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议程设置视角看“微思政”话语权建构

2020-03-23徐森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话语权

徐森

摘要:“微思政”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天地,但多元的网络环境削弱了其话语权,“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改变受众的认知,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与“微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契合。因此“微思政”应充分把握“议程设置”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做好把关人、活化传播语言表达等方式建构“微思政”话语权,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

关键词:议程设置 微思政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031-02

“5G”技术的到来,愈发彰显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集攒效应,手机等移动端的便捷性,使信息传递变得多样化,“微思政”逐渐成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平台,成为时下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传统单向传播模式已然随着网络的发展重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而网络媒介平台的复杂性、表达的直观性、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对依托于此的“微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微思政”话语权的建构现状

1.舆论环境的权威削弱

微信、微博等载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思政”的发展,其传播速度快、碎片化、多样性的特性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其所带来的开放、便捷的话语表达平台,使受众表达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也拓宽了获取信息和参与的渠道。“微思政”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模式的更新,促使位于网络平台的海量信息成为共享空间。舆论环境的转变降低了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所附带的信息优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舆论环境中应处“均等”地位,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所谓的信息优势地位正逐渐被削弱,教育者在舆论环境中处于“守”势。同时,受教育者借助于移动端,实时获取海量信息,并根据自身站位及理解对舆论环境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微思政”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存在明显的主导作用,双方甚至在某些舆论语境下陷入“失语”困境,无法构建有效的舆论氛围。

2.舆论引导角色弱化

传播语境的变更,使“微思政”话语权的建构正悄然发生转变,网络话语因其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而深受学生的追捧,思政教育者的引导者角色进一步弱化。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00后”学生更习惯通过网络表达情感和诉求,网络“新话语”的快速发展,俨然影响着“微思政”的话语权建构。与网络话语相比,高校思政教育者的话语体系及内容显得不那么“平易近人”,话语表达严肃性,内容更新较慢,缺乏个性,导致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一时难以适应微载体语境,也无法扭转思政教育者在舆论引导中角色弱化的颓势,制约了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教育效果,影响“微思政”话语权的有效建构。

二、“议程设置”对于“微思政”话语权的影响

1.移动互联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微思政”实现了思政教育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打破了校报、广播台等传统校园媒体传播话语体系和技术限制。所谓“机遇”,“微思政”话语权在网络技术影响之下,提供了“陪伴式”思政教育环境,提高了话语沟通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了思政教育开展的精确度,提高作为官微的话语吸引力和话语权建构。“挑战”是由于“微思政”获取信息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导致官微的话语权优势被削弱,同等的话语权、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削弱了“微思政”话语的權威地位,影响话语权的树立,议程设置难以有效形成,同时“意见领袖”的形成使思政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削弱,加之海量的网络信息冲击着思政话语权的引导力,从而形成了对“微思政”话语权的挑战。

2.“议程设置”应用的必要性

“微思政”离不开议程设置的应用,随着微时代传播机制的改变,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议程设置已然凸显出其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议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对于议题的选择、议题的强调,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思政教育传播过程中,积极使用大学生更易接受的内容视角、话语体系和信息模式,真正使得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实现从接受信息到改变行为的转变。同时,“议程设置”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微思政”的话语权建构的目的和预期传播效果具有一致性。“微思政”作为大众传播媒介,通过议程设置实现思政教育,为“微思政”进一步增强话语权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和“议程设置”的功能是契合的。

三、“微思政”话语权的建构策略

1.强化主流,全面提升媒介素养

“议程设置”的理论属性、内涵和意义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丰富思政话语权载体的同时,应加强时代主旋律的宣传,通过设置“议题”,充分把握“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充分认知媒介即信息的理念,在网络舆论中占领主阵地,同时充分发挥“微思政”媒介属性,全面提升媒介素养。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所形成的话语权受到冲击;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微思政”的主要传播者,应该改变“陈规”,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同时,加强媒介素养,以实现“微思政”实效,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充分建构网络话语权体系,占据网络意识形态战场的主体地位,实现议程设置下的把关和舆论引导,将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最大化。

2.夯实内容,做好“把关人”

坚持内容为王,注重融入议程内容,提高信息整合能力,运用技术优势,将微载体的便捷性和普遍性充分发挥出来,重塑“微观念”,提高内容原创度,突出议程设置,满足受教育者获取多样化信息的需求。积极进行议程把关,完善反馈机制,以及时调整议题内容,扮演好思政教育者的“把关人”角色,利用好“微思政”这一“媒介”工具,积极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把关,以适应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增强平台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话语权。

3.创新形式,活化传播语言表达

“微思政”应注重对网络语言的运用,创新交流形式,走近学生生活,掌握其思想动态,活化传播语言表达,巩固话语权地位。思政教育者应改变传统沟通方式,突破话语困境,注重议程内容选取,采用易为大学生所接受的网络语言,贴近生活实际,主动关注学生群体不断涌现的新议题,使语言的表达更具“温度”,拉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以适应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思政教育环境不断变化。

四、结语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思政教育环境的改变,我们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优势相融合,努力提高“微思政”这一平台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真正将思政教育转变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微思政”作为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用“议程设置”的理论内容来具体指导实践工作,强化主旋律议题,创新话语方式,做好“微思政”话语权的建构,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207-211.

[2]洪涛,冯娅楠,马冰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85-90.

[3]郑寿.基于新媒体议程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

[4]吴晶,胡浩.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日报,2016-12-08.

[5]杨贤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话语权
网络圈群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破圈困境与路径选择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