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时期的伦敦

2020-03-20唐娜·戴利约翰·汤米迪

检察风云 2020年2期
关键词:笛福监狱伦敦

唐娜·戴利 约翰·汤米迪

乔治时期,伦敦的犯罪率很高,18世纪中期达到了顶峰。那一时期,大量被外国军队辞退而又找不到工作的士兵和水手加入了暴力犯罪分子的行列。贫穷和机遇使得窃贼们日益猖獗。

1571年,在泰伯恩建造了伦敦重要的公共绞刑架,就在今天的大理石拱门附近。电影院对面的交通安全岛上有一块石头的牌匾,就是这个行刑场的标识。这个巨大的木头装置一次能够剥夺21条罪犯的生命。

那个时代,可以被判处死刑的罪行有150多种。有些犯罪情节非常轻微,但是如果犯下这些罪行也会被判处死刑。18世纪,总共有约1200名伦敦人被绞死。那些被赦免的罪犯通常被流放到殖民地去。

1783年,泰伯恩绞刑架被拆除。到了1800 年,伦敦共有 18 个监狱,其中最有名的是新门监狱。最初,这座监狱位于城墙内,是12世纪建造的。伦敦大火之后进行了重建,从此变成了恐怖之地。大厦从正面看起来极其阴森,前墙上挂满了镣铐。里面是黑漆漆、脏兮兮的囚室和地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很多囚犯死于饥饿或者叫作“牢房热”的一种伤寒。

1902年,新门监狱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中央刑事法庭,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老贝利法庭(这个法庭所在的街道的名字叫贝利)。法庭的圆顶之上是一座镀金的法官像,手持一把宝剑一杆秤但是蒙眼布被去掉了。很多著名的审判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包括对奥斯卡·王尔德的审判。

乔治时代最早的文学作品的女主人公,丹尼尔·笛福作品中的摩尔·弗兰德斯对这些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在新门监狱出生的她被母亲抛弃之后,尝遍了贫穷的滋味,后来走上了犯罪道路。她成了一名小偷,嫁给了一位帅气的强盗,最后又回到了新门监狱,要被押往泰伯恩刑场。

……当我环顾四周看到那些令人生畏的东西时……我内心的恐惧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我觉得自己已完全迷失了方向,我没有什么好想的,脑子里唯一想到的就是我就要在人们的骂声中离开这个世界了:喧嚣的噪声、怒吼声、叫骂声、吵吵嚷嚷、臭烘烘的、满地的污秽。我看到了造成所有这些痛苦的可怕的人群,是他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变成了地狱的入口。

丹尼尔·笛福

笛福往往被认为是用英语写作的第一位真正的小说家。他1660年出生在伦敦,原名叫丹尼尔·福,小时候经历了伦敦大瘟疫和伦敦大火。在从事过商人、政论作家、记者和间谍这些不同的职业之后,他在60岁时创作了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本人对监狱并不陌生,他曾因负债而入狱。在他1702年发表了讽刺性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之后,又被处以罚金并被投进了新门监狱。他曾回到新门监狱去看望强盗杰克·谢泼德。笛福为了增加收入曾粗制滥造过好几部有关泰伯恩刑场的作品,谢泼德便是其中一部的主人公。

作为新闻记者,笛福曾使用过好几个笔名。1695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笛福。他觉得这个名字能够比原名产生更多的政治影响。笛福一生共写了500 多本书,还有很多小册子和日记,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他提倡妇女教育,建议在伦敦创建一所大学,组建伦敦警察队伍,改善伦敦的街道照明设施。

《鲁滨逊漂流记》

所有这些建议在乔治时代都获得了批准。作为一位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笛福不能在伦敦市居住,因而他住在斯托克·纽因顿。如今一块蓝色的牌匾标识着教堂街(现在已改名为笛福路)拐角处他的故居,《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在这里写的。这部小说自1719年出版之后,一直受到读者的 喜爱。1722年,《摩尔·弗兰德斯》出版,紧接着是《瘟疫年纪事》和《洛克萨娜》。

在笛福之前,故事都是以戏剧或者长诗的形式写成的。他是首位采用真实可信的背景来塑造普通人物形象的作家。他的语言清晰、直白、简单,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达到了极好的效果。在采用女主人公的视角进行叙事方面,笛福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1731年,笛福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邦山菲尔德非国教教徒的墓地里。19世纪70年代他的墓碑曾失窃,但是1940年又被找了回来,如今放在哈克尼博物馆里。现在放在邦山菲尔德的墓碑是仿制品,紧挨着诗人、艺术家威廉· 布莱克和作家约翰·班杨的坟墓。

