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3岑贵俐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大数据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创新的动力之一,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梳理国内外图书馆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人工智能推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创新服务

1 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出。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模拟人的逻辑思维、模拟人的大脑结构,模拟人类的行为,三个内涵分别对应符号主义学派,连接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综合各类学派以及专家学者关于人工智能的阐释,本文将其界定为: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深度算法等技术,对人类的逻辑及行为进行智能模拟的科学,它包含信息感知、数据智能管理、语言交互、自主学习、仿生行为等多方面应用。

纵观人工智能的演进历程不难发现,AI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950—1980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以冯·诺依曼和图灵为首的科学家们尝试用计算机模拟人脑,但很快受限于人脑神经网络复杂和庞大,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低谷;1980—2000年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尝试借助神经网络系统、算法模型等模拟人类的行为,但同样受限于硬件能力不足;2000—2016年,人工智能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旅游、金融等服务领域取代大量人工,包括智能语音,智能家居,人脸识别等。

2016年,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纪元。2016年,韩国棋手李世石战败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一事引发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与讨论,各国也相继制定战略规划,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战略目标及指导意见,指出到2030年發展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 人工智能在现代图书馆建设应用现状

20世纪中期以来,图书馆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先后经历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互联网三个发展阶段。当前图书馆在人工智能应用上,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实际服务中,大部分采用一些自助查询系统、自动传送设备、智能书架等自助设备来代替智能服务。无疑,这些尝试都不同程度地创新了服务,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仅仅是一定智能设备支持的自动化技术,尚且处在“互联网+”阶段,而非人工智能。对于图书馆从业人员来说,人工智能是什么,对图书馆在创新服务上能有哪些可能,机器能取代人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模糊未知的。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启动“刷脸借书”服务,这是国内首个引进人脸识别技术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只需刷脸,1秒内便可以完成身份验证,从而自助完成借阅、查询等服务,其准确率高达99%,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服务领域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但整体上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安、金融等领域应用比较普遍,在图书馆服务中尝试的应用并不多。

3 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广泛接受与应用,但较之金融等领域,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明显不足。

首先,缺乏顶层设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乏。在一些人工智能应用较为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专业的智能化开发团队,但国内图书馆由于自身限制,无法培养专门的智能团队,而专业人员缺失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图书馆或被动地接受企业开发的、可能并不适用的人工智能系统,或故步自封采用传统的馆藏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此外,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人工智能的理念、发展方向和趋势认识不够,对人工智能将会重组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重塑人员结构的认知还未达到,这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创新进程。

其次,图书馆在数据的收集和挖掘上尚存不足。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得以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之一就是海量数据的积累、挖掘与利用。但当前大部分图书馆数据收集不足,数据异构导致很多收集来的数据无法使用,在用户隐私保护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规范,来确保在数据采集与保护数据安全以及用户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后,当前对于人工智能在数字图书馆上的应用,大部分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经费的不足,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应用研究进程缓慢。

4 人工智能推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策略

4.1 顶层规划,落实整体战略布局,创新服务理念

十九大报告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从国家层面将人工智能上升到战略高度。而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发展人工智能,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科学布局:在规划层面,做好统筹与分类指导;在企业(图书馆)层面,尝试区域间的图书馆联盟,便于互通有无多多交流;在用户层面,图书馆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书馆服务创新,改进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当前的服务模式、服务流程,为人工智能驱动下图书馆创新服务赢得口碑和先机。

4.2 外引内培,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信息科学等多方面工作,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专业科技队伍建设,培养馆员的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服务素养以及创新知识学习能力,使得图书馆从业人员既具有收集和挖掘数据的能力,又能与时俱进,及时主动地学习人工智能工具与服务子系统。在具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上,图书馆可以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对外,加强人才引进与社会招聘力度,多元化的手段不拘一格地吸收专业人才;对内,通过继续教育、定期培训、专题研讨、专家授课、外出交流、打造人工智能方面专家智库的方式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关于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培训。

4.3 加强跨界合作,提高智能图书馆创新能力及数字资源建设水平

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领域,囿于资金的限制,在技术创新上往往动能不足。浙江理工大学联合百度云,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为图书馆跨界合作提供一种借鉴:图书馆可以与企业合作,构建科技孵化基地,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平台,聚焦智能计算芯片技术、自主无人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关键性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与处理,掌握读者的行为、偏好于习惯,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服务效果和服务层次。甚至可以基于图书馆海量的音视频等数字资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扩展图书馆服务,构建学术探讨以及智库支撑等全方面的知识服务,让图书馆服务在创新中保持较高的利用率。

4.4 健全服务运行的配套制度、完善服务考评制度

互联网海量知识信息,如何让大量、无序的信息筛选变得简单、智能,是图书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读者过滤不适合或者不感兴趣的信息资源,通过智能推送为用户提供具有决策意义的知识依据,并将图书馆特色的馆藏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强化智慧图书馆品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人工智能平台搭建过程中,创新管理手段,采用激励、监督、测评、考核等多种形式,完善相应服务考评指标与体系的构建,强化馆员自我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布和宝力德.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挑战及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48-54.

[2]唐步龙.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7(6):64-69.

[3]江康.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J].福建电脑,2017(10):13-15.

作者简介

岑贵俐,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开发。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大数据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