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会话开头与结尾分析

2020-03-23魏伊彤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魏伊彤

摘要:语言交际能力指在社交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二语学习者对这一能力的掌握大多依赖于改编自现实会话的教材。汉语属于高语境的语言,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不足,经常在会话的开头结尾出现不得体的表达。因此,教材会话的编写是否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应引起学界的重视。通过对《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中全部会话体课文的分析,教材编写者应提高会话开头结尾的完整性、多样性及口语性,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拓展开头、结尾形式,学习者应在日常会话中注意学习地道的汉语表达。

关键词:《发展汉语口语教程》口语教材 会话结构分析 开头 结尾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172-04

语言交际能力是二语学习者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根据Hymes[1](1972)的语言交际能力学说,交际能力由四个要素构成:可能性程度、可行性程度、合适性程度以及出现性程度。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會话。教材中的会话是现实交际语境的模拟和再现,据刘圆[2](2011)的研究,二语学习者会话能力的掌握大多依赖于教材,编写者应当尽量还原真实会话,以保证与现实会话的最大一致性。因此,对教材会话的考察应当引起对外汉语教学者的重视。然而,教材会话的设置是否对日常会话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是否能够全面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目前学界的关注度尚不足,考察教材会话中开头和结尾的更是凤毛麟角。此外,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会话开头和结尾的表达也普遍存在问题。因此,对教材会话,特别是教材会话开头和会话结尾的考察刻不容缓。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由Harris于1952年首先提出,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衍生为三个分支,会话理论为其中之一。Brown[3](1980)指出,“会话存在开头语和开头序列、结束语和结束序列……会话的首要步骤是获得注意,最后是结束话题”。

在国内,会话分析理论的研究始于上20世纪70年代,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刘虹[4](2006)对会话中的话轮、话轮交换、对答结构、会话的开头结尾等方面的特点和功能的考察。

会话分析理论也应用于语言教学领域。相较于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会话分析理论的应用成果寥寥。对外汉语教材的会话研究始于对外汉语研究初期,主要有宋晓[5](2008)对口语教材与日常会话开头和结尾的对比;邹工成[6](2009)关于初级口语教材中对话体对答结构的功能类型的考察等。

本文的考察对象为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语言生所使用的口语教材——《发展汉语口语教程》(徐桂梅主编)。目前,对《发展汉语口语教程》口语系列教材会话开头与结尾的考察,学界未有涉及。因此,本文将基于刘虹(2006)的会话分析理论,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生成层次结构图,以《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中所有对话体课文为语料,对会话结构的开头和结尾做以考察与统计。

一、《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会话开头分析

(一)会话开头的类型

据刘虹(2006)的会话分析理论,会话的开头包括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和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

1.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

刘虹(2006)将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划分为五种类型:询问式、请求式、介绍式、提供式和闲聊式。由于询问式和请求式可以进一步划分出特点基本相似的小类,且询问式隐含“请求确认或获得新信息”的功能,我们将询问式和请求式合并为“询问请求式”加以说明和统计。由于篇幅限制,我们选取教材中常见的几种询问请求式和提供式会话开头来加以说明。

(1)询问请求式

询问请求式是向陌生人求助的开头方式,如问路、借笔等。

①小贩:您要什么?(初级I第7课“一共多少钱”)

②(李秘书在跟卡尔说他的实习安排)

卡尔:李小姐,我在公司实习,都应该做些什么?(初级II第15课“我不在办公室,就在会议室”)

③吉米:请问,超市在哪儿?(初级I第8课“请问,银行在哪儿”)

④马丁:李雪,我下午要去外语学院看朋友,应该怎么坐车啊?(初级II第10课“地铁比公共汽车快”)

这一类开头方式中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通过直陈表达需求;②在询问前附加了“李小姐”的称呼;③使用“请”“请问”等词语或疑问式表达需求;④使用了请求前列语。

