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理解·迁移
——基于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研究

2020-03-19周学娟

科学咨询 2020年53期
关键词:听力语境文本

周学娟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1300)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根据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标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此背景下,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以学习活动观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所替代[1][2]。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活动观明确了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强调各项学习活动都应围绕主题,以学习、理解、迁移、创新为主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高度的育人价值[2]。

听说课教学是培养语用能力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贯穿于每节听说课中,其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技能。主题引领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听说课活动中将听、说、读、写有效整合,把语言输入和输出二者的互动构成语言运用的机制,服务于学生英语语言学用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对听说课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重新审视。

一、现状分析

(一)忽视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听说课教学中,语言理解能力解读为听前预测能力、认知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目前,初中听说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化、表层化,表现为教学中忽视对教材中非语言信息——主题、主题图、插图等内容的分析研读,对文本的解读局限于基本信息的浅层理解,没有整体解读和深入文本内涵。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下同)九年级 Unit 2 Section A 1a-1c听说课中,有教师在完成听力任务后,利用问题“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对文本中races、zongzi等零散、浅表的信息进行梳理,未能设计对文本进行整体、系统、深层解读的听力活动,阻碍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语言知识的运用要体现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听说活动是语用能力的直接反映。但是在实际的听说活动中往往缺乏以系统的知识链为主线的真实情境,如八下Unit 10 Section A 2a-2c听说课中,教师一般利用“What things does Amy want to keep?”等问题引导学生提取相关信息,而忽视将零星、浅层的文本信息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未能创设“What things do you want to give away? Why?”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导致学生缺乏体验、实践和探索,难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迁移,达不到以听促说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忽视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习活动观要求围绕主题、依托语篇开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活动,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适当迁移运用,使学生逐步形成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然而,当前的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脱离文本的深层内涵,缺少思维层次性,不能激活学生分析、评判、创新等高阶思维。如九年级Unit 6 Section A 1a-1c听说课中,完成1b听力任务后,多数教师往往设置类似“When was the TV invented?”等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巩固已学知识,缺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inventions?”等引导学生走向高阶思维的问题,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低阶层面。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下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策略

(一)在学习理解活动中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学习理解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听说课中,学习理解活动可以解读为对主题、主题图、插图、问题、表格、文本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所听内容的预测和感知。深入研读主题、主题图、插图、问题、表格、文本内容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2]。

1.研读主题和主题图,感知预测内容

预测是预先的推断与测定,是听说教学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听力预测是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预期听力内容。听前对主题和主题图的研读与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听说内容的背景知识和对话情景,有助于学生预测、感知对话内容,推断主旨,获取相关信息,为后续的信息提取活动指明方向。

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A 1a-1c涉及家务琐事,旨在学习短语动词和训练听说技能。笔者以主题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和主题图(见图1)为切入点,创设以下问答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所听的对话内容:

图1

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语言确定说话的对象是Peter和他的妈妈,从主题句和图中场景可以得知对话发生的地点在家里,从图中对话内容可以预测所听的对话内容涉及家务琐事。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家务琐事的英文表达,并整体识记及应用,增强学生对听说内容的理解。

上述听前主题和主题图的研读,紧扣听力语境内容,听前预测,明确对话中所谈论的主题是家务琐事和家庭互助,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家务琐事上,缩小了听说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排除次要信息、捕捉重要信息作好充分的铺垫,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进一步理解。

2.解读文本内容,梳理概括信息

在听说课中,文本内容主要是对话形式,对话过程不仅能提供基本的语言信息,还能体现说话者的修养、情感、文化和价值取向,多数教师在听说课上以完成听力任务为目标,忽视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以及对人物情感态度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听说课教学中要以单元目标语言为导向,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体验、分析说话者所传递的文化、情感、态度等,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

九年级Unit 2 Section A 1a-1c听说课旨在学习运用宾语从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能用感叹句发表感叹。首先,笔者利用课件和教材插图呈现本单元涉及的各种节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以下列问题为牵引:What will the conversation talk about? What activities will be mentioned in this dialogue?让学生研读已知信息,预测听力内容涉及端午节、龙舟赛和传统食品粽子等,接着提问: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races/Zongzi?并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听中环节梳理文本基本信息和说话者为了表达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所用的感叹句,领悟其中的情感态度;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提炼、探究以宾语从句为主旨的目标语言,理解说话者的留恋之情。笔者再次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录音:Will Bill be back again next year? How do you know?借助问题链,笔者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逐层解读文本信息,并逐步形成思维导图(见图2),然后学生以思维导图为主线,围绕主题展开语言输出活动。

图2

在听的环节中解读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语言,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更牢固、精准地掌握目标语言结构,更清晰地体会到说话者的情感和意愿,从而达到整体感知文本的效果,为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实现从听到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实现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改善。另外,对插图、已知问题和表格的深层研读,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样起重要作用。

(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开展语言实践与交流活动,以内化和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自动化。语言实践活动是在学生理解新知识、获取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的交流活动,以巩固、内化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语言运用自动化为目的。在听说课中可以理解为从听到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2]。

