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生存对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影响探究

2020-03-20李金亮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6期

李金亮

摘要:數字化生存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从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统等视角深入分析,探索数字化生存对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影响因素。伴随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了交流的范围与渠道,促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趋向更加理性与务实。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价值观念取向多元、社会责任感缺失日益严重;现实人际关系冷漠、游戏主义交友观以及价值选择迷惘、激进。因此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大学生正确认识数字化生存提供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大学生价值观;生成因素

一、数字化生存的纵横分析

(一)数字化生存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1996 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及,他解释道,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空间,在这里人们运用数字技术从事工作、交流与学习等活动,称为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具有便捷性、快速反应性、丰富性等独有特征。

(二)数字化生存形成的动力

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化生存形成的动力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生存时代,人类的信息实现空前流动性,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字技术而生活于其中。与此同时,数字化生存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构成

所谓价值观,即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立场、观点与态度总和。总的来说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怎样的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的判断标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价值目标、价值评价与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社会系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来看,市场化的改革与开放,激发了人们追求物质的欲望,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与认知。随之而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深入人心。大学生虽然生活、学习在“象牙塔”中,但社会上的种种风气与环境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现如今,受此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等思潮盛行,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信仰。

从高等教育制度来看,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迎合市场的需求,高校优劣的评价机制转变为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结果便是高校失去了引领社会的作用,成为被动接受市场改造的对象。

2. 文化系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媒体的普及,信息接受习惯和认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现如今人们大可不必守在电视机旁等一则关注的新闻,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暴露出弊端:部分自媒体为博人眼球、增加阅读量,不惜传播谣言和虚假新闻。处于非理智状态的大学生面对海量新闻时,无法客观和正确地对其进行判断和区分,容易导致自身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观产生偏差。

3. 人格系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具有特定效能的要素所组成的动态系统。它具有相应的层次与复杂的结构。从静态来看,它由三种要素构成,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知识体系和道德品行,这三种要素相互协调配合影响大学生人格的稳定。从动态来看,大学生的人格是不断解构再建构的动态过程,体现出哲学意义上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不断突破旧人格重塑新人格的变化过程。

三、数字化生存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效用探讨

(一)交往范围的拓宽与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游戏主义的交友观

在数字化生存中,交往双方地位平等,它打破身份、地位、职业的制约,促进不同地区、民族间的相互沟通,极大拓展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更容易沉溺数字化生活中,长期以往必然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缺少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导致心理空间的实际封闭。数字生活具有虚拟的一面,交流双方往往只看到对方与自己兴趣爱好契合的一面,把处在网络另一端的人物设想的过度美好,导致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由于交往渠道多样、方式简单,大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大降低,忽略对友谊的维持和付出。

(二)价值观更为理性、务实与价值选择迷惘、激进,同时享乐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

在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中。新兴职业如自由职业者等依靠数字化技术的方式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求职价值观。现如今大学生只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就业生活的内容,从而价值观念更为务实。由于大学生思想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影响且摇摆不定。例如一部热播网剧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能迅速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个别新媒体往往出现标题大于内容的错误判断、舆论一边倒的错误选择与创作等。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理解片面化和过激。

(三)表达渠道多样,主动积极的发声,更愿意对时事发表看法,表达自己意见与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求证事实,而忽略实践探索

数字化生活普及,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讯息的渠道变的多样且方便,大学生更加愿意有自我的主见和想法,对待问题也具有批判、质疑的精神。大学生更加易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发表所以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质疑精神和自我教育意识。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大学生往往不太愿意走出校区去实践探讨。

四、培育对策与建议

数字化生存产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一)加強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占领数字化生活的主要阵地

将价值观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曾说道,现代的大学应有三部分构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的软实力,培训优秀文化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寓教于乐才能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加强数字化生存的道德与法规建设,强化数字信息的监督,维护良好的秩序

数字化生存具有开放、共享、匿名的独有特征,网络生活中易使大学生违反纪律与法规却毫无意识,破坏良好的上网环境,甚至危害社会。因此政府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制约网络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更新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网络不良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充分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为大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数字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引导,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我们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网络技术,使数字化建设依法依规有序发展。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让新兴媒体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新空间,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中的主导地位。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

[2]李景源,孙伟平.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周若辉.虚拟与现实:数字化时代人的生存方式[M].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科学版,2010(03).

[5]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4(04).

[6]杨岚岚.新闻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J].新闻战线,2017(06).

[7]周耀宏.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8]互联网效应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9]陈章龙.价值观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贤卿.道德是否可以虚拟[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