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评如何引领推动检察工作
——检察日报“每周社评”开办前前后后

2020-03-22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评检察人员张军

关心关注检察工作的人都知道,一段时期以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双重叠加,给检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转机。身处检察职能调整、检察工作转型的历史交汇期,作为检察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检察日报社的新闻宣传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要求。

新一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对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报社工作极其重视,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多次就检察新闻宣传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强调新时期的检察新闻宣传,不仅要宣传好检察工作,更要引领推动检察工作。

“每周社评”应运而生

检察宣传怎样引领推动检察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理念的宣传。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是前所未有的,通过理念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的新闻宣传报道可以让各级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在领会感知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检察工作理念,从而推动检察工作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报社党委会、编委会经认真研究,决定开办“每周社评”专栏。开办这一专栏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张军检察长2018年4月视察检察日报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深入有效阐释最高检党组重要决策和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

“每周社评”栏目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刊出,初期由专人主笔,社长、总编亲自把关,重要选题呈报最高检办公厅审改,重要议题和稿件张军检察长亲自审改。2020年以来,报社专门成立了“每周社评”写作小组,由报社一位社领导担任组长,带领几名采编骨干撰写“每周社评”。截至目前,“每周社评”共刊出70 余篇稿件,在系统内外产生了“立体而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推动检察工作的作用。这种“立体而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领导重视的层面看,张军检察长多次亲自审改“每周社评”稿件,给予充分肯定。比如,张检在审改《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检察工作未来》一稿时批示:社评写得好。在审改《检察机关讲政治要落实到具体检察业务工作中》一稿时批示:很好!2018 年7 月,在大检察官研讨班会议上,“每周社评”被作为一项重要成绩列入全国检察机关上半年工作总结中。2019 年11 月13 日,第一届新时代检察工作论坛在郑州举行。张军检察长在论坛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肯定了“每周社评”对检察工作的引领推动作用。

从各级检察机关的反响看,“每周社评”获得了最高检、省、市、县四级检察院的青睐和好评,一些检察院把学习“每周社评”作为例会固定的程序。比如,武汉铁检分院就明确要求所属两级铁检机关把学习“每周社评”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长期学,系统学。许多地方的检察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表示,“每周社评”起到了引领方向、解疑释惑、推动工作的作用。

从系统外层面看,“每周社评”的刊发引起了兄弟媒体的关注。一些法治媒体同行来电询问该专栏的运营模式。

“每周社评”怎么评

“每周社评”的定位是“及时深入有效阐释最高检党组重要决策和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既然要阐释最高检党组决策和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作为稿件撰写人,首先自己得准确理解这些决策和理念,所以“每周社评”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准确阐释院党组决策特别是张军检察长的指示精神、理念等。与此同时,在准确阐释院党组决策和院领导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发挥、自己的理解,并用评论的语言去阐释。但是这个发挥,一定是遵循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的。比如,张检多次强调,检察机关讲政治不是空的,要落实到具体检察工作中。但怎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需要写社评时去阐释、去思考、去总结。

以“每周社评”的首篇为例,《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检察工作未来》是几易其稿才定稿的。此篇稿件选题是报社总编辑钱舫亲自布置的,笔者是这篇社论的执笔人。初稿写成后,先后经编委、总编室主任,总编辑,社长审改。最后,送最高检办公厅并院领导审定。

总体上看,“每周社评”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要有思想理论高度。这是由这个栏目的定位决定的。

2.标题既直观又有力度。尽量做到观点鲜明,直截了当。

3.导语快速切题。在文首就亮出核心思想,能用的“好词”“新词”也都尽量在文首就用上。

4.逻辑严密。总体上要贯彻和阐释院党组的意图,但在论证时又要有逻辑。每个段落之间、段落里的每个层次之间要有自己的逻辑,而且这些逻辑是看得懂、说得明白的,不是弯弯绕的。

5.语言要平实,但不排斥个性。

“每周社评”评什么

要使一个栏目长期化,就必须要有持续的选题来源。“每周社评”评什么?也就是说,“每周社评”的选题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大致可以有这几方面内容可评:

1.检察工作理念。理念是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引领推动工作,首先就是要从理念上入手。

2.检察重点工作。除对一些检察工作理念进行评论引领外,“每周社评”也围绕一些重点检察工作展开评论。

3.检察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围绕一些检察人员困惑的话题开展评论,真正起到解疑释惑、推动工作的作用。

这些方面的话题具体线索从哪里来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1.最高检领导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最高检党组的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部署。

3.相关新闻报道。

4.向最高检各业务厅局征集线索。

5.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6.检察人员的来信来电。

作为“每周社评”的具体执笔人之一,笔者有几点心得:

1.社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选题写稿到最终成稿,除了执笔人付出的劳动,还经历多层级多位领导审阅把关,总编室主任、总编辑、社长、最高检办公厅领导审稿时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一些重要话题重要的稿件,张军检察长还亲自审改。因而,说“每周社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点也不夸张。

2.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不能空对空。作为检察日报的社评,当然要突出检察特色。这就要求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检察工作。只有熟悉检察工作,才能把“每周社评”写实,写生动,写得有针对性。

3.角色扮演要入戏。“每周社评”是要阐释最高检党组重大决策和检察工作新理念的,所以对思想理论高度有很高的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站在报社领导甚至最高检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写出来的稿件才能担起阐释最高检党组重大决策和检察工作新理念的高度。

4.多学习、多积累、多读书。读书像存钱,平时存多了,用时才有“利息”。平时不存,用时不仅没有“利息”,连“本金”也没有了。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观点速递

现代科技正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迭代发展,声音模仿的开发和使用也越来越广,机器编程制作的全新“拟人声音”已经无限接近“以假乱真”的水平。非法模仿自然人的声音,利用当事人声音破译银行卡密码、进行电话销售等方式非法使用自然人声音,都可能产生声音侵权。声音侵权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和隐蔽,声音侵权案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如此多变的信息环境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关声音的使用权、处分权、许可权和禁止权,权利主体、客体和权利的边界,都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作出回答,以更好地规范人工智能对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保障自然人的声音权益,促进智能语音产业健康发展。

——林爱珺、马瑞萍,《青年记者》2019年12月(上)

猜你喜欢

社评检察人员张军
关于检察人员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Generation of elliptical isolated attosecond pulse from oriented H in a linearly polarized laser field
The regulation of memory e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riven by bipolar pulse at atmospheric-pressure nitrogen
世上没有卑微的工作
对检察人员错案追究责任制的几点思考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后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
工程移民项目“稳评”与“社评”异同性探析——以工程移民社会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为视角
浅谈检察人员的心理健康与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