(2)提供式

在这类会话开头中,说话者向听话者提供帮助,听话者可以选择接受或礼貌拒绝说话者的帮助。在教材中有如下体现:

⑤业务员:你好,想看看房子吗?你打算买房、卖房,还是租房?(中级I第9课“租房”)

2.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

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类型主要有三种:同处型、拜访型和相遇型。

(1)同处型

同处型常发生在家人、同学、朋友等关系亲近或长期相处的人之间。这种类型不仅包含陌生人之间的所有开头方式,还包含了直接陈述、感叹性评论和引起注意的叹词“哎……”等。在教材中有如下体现:

⑥马丁:(感叹)我真羡慕生活在农村的人。(初级II第12课“家家都是新房子”)

(2)拜访型

在拜访型会话开头中,拜访者首先证明自己的身份,受到主人的邀请后往往会与主人寒暄。教材中拜访型的会话开头较少,不典型。

⑦马丁:欢迎,请进。

汉娜:啊,这是你们的房间吗?

马丁:当然是我们的房间了。(初级I第20课“把照片贴在墙上”)

(3)相遇型

此类会话开头中,双方常常会就对方在见面前后做的事情进行询问,以表示礼貌,也可以仅互相致意。

⑧朴大中:你去哪儿?

吉米:我去教室。(初级I第9课“今天几月几号”)

3.会话开头的称呼方式

一般来说,会话开头的称呼方式有三种类型:无称呼;姓名称呼,其中又包括“小/老+姓氏”型、称呼全名、只称呼姓氏三种类型;将亲属称呼专用做社交称呼词如“大娘”“叔叔”等;职务称呼如“老师”等以及熟人之间的其他称呼。

4.教材会话开头小结

依据上述教材会话开头分类,我们统计了四册《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会话开头类型,又根据会话的开头是否有明显的开始标记,分为有标记开头和无标记开头两种类型,并进行统计。

(1)会话开头有无标记

经过统计,除中级II第5课外,其余全部为有标记会话开头。此项统计数据证明,教材的会话基本具有明显的会话开始标志。

(2)陌生人之间与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

总体来看,《发展汉语口语教程》更偏重于熟人之间的会话,而陌生人之间会话的数量随着学生级别的提高而逐渐增加。我们认为,初级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与交际能力不足,交际范围较窄,设置更多熟人之间会话有助于实际交际中的运用。而中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汉语知识,交际能力增高,交际需求增大,因此教材编写者有意识丰富交际的场景,陌生人之间的会话数量也逐渐提高。

我们进一步将陌生人之间与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类型进行统计:

1)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

总体来看,询问请求式是《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中经常涉及的开头类型,其中又以直陈式为主。介绍式、提供式和闲聊式的开头类型出现的频率不高。

在初级口语教材中,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设置较少,以询问式和请求式为最多,其中又以直陈式开头为主,闲聊式未在初级教材中出现。中级口语教材在询问式和请求式为主要会话开头方式的前提下,丰富了其他会话开头方式,但数量依旧不多。

2)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

总的来说,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以同处型为主,其他兩种类型的会话开头出现的频率较低。熟人之间会话的开头类型在初级教材中已经全部涉及,中级教材与初级教材的设置情况类似,以同处型为主,相遇型和拜访型会话开头出现的次数比初级更低。

3)熟人之间的称呼方式

在称呼方式上,教材的设置更倾向于无称呼式。此外,姓名称呼较为常见,其中以称呼全名和只称呼姓名为主,另外还出现了职务称呼和其他形式。

(二)教材会话开头的功能分析

徐桂梅[7](2012)指出,《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以情景交际为中心,以结构—功能为纲。因此,对教材会话开头功能的考察必不可少。

刘虹(2006)以前人对会话结构中对答结构功能的总结为基础,根据中国人日常会话特点,将对答结构功能拓展为15类。在考察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无论是陌生人之间还是熟人之间,会话中对答结构的功能基本相似,主要有以下八类:“询问—回答”“介绍—致意”“评论—同意”“提供—接受/谢绝”“要求—接受/拒绝/搪塞”“指责—道歉/否认/借口/承认/争辩/挑衅”“道歉—宽慰/责备”“感谢—谦虚/感谢”。经过统计可得出如下结论:

1.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对答结构功能偏重于“询问—回答”类

总体来看,陌生人之间对答结构的功能偏重于“询问—回答”类,频率为8%,请看下例:

⑨(出租车上)汉娜:师傅,我们到购物中心多长时间?