1.构建信息结构图,实现知识内化迁移

在听的环节中,教师启发学生提取、概括、整合散点分布的文本信息,梳理出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对信息作适当替换,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听说语境,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操练语言。教师把理解语言、应用语言、迁移创新联结成一条主题引领下的情境链,有助于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重新组合、联系和创新,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八下Unit 10 Section A 2a-2c听说课中,在主题“讨论身边的物品和拥有的时间”的引领下,笔者借助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提取、梳理文本信息,理清文本脉络,逐步形成以下信息结构图(见图3),使文本信息更明了、更清晰,然后笔者利用问题链创设语境,让学生想象自己要保留和捐赠的物品,在信息结构图中进行信息替换,由他人迁移到自己,在新的语境中利用目标语言进行对话练习,实现知识内化迁移。

图3

以上环节以信息结构图为支撑点,把听和说的环节深度联结,形成“谈论所有物”和“现在完成时用法”的新语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联想和延伸,运用新知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创新,达到巩固、内化、运用新知识的目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形成帮助弱者的良好品质。

2.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实现知识内化运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新课标指出,“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基于主题意义的合作学习是实践应用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巩固和强化新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听说课教学中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扬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搭建有效平台[1]。

八下Unit 6 Section A 1a-2c是关于“愚公移山”的听力任务链,听力任务结束后,笔者把整个故事按照下列图片(见图4)分成8部分,全班4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8人一组,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5套图片(一套8部分)分给5个小组,每位组员拿到故事的一部分,并示意学生保密,然后5个小组轮流讲故事,每组中拿到故事第一部分的同学开始讲故事,全体同学认真听,同一组里的学生接着讲述自己的部分,直到故事讲完,教师计时,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获胜。

图4

此活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理解和想象,对故事情节的演绎和再创作的过程,其内在含义是由记忆语言到内化语言,再到输出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适时巩固内化了所学知识,综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在迁移创新活动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创新迁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新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的问题。显然,迁移创新活动聚焦在陌生、复杂、开放的语境下解决问题,是一种超越实践应用范畴的高级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但又紧紧围绕主题的多种听说语境,使学生在新语境中运用获取的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2]。

1.捕获语境线索,提升推理判断能力

语境线索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限制和指导作用,它可以是听力材料中单个的单词、句群、意群等,借助语境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推断说话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师在听说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捕捉语境线索,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所获得的语境线索进行分析、推理、想象、判断等高阶思维活动,深度理解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说话意图,探究语言内涵,进而对将要解决的问题结果进行推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

八下Unit 2 Section A 1b活动的主题是援助和关爱,笔者通过改编教材中“Listen and number the ways the boy and girl could help others”的活动,加大难度,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推断结果(从1b(见图5)的四句话中选择)。听力活动中笔,者播放四段小对话中甲方的话语后暂停,引导学生获取语境线索,推断乙方给出的建议。四段对话依次播放,甲方的话语依次是:

图5

对话1中,学生通过听力获得语境线索“work outside”,从“室外工作”推断出1b中乙方的援助活动是“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然后播放乙方话语核对答案。对话2、3、4的操作方法与对话1相同,让学生在听甲方话语的过程中捕捉各对话中的语境线索,通过分析、推理、想象推断出各对话中乙方的援助活动。

上述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纷纷表达自己的推想,听觉、口语、记忆、表达信息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此举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判断、想象等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同时,通过听力语境的熏陶,学生对志愿服务、慈善行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

2.设置追问质疑,培养批判创新能力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展开真实而有意义的交流,而提问和追问是交流的高效形式。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教师应在听说课中创设真实自然的活动语境,为目标语言的输入、内化、输出搭建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大胆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评价与批判,在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语境中分析辩证,谈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更高效[3]。

九年级U n i t 6 S e c t i o n A 1 a-1 c 听说课围绕主题“Inventions”展开活动,旨在学习运用被动语态,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完成1a和1b任务,然后借助下列问题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语言知识评价听力文本中提到的发明。

T:We have learned a few inventions,including the telephone、cars、TV and the computer.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inventions?

S: I think they are really useful and helpful.And they can make our lives more convenient.

T: Well,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for you?

S:I think the computer is the most useful for me.

T: Why do you think so?

S:Because it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search some information that I want to know,but also to write articles.

T: That’s all ?

S: Besides,it can be used by me as a TV to watch.And it can be used for games .

T: But can you use computers for a long time? Can you play games every day? Can you copy homework from computers?

S: No. It’s bad for our eyes to use computers for a long time.Also,if we play computer games every day , it will get in the way of our study.We won’t get good grades if we copy homework.So we should use the computer reasonably.

上述片段,笔者创设了超越听力文本的语境,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让语言回归于实际生活应用,同时逐层提高学生的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评价、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了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跨越。

三、结束语

笔者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视域,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解读。笔者对听说课策略的实施和成就归纳几点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和主题图及文本内涵,有助于学生明确听力材料所要谈论的主题,有助于学生梳理、提取和归纳文本中出现的新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层理解听力文本,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信息结构图和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并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在迁移创新活动中引导学生捕捉语境线索,有效设置追问质疑,启发学生进行推理性、想象性和批判性思维,充分体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飞跃的良好效果。笔者将继续开展多种有效活动,探究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途径,旨在提升其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听力语境文本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