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中双导师联合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机制研究

2020-03-23高珊朱彦军吴志生刘翠荣

科技视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

高珊 朱彦军 吴志生 刘翠荣

摘 要 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各大学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方法,阐述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双导师负责机制下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双导师制、课题组的组建和选题、进站研究生的实习安排和管理、工作和生活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联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TB-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e methods of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re main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odel of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under the dual tutor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for postgraduates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laborated.The postgraduate workst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There are man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ual tutor system of postgraduate workstation.Postgraduates can enter the workstation for internship.This paper is trying to do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possible problem.

Key Words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Master of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degree;Postgraduate training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比例已明显高于学术型研[1]。

数据显示2018年报考北京地区研究生中,14.61万人报考学术型研究生(简称学硕),占45.3%;17.67万人报考专业型研究生(简称专硕),占54.7%,专硕报考比例已连续2年超过学硕[2]。太原科技大学招收的专硕占63.2%,学硕36.8%。以焊接专业52名在读硕士来讲,硕士中有10%的硕士准备读博,10%的硕士有读博的意向。在发达国家中,专硕研究生比例更高,约占研究生总数的70%以上[3]。

结合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近年来的以产学研基地建设为主培养订单型研究生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研究生的有力途径。产学研联合是指高校(包含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有机协作,共同建立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4]。

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研究生机制,那就是实施双导师负责机制下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相比于单纯的实验室研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出的研究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强的企业荣誉感、更加的吃苦耐劳。为企业培养出了留得下,用的住的研究生。

1 目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所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生培养的模式

现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教学式4 类。产学研联合培养属于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方式中的一种,契合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5]。具体而言,目前常见的全日制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包括三种。

1.1.1 以项目为基础的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主要包括三类:

1)教学团队申报国家基金、省基金、开放基金,这类项目以研究科学问题为主,通常由国家资助,适合培养学术性研究生

2)校企联合申请科学研究基金,如国家、地方重大专项、经信委、发改委的资助等,这类项目通常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鼓励校企合作,解决企业一系列高、精、尖的技术难题,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高的平台;由企业出资助,委托高校攻关或研发企业亟需解决的生产问题,这种资助针对性强,对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求高[6]。

1.1.2 校企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根据研究生创新基地开展工作的机制不同可以分成兩类

1)针对行业前沿问题,结合企业发展问题,以校方为主体结合企业的优势,设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进行学术研究和技术探索。该类研究中心通常由企业出资,由高校提供场地,检测设备和研究人员。校方承担研究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企业一线需求和研究中心对行业前景的预测,可帮助企业、教师、研究生深度解析行业前沿、探索科学问题、拓展专业视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靠研究中心,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扩大了企业知名度;高校借助企业资助,提升学科知名度,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高高校的科研效率和人才培养成效。

2)以企业生产为核心,基于学科建设、研究生培、本科生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企业出资为主,高校设备共享为辅共同建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该类基地通常设置在企业,以实现企业生产、技改、创新为目标,主要由企业承担管理职责,高校负责人员组织、项目跟进。通过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企业提供订单型研究生[7]。

1.1.3 推行校企双导师制。

建立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指导为辅。其中,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开题、中期、答辩等全流程指导;校外导师负责项目研究等实践环节指导,通常由学科领域内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担任。双导师制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导师的双向流动,既鼓励校内导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研究,又鼓励企业导师到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实现研究生培养资源的共享,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

1.2 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培养研究生机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种培养模式的相互融合越来越受高校、企业认可。各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了企业的多层次需求。然而在管理层面、合作机制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对于企业: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成本的节省,管理的高效。对于高校:希望解决学生培养中以学生绝对安全为基础、学生绝对服从统一管理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解决教学、科研、资金的不足,追求科学问题的探索。对于学生:希望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体现自己的科学价值,学到真本领。针对这些问题太原科技大学焊接专业正在探索解决企业、学校、研究生协作中“三张皮”的假结合问题。

2 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2.1 建立多资金支持的校企合作平台

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自201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后建立了一种以国家基金、山西省基金为依托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焊接专业首先分析了山西省的焊接市场并建立了相应的焊接课题组如图1。建立了纵向课题引领横向课题,横向课题推进纵向项课题的良性体系。组织教师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走出去是指我们以政府资助为依托,到企业宣讲我们的科研实力,学校的科研政策,以教师为中心带领研究生团队以课题组的形式派到企业;引进来是把企业的资金、技术、需求、高工引进来为我们的科研,研究生培养服务。

2.2 多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

以校企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为基础,建立多学科、多企业联合共同体。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托材料学院与电子学院建立3D打印基地,开展基于视觉的焊接在线监测研究针对晋中丰亿机械有限公司产品抽油机,新技术已经为企业每年节省开资30万元人民币。与山西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研究院合作开展航空产品、军品的焊后检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机械学院联合开展针对特殊焊接的焊接专机研发已经为企业提供了样机。在这些合作中企业投入了很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丰富的回报。太原科技大学多学科融合,在合作中锻炼了科研团队,培养了实用型研究生。

2.3 创办研究生工作室激励研究生创新创业

鼓励科研团队建立创新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太原科技大学为创新工作室提供创新平台,鼓励多学科融合。焊接教研室为研究生创新平台培养的勇于创新的研究生、本科生提供资金支持,设备共享,技术帮助。每年都能培养出有创新,敢担当的毕业生。

3 太原科技大学焊接专业研究生管理体系

3.1 建立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后勤保障体系

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创新基地后,课题组为研究生购买人身意外险,为研究生提供来往企业的交通补助、生活补助,合作企业必须为研究生购买工伤保险,提供免费午餐,为在企业调研的师生免费提供食宿。研究生为课题组做出贡献后将获得科研补助。

3.2 建立权责分明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中学校开展安全实验考核体系,使研究生能够安全操作与其学术相关的仪器设备。企业工程师培训学生进场安全,安全生产,培训完成后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口试、操作。三项考试合格后派到企业由企业工程师带领进厂实习,了解企业生产,实习结束研究生做离厂报告。报告要求指出:所实习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生产问题,工艺问题,解决措施和方案等。研究生实习结束正式转入研究生创新基地,由研究生导师、企业高工、工程师组成联合培养小组。研究生获得科研补助、允许毕业答辩等一系列培养程序,执行一票否决制。投票人由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负责人、企业高工、企业工程师组成。

4 结语

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方法手段,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区域经济,建立以本地企业为依托的多企业多学科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开发多赢的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探索科学问题,解决企业问题,发展壮大学科实力,培育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福,敖知琪,上官大堰,et al.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287(11):80-84.

[2]人民网.近三年考研人数逐年提高,“95后”加入考研大军[EB/OL].(2017-12 -26)[2018-05-08].http://bj.people.com.cn/n2/2017/1226/c82841-3107112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答记者问[EB/OL].(2009-03-02)[2018-05-0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903/44638.html.

[4]王建华,唐建荣,吴林海.基于分类推广的研究生差别化培养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33-37.

[5]徐芳.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03):91-95.

[6]孟江寅.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中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1):25-28.

[7]王全林.國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16-19.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
新时期工程硕士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