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顺”的叛逆

2020-03-19程文秀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温顺男孩儿妈妈

程文秀

青春期的孩子问题多多,个案中的孩子和问题却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有点特别的案例,在隐去来访者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和各位读者稍作分享。

一、来访背景

来访者是一对焦虑的夫妇,焦虑的问题在于夫妻俩对叛逆的儿子百般努力教育,但儿子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最终无计可施,在网上查到外地有专门针对特殊孩子进行特殊管教的学校,并初步联系,打算送到那边进行封闭式强制式教育管理,并就这种方式是否可行想听听我的意见。

二、咨访交流

提建议之前还是先了解下孩子到底做了些什么吧,由于孩子未到现场,只能听听父母的叙说。在妈妈焦虑难过的语调下,一个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男孩儿渐渐清晰浮现。在父母的教育和关注下,男孩儿小学阶段一切正常,成绩也不错。进入初中,初一上学期尚好,下学期开始过度玩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屡教不改,学业上开始放松,对文化课学习心不在焉,成绩明显下降,老师批评教育没有效果,父母軟硬兼施也往往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进入初二,父母的严格管理带来越来越激烈的反弹,厌学、早恋、各种理由逃学、离家出走、和社会上成年人交往,问题逐渐升级。而且父母的管教越严格,离谱的事情越多,甚至出现过从奶奶那边拿着存折出走,事情败露被关在家里,早恋女友带着一帮同学闯门“救人”的局面,以至于报警干预。

在妈妈的表述中虽然看到一个桀骜不驯的男孩儿形象,但从头到尾没听到孩子和父母严重冲突的场面,没有过肢体冲突,除了和父母教育方面的对立,学校学业水平的下降和兴趣减弱外,没有其他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严重冲突,甚至多数时候妈妈的苦口婆心还能听得进去一些,中间有时候也能安静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出现这么多问题的孩子中算是比较温顺的了。

孩子的爸爸话很少,言语间对孩子的问题不甚了了,偶尔插几句也被妈妈抱怨。一件有关的事件就是本来孩子今天答应一起来访,但昨天下午出门的时候老爸跟踪被他发现,合作关系破裂,拒绝来访。

三、个案分析

没有看到孩子,也没能获得更准确详实的信息,对孩子问题的评估和判断可能有失偏颇,提供的建议也未必能有效实施。不过面对焦虑的父母,我还是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孩子还有救。虽然在父母的表述中孩子显得问题多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父母有些束手无策,送到外地特殊管理教育机构恐怕是最后的办法了。但我从三方面判断孩子还有救,一是还算理解父母,没有和父母出现大的直接冲突,偶尔还能听一点儿改一改;二是本质不坏,没有主观恶意,所有的问题行为都没有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三是所交往的早恋女友也好,社会青年也好,在父母的表述中没有发现真正的不良行为,也就是说他们也许没有对他的变化起到消极引导作用。综合而言,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期网络游戏厌学综合作用导致的自我认知混乱和社会不适应吧,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贴身管教也“功不可没”。

第二,孩子可救。建议有三,一是帮助孩子梳理自我认知,简单说就是让他弄明白自己希望做个怎样的人,自己现在的行为是怎么回事,看明白目前的冲突和困境。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次简单对话可以完成的,需要父母和孩子先行修复亲子关系,达成彼此信任才能往下走。二是不拒绝孩子的对外交往,甚至还要和孩子一起主动接触他的朋友,包括早恋女友。他们目前在孩子情感情绪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更容易影响他的选择,和他们建立交往对孩子走出困境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帮助。至于早恋的问题,父母和孩子也可以敞开交流,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孩子能清晰自我认知的情况下,他应该会对这个问题有比较理智抉择。三是学业的事情不急于提,等情绪稳定,情感理顺,认知合理之后,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只要他能想明白一些基本问题,最后肯定还是要回校读书,只要心定了,基于他的不错的智商,应该跟得上班级其他同学。

第三,教育孩子学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关系,最后处理问题。成年人的思维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终点的,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现实和功利的东西在头脑中,他们更容易被关系搞乱,被情绪搞糟。在不良的情绪和糟糕的关系中他们可能会出现任何不计后果的行为。这就要求父母们要耐心一点儿,对孩子的情绪和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和理解,及时疏导,必要的时候多多支持,孩子才不至于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变得“不可理喻”、问题多多。

第四,至于是否送到外地机构去接受强制性教育,由父母自己做决定,建议多了解一些学校的情况和这一方式的预后效果,以及对孩子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知再做决定。

四、咨询感受

九十分钟的访谈接收到很多凌乱的信息,这些主要来自妈妈提供的信息肯定是片面的,也未必客观准确,但我能清晰感受到这对父母深深的焦虑和担忧,也能从父母的描述中想象到孩子“桀骜不驯”的形象。一个阳光温顺的少年,不经意间进入青春期,厌学、叛逆、网络游戏成为他的标签,虽然目前看不是很严重,但要回归正常轨道,能常态化健康生活还需要家长的不懈努力和孩子自我的成长反思。

我给出的建议既有观念引导,也有操作方法,不清楚父母能接受多少,更不晓得他们能做到多少,只是希望他们此后的教育方式能和以往有所不同,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意和父母的支持,能反省自己成长观念上的误区和行为中的偏差,以期在父母的陪伴下顺利走出青春的“沼泽地”。

猜你喜欢

温顺男孩儿妈妈
蓝衣小男孩儿
看事
举重选手 小仓鼠
假面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每日信条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