性时间)为突破口,认识题干材料呈现的“小切口”的碎片化史实。其次,根据时间联系与题干材料所述的“小切口”的碎片化史实最近的、相关的、熟悉的历史大事件。这样做的原理就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怎么联系?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课本讲的很简略,可在陌生时间上数十数十的加减,然后联系熟悉的时间熟悉的大事件;中国近现代史讲的比较细,可在陌生的时间上加减1或2,联系熟悉的时间和熟悉的大事件。第三,将题干所述的“小切口”的历史碎片化史实,置于熟悉的大历史大事件的背景下分析解读。现举两例予以说明:

1)(2019年海南卷·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B.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此题突破之关键就在于题干材料材料所给的时间“1863年”,通过此年份可以联想到当时中国的重大历史时间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强调的就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清政府官员此话在于强调向日本学习,派遣人员学习“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故符合题意的就是B项。

2)(2018年新课标卷Ⅱ·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此材料中“1836年”“俄国”皆是时间与空间,由此便可定位本题之考点: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俄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及中叶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材料通过引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钦差大臣》,批判当时俄国官吏之腐败,而此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之一;此小官吏是俄国封建专制的代表,并非资产阶级,相反俄国号称“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一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综上,此题之正确选择项为B。

2.2 语文阅读材料解析法

解读试题材料除了要特别注意时空观念外,还需提高对试题文本本身的留意,特别是文字類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答试题时,对文本比较长的试题常有“畏惧”之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只要能抓住文本的关键词,材料也就变得清晰明了了。如果在解读历史试题时能做到像解读语文阅读文本那样,我们便不再畏惧材料。处理语文阅读文本,我们通常需要关注文本的关键词、标点符号、语气情感、连接词等。处理历史试题材料与处理语文阅读材料,此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历史试题材料的解读也应该大体概括与精读细读。语文阅读材料解析法也同样适用于解读历史试题材料,笔者将此种方法分解为关键词突破法、标点符号突破法。

2.2.1 关键词突破法

关键词,亦称主语、主体、重心或中心。做选择题时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就是抓住了题干材料的灵魂,不仅能大大缩短做题时间,更能大大提高正确率。关键词的分布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1)关键的词语往往用一些重要的提示性词语来暗示,如转折性的词语——但是、却、而、然而等,递进性的词语——而且、并且等,假设性的词语——如果、若、假如等。我们弄清楚了这些词语在题干材料中扮演的角色,一定会抓住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述重心,这样我们才能将题干材料的意思弄清楚。2)题干材料所给句子的主体就是关键性的词语,正确选项的主体肯定与题干材料所给主体是一致的。3)题干材料呈现的重要提示性史实也是关键性的词语,我们关注这些提示性词语,有助于我们和基础知识链接,很快就可以判断出与题干材料关联的史实,做出正确选择。

(2019年新课标卷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本题之考点根据“1916年”“陈独秀”“《青年杂志》”等信息,可清楚地定位为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健将是李大钊,并且题干并无提到马克思主义,故而D选择项可以最先排除。粗读材料给学生最大的印象便是:此题之重点突出“国家”,很容易错选A选项。然此材料之重点信息在于文本的最后一句“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而”是为关键词,有突出重点的作用,说明题干之重点在其后。

2.2.2 标点符号突破法

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对学生讲,高考试题之出炉,把关非常严格,这就决定了试题文本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对于每一段文本、每一个标点符号皆经过严格的论证,所以它们皆是“有用的”。笔者在读书时代就有关注材料标点符号的习惯,发现标点符号在我们走不出材料的“迷海”时,有指引之功,特别是特殊的标点符号,例如省略号。经过对大量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重要的标点符号主要有分号、括号和特定的双引号,个别情况下的省略号也要给予重点关注。结合语文知识,我们知道,如要表达两层或多层意思,或将两件事作比较,或讲某件事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要用分号或省略号表示分层、比较或发展趋势。遇到分号或省略号时,这就提醒我们,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全面原则。题干材料里的括号,往往后边缀的往往是某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某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某个词语的注释(这个词语对解决本题有重要作用,括号的作用是暗示强调的意思)等。题干材料里的双引号,这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没什么特殊含义。但是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就有特殊含义了,往往起着强调、暗示的作用,解答时务必高度关注个别词加的双引号。

(2018年新课标卷Ⅲ·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此试题从材料文本来看,很容易定位考点: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但却难以再次定位材料的重点。“煞费苦心”在题干中用双引号加以着重强调,意在告知学生此为题干之突破点。严复在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为《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把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在一起,可谓是“用心良苦”。结合题干其他信息与所学知识,严复是维新变法期间的健将,主要宣传西方的先进思想,其意在为维新变法做理论上的宣传,通过宣扬生物进化论,宣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目的是促使国人觉醒,最终促成中国通过变法革新。故而此题之正确选项为D。

综上所述,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发现历史试题之材料是可以用方法找到其突破口并解决的。时空定位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处理材料时,准确定位材料的时空环境,回顾历史背景。注重对材料关键词与标点符号的分析,可以有益于学生找到题干的侧重点,而不至于被材料的“不重要”信息带偏思路,造成误选。当然,无论哪一种方法皆不是绝对的方法,并不能适应于所有的试题;一道试题的处理,亦不是用一种方法就能完成的,可能也需要多种方法之合力。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无论是高等教育的历史学研究,还是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与学习,都不可轻视对材料的解读,毕竟史学结论是建立在对材料的辨析、理解、归纳总结之上的,一切脱离材料的史论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故而唯有重视材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与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才能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3]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6页。

[4]王少莲:《构建“时空框架”涵养“时空观念”——以“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一目的教学设计为例》,《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第14期,第12页。

作者简介

赵启佳(1993-),男,仡佬族,贵州石阡人,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现任石阡民族中学历史教师,研究方向:宋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题干标点符号
数字算式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从“徽风皖韵”到融入全国卷——兼评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