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2020-03-19庾秀红

科学咨询 2020年53期
关键词:思政德育数学

庾秀红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七小学 广东广州 510800)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老师的首要责任,所谓“传道”,就是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授学生立德树人的基本准则和人生道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完全成型,而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人格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吸引着小学生的眼球,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他们的思想会被各种亚文化、西方文化甚至是腐朽有害文化侵蚀,这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就容易导致是非不辨、三观不正,甚至误入歧途,以后再想矫正难度更大。立德树人,育人为先,如何开展好思政教育是小学教育亟待研究的一道课题,而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是提升小学思政教育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思政教育”+“小学数学”,发挥协同效应

将思政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教育全过程,就能发挥出协同叠加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观

一直以来,小学教学以课程为标准划分教学任务,一般认为思政教育就是思政老师的事情,其他老师无权也无义务进行思政教育。虽然学校会开设专门的思想教育课,但实际上,将知识教学和德育教学割裂开的做法并不可取。相较于高层次的教学,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刚刚进入课堂学习的小学生,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活泼好动、情绪波动大、性格塑造还未完成。如果老师只是专注于知识教学,就容易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活动,教学内容也会缺乏生动性,跟学生间的交流减少,不利于塑造学生积极、阳光、健康的人格。事实上,除了思政课老师,班主任也承担了较多的思政教育工作,所以思政课并不只是思政老师的任务。每个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承担了育人的责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教育的初衷。

(二)能够加强思政教育的力量

由于目前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列入中考、高考考试范围,“不用考就代表不重要”的偏见长期存在,所以思政课一直得不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和家长都以考试分数为导向,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思政课只能给语文、数学等“主课”让位,教学时间被极大程度压缩,出现“边缘化”的现象。如果一门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这些课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所以,思政课老师的素养将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目前,小学专职从事思政教学的老师十分匮乏,基本都是由其他老师兼任上课,无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对于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无暇仔细钻研、练就扎实功底,更难以将深奥的道理结合实例、讲深讲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能很好地补充思政课教学力量,同时,在不同课堂、不同场景下开展思政教学,能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生命力。

(三)能够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为了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落实思政教育,各小学已经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程,进行了“思政课程化”,收获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课程思政化”的探索还不够大胆,仍然拘泥于传统教材内容,没能突破常规的课程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政教育和德育教学还不够。其实,思政课是一种显性教育,有专门教材,配备专门老师,具有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目的性强的特点,而在数学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则是一种隐性教育,数学教学在陶冶情操、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所以,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相辅相成、协同的作用,就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明确教学导向

要想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对原来的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完善、再创新,充分吸收和借鉴思政教育的优点、特点,找寻思政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共同点和结合点。

(一)教学目标突显德育价值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因为思政教育成果很难通过考试分数直观体现,如果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只是“以分数论英雄”,那么思政教育将难以得到学校和家长应有的重视,也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数学教学目标设置,除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二)教学内容包含思政元素

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只讲授数学计算方法是不够的,学生学会了机械套用数学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但并不能感受数学之美,也无法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能围绕算理讲计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计算背后的原理,但产生的教学作用也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不能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指导。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则需要我们除了讲好计算、讲透数理,还要讲通道理,努力做到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这首先要求数学老师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在课本中发现思政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德育元素,体现出课本背后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

(三)教学方式更趋多元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没有科学的知识作支撑,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等重要,缺乏形式的支持,内容的传授就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能够从思政教育得到启发,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不断增强教学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除了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还可以进行专题式授课,比如开设数学“第二堂课”,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第一堂课上,设计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讲授数学家的励志故事,让学生被数学家的拼搏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也可以借助情景式教学,比如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设计将算式和得数连线的趣味题,启发学生通过情景故事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采取穿插式教学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随机设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讲授数学规律,启发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这样既能避免课堂枯燥沉闷,又能达到数学教学点睛之效。

(四)考核评价注重德育效果

考核评价是推动思政教育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关键,如果评价目标过高或者过于抽象,就不能真实反映德育教学效果,也无法有效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只是思政教学的一项重要补充,不能直接将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标准套用在数学教学上。那么就有必要对现有的数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适当增加德育效果的评价比重,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由于思政教育是一个持续培养的过程,应该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如设置发展性评价指标,在德育教育与阶段成效间建立联系,根据学生接受程度设置阶段目标,不只评价学生的现有表现,更关注教育过程和采取的教学措施,反映出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真实作用。

三、“三个意识”+“三种能力”,渗透思政元素

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找到结合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增强爱国意识

中华民族历代数学家的光辉成就是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爱国意识的丰富素材。在教授圆的周长时,教师可引入中国古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并保持这一纪录长达1000多年,他还将圆周率广泛应用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为数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学生听课时能油然而生出浓厚的爱国情感。

(二)培育审美意识

数学不只是单纯的数字和公式,它还有许多美的元素,教师在教学中细致发掘、用心感受,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懂得欣赏数学之美以及生活之美。在学习对称图形的课堂上,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植物、动物、建筑物等插图,初步感受对称美;接着通过折—画—剪等步骤,加深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终设计和剪出自己心仪的轴对称图案;再从课堂引申到生活,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学习用品、汽车、建筑等近在身边的数学之美。

(三)提升责任意识

数学运算需要精确无误方能得出最终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能够锻炼耐心和培养责任意识。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人民币以及它的计量单位元、角、分,通过认识货币,结合加减法知识,掌握货币计算技能。鼓励学生在课后充当家庭用品的“采购员”,运用已掌握的货币和计算知识,亲身体验货币计算、花钱、找零钱等环节,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强化其“不乱花每一分钱”的责任意识。

(四)强化共情能力

小学课本及练习册中也蕴涵了丰富的德育要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例如,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的时候,可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设计题目:张远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用1000元压岁钱买了某品牌的3盒口罩送给社区防疫志愿者,他买的是哪一种口罩(口罩单价:399元/盒,305元/盒,120元/盒)?这时,我们要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社区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尽管不能像他们一样入户排查、为住户解决实际问题等,但也能尽己所能为防疫出一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五)塑造思辨能力

小学是学生发展基础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设问、追问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本质,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激发和提高其思辨能力。小学生做小数加减问题时,都懂得要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老师可以追问一句:为什么要先将小数点对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求真,悟出它背后“计数的位值制原则”的原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掌握数理本质,不仅能提高数学素养,更有助于思辨能力的提升。

(六)开发创新能力

数学题的一题多解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解决“9+5=?”的问题可以采用接着数策略:10、11、12、13、14;加倍策略:9+5=9+9-4;凑“5”策略:9+5=5+4+5;凑“10”策略: 9+5=9+1+4=10+4等。解题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不同的解法,将创新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用心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