师傅:不堵车的话,大约20分钟……(中级II第10课“地铁比公共汽车快”)

在此例中,汉娜和出租车司机的对话属于陌生人之间的对话,汉娜提出了“多长时间”的疑问,司机就此疑问进行了回答。

但是,8类对答结构功能中,并未出现“评论—同意”和“指责—道歉/否认/借口/承认/争辩/挑衅”两种功能。由于初级教材中陌生人之间会话设置数量较少,且处于初级阶段的二语学习者无法掌握较为复杂的对答结构功能,初级教材在对答结构功能的安排上并不全面。中级阶段的二语学习者汉语水平逐步提高,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对话功能,因此中级教材在对答结构功能的设置上更加丰富。需要注意的是,刘虹(2006)指出,在中国,陌生人之间一般不使用“致意——致意”式对答结构,但考虑到零基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在初级I中,此类对答结构功能也有所涉及。

2.熟人之间会话开头对答结构功能依旧以“询问—回答”为主

总体上,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对答结构功能依旧以“询问—回答”为主。另外,相较于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对答结构功能,熟人之间的对答结构功能中出现了“评论—同意”和“指责—道歉/否认/借口/承认/争辩/挑衅”两类,同时缺少了“道歉—宽慰/责备”“感谢—谦虚/感谢”两类功能,这应当与中国人不易表露情感,很少直接向亲近的人表达抱歉或感谢有关。此外,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除了所列举的几类对答结构功能,教材中还出现了极个别的“陈述—反馈”类对答结构,请看下例:

⑩友美:下个星期是环保宣传周,我想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铃木:好啊,我和你一起参加,怎么样?(中级II第20课“千万别再丢了”)

在此例中,友美向铃木陈述了自己的愿望为“参加志愿者活动”,铃木则就此话题对友美进行反馈:“好啊,我和你一起参加,怎么样?”

(三)小结

对比四本教材中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和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陌生人之间还是熟人之间的会话,对答结构的功能类型都以“询问—回答”为主。并且,经过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二语学习者已经基本掌握了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方式和结构功能,在此基础上,中级阶段教材有意识地增加了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比重,并在保留常用会话开头类型和对答结构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了不常用的会话结构的数量。此外,有些课文的开头同时呈现出了两种开头类型,请看下例:

11张文:您好,我是张文。能不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

经理:请问,您有什么事儿?(中级II第9课“需要的话,我们给您打电话”)

在上述例子中,张文首先使用了“介绍式”的开头方法进行自我介绍,后又使用“询问请求式”提出自己的请求。

二、《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会话结尾分析

(一)会话结尾类型

据刘虹(2006),会话结尾主要分为程式化结尾和非程式化结尾。

1.程式化会话结尾

程式化结尾常出现于熟人会话中,主要包括结尾前准备、预示结尾、协商、告别前序列、告别序列五个环节。

在结尾前准备环节,会话一方常以引入不必要的寒暄或话题的方式作为结尾前的过渡,或通过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话题以及结论性话题,向谈话另一方表明希望会话结束。请看下例:

12(王楠和大卫在讨论网上购物)

王楠:我相信,你一定也会迷上网上购物的!(中级II第13课“虚拟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此例为“说出带有结论性的话题”的结尾前准备方式。

在预示结尾环节,会话另一方接收到结尾前准备信号后,通常会通过“好/行+总结或评论性话语”“提出自己或对方应该做什么”或“谈论时间”等方式预示会话进入结尾。请看下例:

13(马丁在和同屋谈论电视剧)

同屋:好,你先看,我查一下电子邮件,查完邮件马上来看。(初级I第22课“我正在看新闻”)

例13为“好/行+总结或评论性话语”以及“提出自己或对方该做什么”的叠加。

经过结尾前准备和预示结尾两个环节后,会话双方进入协商环节,确认会话结束。教材中也有所涉及:

14友美:我觉得这个颜色挺适合你的。

汉娜:好吧,就穿这件了。我们走吧。(初级II第6课“这个颜色挺适合你的”)

会话双方协商一致后,常用表示感谢、道歉或拜托问好等方式进行告别前序列。教材中体现如下:

15(大卫和王楠正在谈论无纸化阅读)

王楠:对不起,我该走了。我和朋友约好了一会儿见面。(中级II第13课“虚拟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告別序列为正式道别,常附加表示邀请或关心的告别语,至此,会话全部结束。

16王楠:再见,千万别忘了明天联系机票的事儿。(中级II第15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例为附加表示关心的告别语的告别方式。

2.程式化会话结尾

程式化结尾常发生在如“顾客—店员”类社会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会话中,一般来说,整个会话的大致过程可以预见。

17服务员:感谢你的惠顾!您订的餐会在半小时之内送到。祝您用餐愉快!(中级I第7课“请客”)

在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大致预见到服务员的会话结束语为“谢谢惠顾”“祝您用餐愉快”等。

(二)教材会话结尾分析

依据上述会话结尾环节的分类,我们统计并分析了四册《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会话结尾类型,结论如下:

初级教材中,非程式化的会话结尾主要分布在两个环节——结尾前准备和预示结尾中,主要表现为说出带有结论性的话题和“好/行+总结性或评论性的话题”。其他环节也均有所体现,只是其中的个别方式并未展现。美中不足的是每段会话结尾环节单一,没有全部环节的完整体现。另外,初级教材中也出现了程式化会话结尾。

与初级教材相比,中级两册教材的结尾环节更加完整,类型也更加丰富,除预示结尾环节中“谈论时间+自己或对方该做什么”的类型没有体现外,其余方式全部有所体现。

整体来看,四册教材中的结尾大多集中在结尾前准备阶段的“说出带有结论性的话题”,以及预示结尾环节中的“好/行+总结性或评论性的话题”两种形式。其他的环节虽有所涉及,但总体出现频率并不高,这说明教材中的会话结尾大多停留在“结尾前准备”和“预示结尾”阶段,缺乏完整会话结尾环节的体现。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相对来说较为完整的会话结尾大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程式化会话中。总的来说,《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中的会话并非现实对话的完整选取,而更像是围绕课文话题的会话截取,部分课文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未完成话轮,如中级上册第四课以问句做结尾,后面理应有针对问题的回答,但是课文中并未出现。此外,初级上册的教材中,除第八课外,没有明显的话题结束标志。若排除常出现于现实会话中的“预示话题结束的沉默”或“出现较长时间的停顿”等非语言形式在书面教材中无法体现的因素,应当是教材编写过程中为保证话题一致性而对会话的完整性的舍弃。

此外,按照结尾是否有明显结束标志,我们将会话结尾分为了有标记结尾和无标记结尾,对教材会话结尾再次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教材会话以无标记结尾为主,与有标记结尾在设置比例上相差较大。不过,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有标记结尾的数量逐渐增加,与无标记结尾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

三、总结与建议

(一)教材会话开头结尾特点总结

通过对《发展汉语口语教程》四册教材中会话体课文的会话开头与结尾的考察,我们认为,《发展汉语口语教程》在会话开头结尾的编写上有如下特点:

