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BA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以闽江学院为例

2020-03-23叶宁叶周锋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专业学位导师

叶宁,叶周锋

(1.闽江学院研究生处,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数据中心,福建福州 350117)

我国于1991年批准设立第一批共计9 所MBA 培养院校,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目前MBA 培养院校已增加至200 多所。MBA 是一种专业学位,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1],其更强调专业实践,对招生对象的工作经验年限有硬性要求。MBA 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毕业生的理论水平高于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存在差距,对解决用人单位实际管理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2];MBA 培养院校数量增多,但一些院校MBA 品牌特色不突出,存在同质化现象;高端师资力量不足,传统的师资队伍无法满足高端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与变革。闽江学院于2011年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试点高校,获批全国首个以创业与创新为方向的MBA 学位点,至今已完整培养6 届共100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含10余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本研究以闽江学院为例,分析MBA 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适合MBA 教育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为其他院校MBA 创业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我国MBA 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MBA 品牌特色不突出

MBA 品牌作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资产,特别在MBA 招生过程中充当着关键作用,如名牌高校生源充足,竞争激烈,相比普通院校生源常需要调剂;多数MBA 培养院校招生宣传方式单一,局限于传统手段,较少采用新媒体和组织线下宣讲活动,品牌宣传效果不佳;缺乏根据项目的优劣势和市场需求,将培养目标细分到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准确定位[1]。

(二)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培养质量是衡量MBA 教育成效和MBA 品牌价值的关键。培养质量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设置有待优化。报考MBA 的研究生需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多数来源于在职工作人员,往往边工作边学习,即“进校不离岗”。根据研招网的统计数据,MBA 大部分采用的是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研究生因工作原因不能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分散且少,大多数高校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学生靠挤业余、公休时间或请假来上课,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听课后回到工作岗位,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很难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高强度的集中教学,师生容易疲劳,教学质量不佳。集中授课不久后即进行考核,学生基本没有足够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思考,容易出现“走形式”或“放水”误区。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行业背景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沿用给本科生或学术学位研究生授课的方式,以灌输传授为主,研讨、启发少,教学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不够紧密,不适用于来自企业的MBA 学生,背离了MBA 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要求,即更注重的是面向社会需求,突出职业导向和应用性,更强调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校外导师的参与指导,弥补了实践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但多数MBA 院校的校外导师储备不足,缺乏聘用管理标准,水平参差不齐,较少与校内导师合作,缺乏规范化的研究生指导能力[2]。三是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在制定MBA 招生到毕业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时,一些院校未充分考虑多数MBA 研究生在职学习的特点。多数MBA 研究生不住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研究生管理人员和导师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课程学习、论文开题或撰写过程存在问题等方面情况,沟通比较欠缺。

如何突出MBA 品牌特色,充分调动MBA研究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保障其能高效地利用分散时间来完成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如何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质量监督机制,保障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构建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

构建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学校MBA 办学目标,根据MBA 教育主要影响因素,做好全方位的把控。首先,以高校为主体,以研究生和导师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在“公办社助”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招生改革、课程教学改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以培养和提高MBA 研究生职业岗位胜任、创业与创新等能力,突出学校MBA办学特色;其次,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作用,实现规范性办学,并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为辅,构建监督机制,形成外部质量监督体系[3];最后,构建质量反馈体系,通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与外部质量监督体系之间的交流,不断相互促进和提升,最终形成质量保障体系的良性闭环,比如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调查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从而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涵盖从招生到毕业、以及就业反馈的全过程。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立足庞大的创业与创新人才的市场需求、传承闽商创业与创新精神[4],闽江学院开展以创业与创新为方向的MBA 教育。

1.“公办社助”合作培养

闽江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主动寻求与各级政府互动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捐资办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4],充分发挥公办院校的办学优势和社会力量的资本优势。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分别于2010年、2017年、2020年分三期向闽江学院捐资共计10 亿元,兴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支持其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 致力于建设一流商学院,成为“公办社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办学典范。通过举办全国MBA 培养院校“一带一路”教育论坛、2018 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第十八届中国金融工程年会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国际)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宣传学校MBA 品牌特色,提高MBA 品牌影响力。

2.推进招生改革

持续开展招生改革,采取“校院联动、以院为主、重心下移”的工作方式,发挥学院和导师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制定适合MBA 的评价标准和录取原则,重点考察研究生的管理知识、创新思维,建立公正科学的选拔机制。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通过高投入完善软硬件条件、设立创业与创新基金、实行学费减免等奖助政策,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学校采用多形式、多渠道招生宣传模式,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投放招生信息,通过媒体平台向潜在生源群传播招生信息、调剂信息等;学校与全国各地的创业者聚集圈比如创新工场、高新技术创新区及省内各大银行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到这些机构进行宣传,挖掘优秀生源;定期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各类创业主题活动,为潜在生源提供近距离接触项目的机会,为招生工作做铺垫。

