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提升博物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有效性

2020-03-23李艳芹

卷宗 2020年1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博物馆教育

李艳芹

摘 要:博物馆作为研学旅行、体验最重要的资源单位之一,已日渐成为各类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当前怎样借助公共教育打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教育生态圈”,实现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性,成为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博物馆与未成年人教育有机融合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未成年人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博物馆中的每件藏品都是历史的缩影,向人们无声讲述从前的岁月,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已不仅是保护文物、宣扬传统文化的公共场所,还是未成年人汲取历史文化知识,感受民族精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当前,研学旅行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博物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时代和全域旅游时代,如何提升博物馆承接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能力,开发适合中小学生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展览,使未成年人博物馆轻松愉快感悟课堂上的认知,提升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性并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文化乐园,是新时代博物馆人亟需解答的时代课题。

如何凸显新时代博物馆的价值,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并着力提升博物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性,继而引导未成年人继承中国精神,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埋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种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 优化对未成年人群体尤其是中学生群体受众的历史和器物知识讲解内容

博物馆教育离不开历史知识认知和陈展器物承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知识内容。对未成年人来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铭记民族文化基因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必不可少。然而平面化的书本知识无法有效落实历史教育目标,为此博物馆可以建议相关育人院校与其进行合作,积极打造“馆校合作”育人体系,在博物馆讲解历史知识时,发挥博物馆讲解员工作优势,邀请未成年人群体来到博物馆,未成年人置身于博物馆观察历史文物,可以深入体悟历史文化底蕴并有效理解相关知识,使历史更具感染力,提高未成年人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在博物馆倾听历史知识,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也能更感官的看见历史遗迹和文物,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能够更加明确自身需要承载的历史责任,引导其树立爱国意识,达到提高未成年人教育质量的目的。

例如,针对地域特性极强的博物馆来讲,博物馆讲解人员可以将地方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渗透在历史讲解过程中,用专业的讲解技能贯穿地域历史始末,使历史知识讲解更加生动且极具趣味性。为此作为一名称职的博物馆讲解员,其需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了解更多史料,提高其业务素养,旨在提升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水准。

2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办好传统节日主题陈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随着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成为了历史和人们永远的回忆,博物馆作为陈列“历史”与“回忆”的场馆,有义务担负宣传、保护、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责任,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供养,有效提升人们的核心素养,其中未成年人作为未来国家发展与建设的“主力军”,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此博物馆可以紧密结合中秋、国庆和重阳节日特点,突出节日文化主题,挖掘节日文化内涵,邀请未成年人在不同的節日进行各种类型的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生活,完善未成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体系,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

例如,博物馆可以在中秋佳节期间,突出阖家团圆、喜庆丰收主题,组织开展中秋灯会、音乐诗会、民俗展演、祭月拜月、非遗展示、美食体验、经典诵读等活动,营造万家欢乐的节日氛围。同时在活动中,为增加参与体验型性,可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打月饼”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月饼,并将月饼分送给敬老院、孤儿院等弱势群体,引导未成年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博物馆教育质量[1]。

3 发挥好 “第二课堂”主阵地职能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推出以来,教育机构不仅需教授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知识,还需提高其个人修养,助其掌握更多终身受用的技能,为此博物馆可顺应当前育人机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潮,与其合作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为此博物馆可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并书写观后感,加强博物馆历史体悟力,提高未成年人思维活性,同时博物馆可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培养志愿者,在专业工作人员帮助下,完成文物修复、历史知识讲解等工作,使未成年人既可以学到更多知识,还能锻炼其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未成年人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高[2],同时在活动中也提高了未成年人对博物馆的兴趣,从而使博物馆可以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在这方面,近几年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为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增强未成年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每年通过暑期举办“小小讲解员志愿者训练营”活动,搭建起了中小学生与博物馆交流的桥梁和“第二课堂”,让中小学生感受到了长城的内涵和艺术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自豪感。随着每年暑假参加训练营活动则中小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将博物馆作为未成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既满足了未成年人了解历史,特别是本埠地域文化的知识渴求,也是博物馆从走出官舍天地,走进大千世界拓展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4 走进大千世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为提高博物馆公共教育能力,博物馆在“馆校合作”教育模式加持下,需积极主动深入未成年人聚集地,走出去,主动服务,俯下身,用心服务,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博物馆可以自身教育特色为核心制作课件,并带着课件去学校进行宣传,相关课件不仅需要承载优秀传统文化,还需符合未成年人学习心理、个性喜好、成长等需要,凸显博物馆课件教育价值。为使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更具影响力,博物馆需深入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能力有待提升,未成年人核心素养有待提升的地区,有能力的博物馆可以在当地建立“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集聚点”,将特色课件留在此处,想要学习与了解相关知识的未成年人均可借阅,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目标为风向,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充实博物馆教育内容,使相关课件更具实效性,“集聚点”更具教育意义,达到深入未成年人集聚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这方面,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已将流动展览进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博物馆开展未成年教育的固定常规动作并予以坚持,让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成为连接中小学生与未成年人教育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未成年人愿意来到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这些有益实践的背后,闪烁着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未成年教育路径的探索。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若想有效提高自身未成年人教育能力,需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通过对未成年人义务讲解历史知识,组织未成年人在不同的节日进行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志愿者,让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做关于博物馆历史知识的课件去学校未成年人聚集地传播文化知识等方略,提高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婧景,陆建松.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项目评估研究[J].东南文化,2015(2):118-126.

[2]苏春团.试论如何开展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J].中国民族博览,2018(8):212-213.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博物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博物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