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美多芭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19吕艳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丁苯

吕艳英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属于脑血管疾病以及有关因素诱发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化,此种疾病的发病概率呈明显上涨的趋势,VP在所有帕金森综合征疾病中约占4%左右。因为VP在发病的过程中经常合并血管因素。单纯使用美多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有必要改善VP患者的脑血管供血。VP临床表现为不对称肌肉张力增强、呆滞、步态慌张,患者自理能力不高,因此,使患病者家庭以及社会负担大幅度增加[1]。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采用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病者联合使用美多芭与丁苯酞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病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年龄(71.5±6.8)岁;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61~86岁,年龄(72.4±6.7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患者自愿签字。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美多芭进行治疗,从最小的剂量开始服用,每日0.25 g,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物剂量,最大剂量为0.75 g;实验组患者服用美多芭的基础上服用0.2g的丁苯酞,1日3次,12周为1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评估治疗前、后4周、8周、12周选用帕金森综合征评估表对患者实施评估,分为重度障碍为40~55分、中度障碍为20~39分、轻度障碍为≤19分。②治疗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前以及治疗之后12周患者UPDRS评分的下降情况,显效:下降≥50%;有效:20%~50%;无效:<20%。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25例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相比较差异较大(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比较(±s)

3 讨 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属于脑血管疾病以及有关因素诱发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化,此种疾病的发病概率呈明显上涨的趋势,VP在所有帕金森综合征疾病中约占4%左右。因为VP在发病中常伴有合并血管疾病的因素。美多芭是左旋多巴和苄丝肼混合型药剂,在一定层次上促进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但是长时间使用极易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开关现象、多动、幻觉、抑郁、晨僵、剂末等现象。此种病症的发病机制和脑血管元素息息相关,因此,改善脑血管的供血对治疗效果非常有利[3]。丁苯酞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主要提取的是芹菜籽,据相关研究显示,此种药物对于缺血区域的微循环具有良好地重构作用,降低低氧情况下神经细胞被损害的程度,通过动物实验显示,丁苯酞可以使脑能量代谢明显改善,增强缺血区血液流量,减少梗死范围,而且还能抵抗血小板发生聚集。相比较其他类药物,丁苯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治疗前后试验组患者的UPD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患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6.3%,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25例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相比较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病者联合使用丁苯酞和美多芭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概率极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管性帕金森丁苯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