3.优化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优化培养方案问题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办学情况,学校MBA 项目精准定位于创业与创新领域,坚持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用人标准衔接,培养方案着重培养研究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最终通过检验培养成果与预设培养目标是否吻合的循环自检过程,来进行修正纠偏,从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4.改进课程教学

在MBA 课程安排方面,改变高强度集中授课的方式,探索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非脱产学习。进行课堂创新,采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以实现个性化学习。重金聘请名校师资,一定比例课程实现名师授课。强调创业与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广泛运用贴近中小企业实践的案例开展教学,将案例教学作为MBA 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材料会提前布置给学生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讨论案例,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MBA 案例库建设,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如有针对性地引入全球优秀的慕课课程,借助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形式丰富课程体系。研究生在学期间,学校组织到瑞士、德国或台湾名校的游学交流。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参访、学术研讨会、创新创业讲座、学科竞赛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健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度,严格对标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明确两者的分工与职责,分别对两者与研究生的沟通与指导成效进行评价,完善其聘任和考核制度。针对MBA 项目特点,学校要求校外导师是具有丰富投资、金融、法律咨询等行业经验的专家,或熟悉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能较好把握科技、经济、市场发展动向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或政府部门具有多年行政管理经验的专家、研究员等。校内导师可以与其他校内导师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外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导师团队根据其成员学术专长和科研项目确定培养方向,实现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发挥导师团队在研究条件上的优势,包含获取最前沿信息及资源的渠道、实验设施、经费等,通过课题带动研究生参与学术研究,锻炼文献检索能力,提高论文质量。设置导师团队管理台账,记录导师团队与研究生定期沟通情况,共同解决研究生遇到的问题。培养研究生成长成才情况是评估导师团队的核心指标,包含学位论文盲审合格率、论文抽检通过率、学术成果、专业实践等。导师需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因材施教,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学生各阶段学习反馈信息,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校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推荐符合条件的MBA 导师参与对方高校导师遴选和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6.强化实践教学

学校与10 多家企业和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践基地平台,并与企业共同拟定实践教学方案,增加学员管理和决策工作的实务经验。依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利用所学学科知识,来解决企业真实难题,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技术方案,促进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广大研究生可以深入一线、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提交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性成果,以及定期开展交流互动,来加强校外环节的管理,实现由重实践结果评价向重实践过程规范和能力提高评价的转变[5]。

7.健全管理质量保障

“公办社助”模式使得新华都商学院在招生、师资聘用和财政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多方关系的存在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学院MBA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是学院自主聘请,人员流动性较大,给教学管理延续性带来了一定挑战。学校设置专门负责MBA 教育质量的组织机构,包含学校、学院及MBA 项目各层次的结构,逐步建设稳定的管理队伍,全面规划MBA 教育质量管理,实现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的质量管理[6],协调多方关系,确保MBA项目质量战略符合学校、学院发展战略,制定包含培养定位、制度建设、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效果、培养特色等多个一级项目及若干二级指标的MBA 教育质量测量指标和质量改进计划。学校依据各项指标形成文件规范,明确各工作岗位、角色的职责权限,规范其行为准则和操作程序,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包含校级自评、院级自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多方面,依据文件规范对MBA 教育各指标关键点进行检查和监督,评估是否偏离预定的质量标准,实现MBA 教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分析指标的质量影响因素,查找产生偏差的主次因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必要时调整质量测量指标和质量改进计划,实现MBA 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招生方面,校级层面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录取方法、程序、原则做明确规定,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招生过程;通过分析生源质量报告,改进招生过程。培养方面,对培养方案制定、授课方式、专业实践、学位授予等做明确规定,加大课程考勤监管力度,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健全退出机制。加强学位授予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开题报告阶段、中期考核阶段、论文评审阶段、答辩阶段,形成多阶段的毕业论文考察机制,明确各时间节点要求及任务,并监督落实。加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严格论文复制比要求。不断完善教师和研究生相关奖惩机制,调动其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比如对学科竞赛取得成绩的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给予奖励,根据赛事等级对研究生当前学期课程成绩进行适当加分;对MBA 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老师给予相应激励;对于在MBA 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行为,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如对相关人员或所属学院进行质量约谈,限期整改,暂停导师招生资格,取消其评优资格等。

(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

外部质量监督体系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3]。按照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学规范性指标,细化教学质量标准,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公开,通过“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面向社会大众公布研究生教育情况,形成质量预警机制。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通过其评估、研究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信息及咨询服务[3]。

四、结语

构建高校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高校、导师、研究生、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并发挥作用,在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高校优劣势,准确定位MBA 培养的具体领域。通过构建MBA 教育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平台,将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调整、激励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共同对MBA 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专业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导师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