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教学与“中国文化失语”

2020-03-23赵凌志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赵凌志

摘要:文化生态教学对于消解目前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保证文化传输的双向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是实现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的有效途径。文化生态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探究文化生态教学思路,创建中西文化并重、多元文化共荣的和谐生态教学环境。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 文化生态教学 双向传输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026-02

南京大学从丛教授(2000)曾指出,无论是汉语“交流”,还是英语的“communication”一词,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不应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还应该包括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及对交际对象“文化影响”。他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底蕴苍白定义为“中国文化失语症”。

国外相关研究已显示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Kramsch(2000)认为,“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谙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并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Samovar(2000)也指出:“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

自“中国文化失语症 ”提出后,国内教育界许多学者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如:刘长江(2003)、曾洪伟(2006)、张蔚(2009)等从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杨倩(2008)、陈晓靖(2010)等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杨关锋(2016)从中华本土文化身份角度研究了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构策略。在实证研究方面,张为民(2002)、宋伊雯(2009)、肖龙福(2010)、刘懋琼(2010)等对高校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词汇能力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并分析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设置与英语课堂教学状况;周艳艳(2014)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陈相云(2017)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薛芬(2017)进行了语言态度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实证研究,提出将“中国英语”作为文化输出工具,借以消解英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一、文化生态教学对“中国文化失语”的消解作用

文化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文化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为文化的存在、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文化生态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生态是指影响文化生产和演进的自然环境、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价值观念体系、社会组织变量等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狭义的文化生态主要指精神文化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内部各价值体系之间的生态关系(Steward,1995)。文化生态学要求人们从和谐、动态的视角看文化,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同时,了解并学习异国文化,保持语言文化的多元性,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因此,从文化生态角度开展英语教学对于消解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和目的语双方具有绝对等同的文化价值,两者在维护文化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理应受到同等重视。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作为一门强势语言,以其所携带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弱化了学生的母语文化能力和民族认同感。2017年,教育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同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强调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应增强国家的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自2013年以来,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也开始着重考查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用英语翻译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可见,增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培养他们用英语传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文化生态教学策略对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实现语言教学文化生态平衡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有利于保证文化传输的双向性

文化生态教学有助于改变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中, 只强调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价值取向、审美观点、道德理念及人生观,忽视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母语文化意识的自觉性,将英语的学习提升到传输中国文化的高度。有助于使大学英语教育变为实施中国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切实保证文化传输的双向性。引导学生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

3.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

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有效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使学生加深了对母语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二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本土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积极性,更好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跨文化传播”。因此,针对消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文化生态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增强自身的文化生态意识,日后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与其他民族成员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做好中国文化的“代言人”。作为合乎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主要英语国家文化,更要学会输出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二、结语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决定了大学英语双向传输教学的本质在于对话性。在文化生态观下,英语教师肩负着坚持和维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应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探究文化生态教学思路,创建中西文化并重、多元文化共荣的和谐生态教学环境;努力引导学生热爱尊重本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目的,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文化的传输,保持目的语文化与中国文化输入的平衡。同时,应对学生个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诸要素予以新的认识和思考,努力探索构建一个更有利于文化双向传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树立文化生态观,提高自身中西文化英文表达的综合素质,中西文化并举,真正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一的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转向“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

参考文献:

[1]从丛.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3]郑欢,向敏.对话性:大学英语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的理论支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4(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