亨利·菲尔丁

有资格与笛福争“英国小说之父”这一美誉的作家有两位:塞缪尔·理查逊(他于1740年出版了《帕米拉》)和亨利·菲尔丁。和笛福一样,菲尔丁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菲尔丁1707年出生于格拉斯顿伯里,在伊顿公学接受过教育,20岁时移居伦敦,从此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后来他做了草市剧院的经理, 创作的剧作在25部以上,但是他创作的讽刺罗伯特·沃波尔政府的剧作催生了 1737年的《舞台表演许可证法案》。舞台表演审查制度终结了菲尔丁的戏剧创作生涯。

此后,菲尔丁到中殿律师学院学习法律。1740年,他成了一名律师,但是从未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他的小说《约瑟·安德鲁斯传》和《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倒是给他带來了不菲的收入。后者是以在泰伯恩刑场被处死的一名罪犯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完成于 1748 年,并于次年出版。

大部头流浪汉小说《汤姆·琼斯》讲述了主人公汤姆·琼斯如何从出身低贱的弃儿成为乡绅的故事,中间穿插着他的冒险经历和他对情人索菲娅炽热的追求。小说中的部分故事就发生在伦敦。这部小说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出版当年就销售了10000本。现今仍然被誉为英国最早最优秀的喜剧小说之一。1748 年,菲尔丁和他失明的同父异母弟弟一起被任命为考文特花园新邦德地方治安法院的治安官。他搬进了考文特花园邦德街上离法院不远的一处房子里。在那里他创作了最后一部小说《帕米拉》,这部小说也获得了成功。

菲尔丁非常关注伦敦的犯罪状况。1751年,菲尔丁以治安官的身份写出了《关于近期抢劫案增加的原因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指出伦敦的城市布局是诱发犯罪的主要因素,因为伦敦有数不清的小巷、胡同、院落和排列凌乱的建筑物:

亨利·菲尔丁

……如果当初这些都是为了达到隐藏的目的,那么这样的建筑布局是设计得再好不过了。用这种眼光来看,整个伦敦似乎就是一片广袤的树林或森林。小偷可以安全地隐蔽其中,就像非洲或阿拉伯沙漠里的野兽一样。(Porter 183)

为了与犯罪分子做斗争,菲尔丁兄弟于1749年创建了弓街巡警队。这个巡警队就是伦敦市区警察局的前身。巡警队有12名成员,一周有一几尼的劳动报酬。如果被抓的犯罪分子被起诉,所得奖励也有他们的一份。1829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警察局。

尽管毗邻的警察局已于1989年关闭,弓街地方治安法院至今仍矗立在弓街和宽街的街角处。1754年菲尔丁患病,在到葡萄牙进行康复治疗的旅途中,他写了最后一本书《里斯本航海日记》。1754年,菲尔丁谢世。尽管他为伦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伦敦有过精彩的生活经历,然而在伦敦却没有任何雕像或者纪念馆用以表达对他的悼念。

18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饮酒热也使这座城市滋生了很多罪恶。约有6000家小酒店出售一两便士一杯的劣质酒。到了40年代,白酒的人均消费量为一周两品脱。菲尔丁的朋友威廉·霍加斯在其主要以圣贾尔斯肮脏的贫民窟为背景创作的名画《杜松子酒巷》中表达了“母亲毁灭”的痛苦。到18世纪中期,政府用不断提高税收和酒价的方法才得以最终控制住了这一饮酒热。

霍加斯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画家之一,但是他高超的雕刻技艺使他获得了更多的观众。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经常采用讽刺手法对他所谓的“现代道德话题”发表自己的评论。在表现约翰·盖伊的《乞丐歌剧》剧情的画作受到高度赞誉之后,他又出版了一系列的道德寓言画,如《文明婚姻》和《浪子生涯》,这些画作都来自伦敦的生活场景。

霍加斯的画作如此成功,以致出现了大量的盗版。为了保护自己的作品,他敦促议会于1735年通过了《雕刻师权益保护法案》。这个常被称为“霍加斯法案”的法案成了后来所有版权法的基础。

散文作家查尔斯·兰姆后来如此称赞霍加斯:“其他人的画,我们是用眼睛看——他的画,我们得用心去读。”艺术家位于莱斯特广场的市区住所早就不存在了,但是他最有名的畫作仍在奇西克的霍加斯故居展出。这是一所很简陋的乡间房子,自1749年直到他逝世的1764 年,每年的夏天他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如今这所房子位于一条繁忙的主干道旁,但是在霍加斯生活的时代,其四周都是宁静的乡村。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笛福监狱伦敦
监狱选美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欢迎你到监狱来
去往伦敦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