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哲学与人生》课教学的困难与对策建议

2020-03-23杨立英

祖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中职教学对策建议

杨立英

摘要:中职生中普遍存在厌学、不愿学、被动学、不会学、得过且过,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都明显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也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校风、学风。本文从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科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克服教学面临的困难,帮助中职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科学的思维能力,根据客观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计划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逐步从厌学、被动学变成愿学、主动学,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校风、学风更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为“三观”。

关键词:中职教学   《哲学与人生》课   困难   对策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立德树人”的特有作用,促进校风、学风的进一步好转,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信、心、活、全、书”,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找出有效的对策,用好用活统编教材“书”,充分利用学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全”和学校、社会育人的活动以及课程教学全过程,精心备教材、备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和布置课外作业,做好《哲学与人生》课教学的“信、心、活”,帮助中职生在“知、信、行”中,找回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正确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走上健康、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人生路。

一、中职《哲学与人生》课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出自学生的困难因素

1.多数中职生认为《哲学与人生》课与他们的专业没关系而不重视

很多中职生认为,来中职学校读书是来学专业技能的,不重视文化基础课和德育课,也不重视本身就难学的《哲学与人生》课的学习。

2.多數中职生学习的基础差、习惯差、不愿学、被动学、不会学、学而不思,导致学习效果差

大多数中职生厌学、不学、不会学,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又差,而且学习了也只有“三分钟热血”,而且,中职生基本上没有预习、边学习边思考、深刻领悟、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是不容易理解、学懂、会用科学的哲学观点和方法,也不容易学好少不了思考、践行环节的《哲学与人生》课的。

(二)课时少的困难因素

大纲规定包括考试时间在内只有36节左右的课时,再加上可能遇到节假日放假、学校活动冲课,课时更少了。老师要让学生完成“知、行,并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这个课时数是很紧的。

(三)教师要克服让多专业、多层次中职生都感兴趣、学得会的困难因素

每个中职学校开设多个专业,相同专业学生的基础悬殊也很大,《哲学与人生》课教学要贴近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涉及哲学和人生的知识,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专业、相关行业和社会现实,选用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式,要能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用于实践、见实效,同一学期在多个班级上的《哲学与人生》课,表面上是平行课,但不可能在每个班都上成全同的课,在同一个班级内上课时,都还要顾及到学生的接受差异,这对科任教师来说,需要挑战自我,不容易,困难不小。

二、中职《哲学与人生》课教学的对策

(一)来自于学生困难因素的对策

1.教学中引入专业、行业实例,让学生体验哲学智慧可把专业问题处理得更好

在教学中,精选一些与学生专业、行业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客观规律和蕴含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与哲学观点相对应的专业实例,即“学会哲学观点、方法→找出对应的专业实例”和“从熟悉的专业实例→分析出实例中的哲学观点、方法”,实例可以选择尊重客观规律而受益的正面例子和违背客观规律而受到惩罚的反面例子。如在学前教育班级,让学生分析根据幼儿认知能力来决定大、中、小班上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是哲学中的“主观要符合客观”的实例。讲到哲学知识中“量”的积累到一定的“度”后,就可发生“质”的飞跃而“发展”时,可举出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有能力解决更高层次的技术问题,由此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中引入专业、行业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工作中有哲学,哲学智慧能促进学习和工作,学好哲学观点、方法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专业问题,并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按客观规律解决专业的学习、工作问题,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习惯。

2.用哲学知识通俗化和引入学生熟悉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都能听得懂、愿学、入心、见行动

在课堂上,尽量将哲学知识通俗化,每讲清一个哲学观点后,就举出与哲学观点相对应的,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学习、社会正反面实例进行实例分析,也可反过来从熟悉的实例中分析出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或道理,并安排课外作业及时进行巩固训练。课堂、课外的“哲学观点、方法”与“熟悉的学习、生活实例”的互逆双向式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中思考”中,学懂、学活、会用哲学观点、方法并用于思考、解决人生问题,真切感受到所学的哲学与人生知识是看得见、用得上、不难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自信心,变厌学、不愿学、被动学为愿学、主动学,也会逐步学会边学边思考,在思考和实践中学活所学知识,变知识为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如让学生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哲学观点的含义后,师生一起分析学生生活、学习中解决矛盾后进步了的实例,引导学生“不回避人生发展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矛盾,客观分析形成矛盾的主客观原因和解决方法,并积极主动去解决矛盾,促进自己不断进步。有的学生就通过这种方法,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大纲规定的课时显得很紧的教学对策

要求学生预习,每次课结束前老师对下次新课进行“预习导学”,每次可用学生自动起来和老师点名相结合的方式,先安排一定量的学生口头报告预习中看懂或没看懂的内容、搜集好的案例、想到的观点,老师接着点评、讲解。每次课后的作业包括做在作业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客观题、实践应用主观题和可不做在作业本上的拓展题,其中的主观题让学生提出用哲学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训练实例或案例分析或自己编写的实例,其中的拓展题是引导学生用课余时间,了解、思考、体验更多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上与哲学观点相对应的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思考、总结按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老师及时批阅作业,统一问题统一及时解答,个别问题做到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个学期内要求每个学生至少用哲学观点、方法解决2个自己的实际问题。学生预习、预习报告、教学和课后作业、社会调查与思考、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连贯流程,能促进学生巩固和活用已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能明显缓减教学时间紧的情况。

(三)让多专业、多层次学生都对学习感兴趣、学得会的教学对策

1.老师的教学要做到哲学观点、方法与学生人生要面对的生活、学习、专业、行业、社会现实充分融合

一般来说,每个中专学校会开设多个专业,而且专业还会经常变化,《哲学与人生》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专业基本情况、行业动态和社会现实,教学中做到边讲哲学知识点应边举出贴近教学班级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就是用哲学观点、方法,探讨、解决自己需要面对的生活、专业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進行多方式、分层次教学,让中职生都听得懂、学得会、学有收获

教学中选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知识载体用于教学,除用文字实例外,还选用相关微视频和学生自制微视频实例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还把口头、笔头回答的内容用在作业、考试中,同时训练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也可让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坚持作业和考试内容同时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层次、个性化的主观题保证让所有同学都能有话说,还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克服学习困难和老师集体、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让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听得懂、感兴趣、用于实践、学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三、结语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是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但通过教师针对《哲学与人生》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对策,能让学生学会与人生相关的科学哲学观点和方法,并用这些观点、方法思考、解决人生中的学习、生活、职业问题,学会以不变的科学哲学观点、方法解决万变的人生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以积极的人生心态,有目的地思考、对待课程学习和职业规划,形成有计划、有目的奋斗志向,这是无疑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让中职生从厌学、被动学习转变为愿学、主动学,对学生健康、可持续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对校风、学风的改善,也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门课在中职教育和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确实是其他任何一门课都不可能替代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雯.哲学与人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S].2008.

[3]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中国教育在线,2019-01-18.

(作者单位: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哲学与人生中职教学对策建议
论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案例
充分利用手机功能提高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效率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