总体来说,四册教材中熟人之间的会话占据主流,陌生人之间的会话数量随着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的提高,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四册教材的侧重点较为明确,也涉及了几乎日常会话开头和结尾的所有形式。初级教材较为侧重于基础的熟人之间会话开头结尾的展现,而中级教材无论在会话功能的扩展上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有所提高,不过,会话语体上更偏向于书面性,形式也大部分限制在面对面的谈话中。

1.会话开头类型与功能设置全面,各有偏重

四册教材中,无论是陌生人之间的会话,还是熟人之间的会话,几乎全部具有明显的会话开始标志,也几乎涉及了全部会话开头类型与对答结构功能。初级教材更偏重于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形式的复现,中级教材的熟人会话开头形式相较于初级教材较为单一,但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形式更加多样。不过,无论是初级教材还是中级教材,都很注重“询问—回答”式对答结构功能,而其他功能的出现频率不高。另外,由于会话的载体局限于教材,无法体现非语言的会话开头结尾形式。

2.熟人间称呼方式单一,实用性不强

在称呼方式上,熟人之间的称呼方式过于单一,无称呼和姓名称呼多次出现,且教材中的姓名称呼多为英文音译名,实用性不强。其他称呼形式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无法在日常交际中为二语学习者称呼方式的得体性和多样性上提供参考。

3.会话结尾环节不完整,告别形式重复

四本教材对会话结尾的重视度有所欠缺。教材编写者在选取素材的过程中,考虑到篇幅长短、话题一致性以及功能的展现,在会话的编写上忽略了完整性,导致部分课文会话被“拦腰斩断”。另外,教材会话结尾缺少明显的结束标志,在一段课文中,也很少能够出现完整的会话结尾环节,大部分都停留在结尾前准备和预示结尾阶段,即使在这两个阶段,也主要侧重于“说出带有结论性话题”和“好/行+总结或评论性话题”两种形式的展现上,其他形式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出现率依然不高,即使告别序列这种日常会话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环节在四册教材中也寥寥无几。此外,程式化会话结尾类型并不丰富。

(二)对《发展汉语口语教程》的建议

在总结《发展汉语口语教程》特点基础上,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二语学习者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下建议:

1.教材编写者应提高教材会话开头结尾的完整性、多样性和口语性

首先,教材的编写者应当注重教材内容和会话结尾的完整性,保证教材会话结尾环节的尽量完整,如果限于篇幅,也可以考虑选择较为明显的会话结束语,以突出话题或会话的结束。其次,丰富教材中各種会话开头结尾类型的多样性,缩小常用与非常用形式、陌生人之间会话与熟人之间会话设置比例上的差异,增加类型与功能上的多样性。再次,展现熟人之间称呼方式的多样性与称呼类型的丰富性。同时,可以考虑设置专题,对中国人之间的称呼方式进行总结与归纳,方便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最后,尽量减少对实际会话的“拦腰斩断”,同时适当增加会话开头结尾的口语性。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拓展会话开头结尾的形式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录音、课外读物等方式扩展学生对中国会话中开头结尾的认识,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第二,即使教材中大部分会话结尾的环节不完整,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应对,挑选环节较为完整的课文,如中级上册的十五课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第三,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使用任务法、情境法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鲜活的对话中自然习得会话开头与结尾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多鼓励学生留意在中国的生活中出现的会话开头结尾的形式与环节,遇到二语学习者表达不得体的情况,应及时纠正。第四,教师在保证日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专题,对教材所不能体现的非语言会话开头结尾进行总结与归纳。

3.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学习地道表达

二语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地道的汉语会话开头结尾和地道汉语的表达方法;有疑问应及时询问老师,修正会话开头结尾的表达。此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多多和中国人交流,通过自然习得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圆.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对话”的会话结构及话语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宋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会话结构意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徐桂梅.发展汉语[M].2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5]邹工成.从会话结构理论谈对外汉语短期口语教材的编写[J].现代语文,2009,(6).

[6]BROWN G G.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7]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PRIDE J B,HOLMES J.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