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风华:记美国怀俄明州考古之旅

2020-03-19李威乐

化石 2020年1期
关键词:怀俄明州考古遗址

李威乐

笔者今年夏季受怀俄明大学Robert Kelly教授的邀请,参加了美国怀俄明州的Harold Bergman Site和La Prele Mammoth Site为期共三十天的以旧石器时代遗址为主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牛仔文化的起源地——怀俄明州,位于美国西北部,是全美人口最少的州。平均海拔6700ft,属高原地区。州内几乎无耕作农业,畜牧业较发达。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原始生态保护极好,非常适合史前考古。但也只有夏季这几个月的气候适宜考古发掘,因为怀俄明州全年几乎七八个月处于冬季,而冬季大部分时间又是白雪覆盖的状态。怀俄明州也有较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Wind River Reservation(温德河印第安保护区)。Wyoming即源于印第安语,山谷间有一块平地的意思。我们田野调查的部分地点便有印第安人的遗址。

怀俄明大学整体环境非常不错,它位于怀俄明州拉勒米市,学校与城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拉勒米治安非常好,恬静幽适,是个治学的好地方。美国考古学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考古,其学科归属于人类学。中国的考古学则归属于历史学门类,而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又不属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属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系统。笔者到达拉勒米市后,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整状态及进行充足准备,这期间参观了怀俄明大学地质博物馆与人类学系博物馆。一周后,怀大团队正式进行怀俄明州两处遗址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考古领队为怀大人类学系主任Todd Surovell教授(下文简称Todd)。他也常受到中国科学院高星教授的邀请来中国访问。

此次的考古发掘主要承担者为怀大2-3名教授,还有2名助教负责具体指导学生,3-5名怀大和其它学校人类学系的博士,2-3名硕士。此外,有14名来自美国各地的人类学本科生,笔者为受邀参加考古发掘的唯一“外国人”。本次考古发掘以人类学(或考古学)学生为主,但也有不少从各州来此的志愿者,他们大多为考古爱好者,有着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经验。

Harold Bergman Site

Harold Bergman Site探方

Red Buttes Site现代房屋遗址

Harold Bergman Site(哈罗德·伯格曼遗址)是一处史前野牛猎杀遗址,距离拉勒米市不远。其旁有另一处遗址Red Buttes Site(红丘遗址),主要为一处现代房屋遗址,距今不过百年,属现代遗迹。这两处遗址距离拉勒米不远,开车20分钟左右。我们在这两处遗址调查和发掘了十天时间。围绕Red Buttes Site现代房屋遗址团队的工作主要是田野调查和考古试发掘。首先进行田野调查,通过测量在房屋遗址四周拉开了1km2的范围,插小旗作为界限。我们主要搜寻附近1km2左右的人类所留下的遗迹,包括动物遗骨、玻璃碎片、陶片、铁片等遗迹,找到后插小旗作为标识,然后将这些遗物坐标录入GPS进行建模。

对于考古发掘,GPS、全站仪和金属探测器等现代科技应用是必不可少的。GPS由三人负责,一人持GPS基站,一人持手持GPS,另外一人负责拔小旗及携带小旗;关于定位校准等知识也需掌握,主要利用全站仪测量,多用于发掘时测量探方深度;因为Red Buttes Site属于现代遗址,尚需利用金属探测器。我们大约三人一组用金属探测器做地毯式搜寻,一人负责探测器扫描,一旦探测器响起,其他成员便以手铲挖掘。笔者发掘出了一个轮子,似乎是玩具四轮马车的轮子之一,就属于重大发现了。此外只有两三根铁条,大部分都是铁钉。据推测,这些铁钉是用来造房子的,而这附近只有房屋遗址这一家曾于此生活。

考古试发掘主要在Harold Bergman Site进行,我们在Red Buttes Site现代房屋遗址内也开了两个探方,主要为教学用,为我们后来在La Prele Mammoth Site发掘打好了基础。Harold Bergman Site还未正式开始大规模发掘,我们的目的只是进行该遗址三个探方的试发掘。这里风景极美,临近一个湖,但杂草也极多且浓密,探索不方便。所幸怀俄明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虽是荒郊野外,几乎没有蛇虫鼠蚁,只有些许小虫,对于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是一件幸事。考古发掘主要是以1m2为单位的探方进行发掘,1m2探方被分成四部分(NE,NW,SE,SW四个0.25平米的小方),一个大探方2-3人负责,具体发掘时一人负责一个小方的发掘和清理。我们在探方中清出的土装到一个桶内,等桶满后再倒到手摇筛网上筛土。美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做得极细,通过筛土(干筛和水筛),留在筛网上的小石片、碳化物等遗物都要装到相应的塑封袋中保存。

其中一天我们前往Chimney Rock animal trap(烟囱石动物陷阱遗迹,图见前页及封底)和Willow Spring bison kill(春柳野牛猎杀遗迹)两处遗址进行田野调查。Chimney Rock animal trap在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交界处,是印第安人狩猎遗迹,其中有一处天坑遗迹,笔者猜测此地应与印第安人的祭祀仪式有关。这里风景极佳,雅丹地貌非常壮观,风蚀岩巨大宏伟,再加上美西一望无际的平原,笔者不禁想起“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诗句。还有一处骆驼岩可称之为地标性的天然遗迹。Willow Spring bison kill,顾名思义,是印第安人猎杀野牛遗迹,蚊虫甚多,笔者团队只在此遗址进行了简单的田野调查。

La Prele Mammoth Site

La Prele Mammoth Site(皮埃尔猛犸象遗址)的考古发掘我们用了二十天左右,此处遗址位于怀俄明州道格拉斯市。La Prele Mammoth Site为一猛犸象猎杀遗址——北美最早的狩猎-采集遗址之一,距今大约1.3万年,上世纪被认定属于克洛维斯文化。这里土质极为坚硬,发掘较为困难。我们在此处遗址主要进行精准考古发掘。

首先,每人被分到1m2的探方,责任到人。发掘前需要用全站仪先测量一下坐标,等手持全站仪水平球达到基准后,对全站仪基站的负责人说一声“level”,他将数据报给我,然后做记录。如今每人都有一个记录表格,每一层都需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每次先发掘5cm深,只用手铲横刮。一个地层发掘结束后,将发掘出的土壤送去水筛。这样一轮后再重新进行下一个5cm的发掘。因为发掘困难,我们一般一天只能发掘一个5cm的地层。

除了发掘工作,我们时常轮换做水筛和使用全站仪工作。关于水筛,大家将发掘出来的土拿到坡下,水筛负责者在筛网上筛。筛网在一个架子上,将土倒在筛网上后,用抽水机将河水抽出来在晒网上冲,我们用手铲或“擀面杖”在上面按压,直到泥沙全部被冲下,只剩下石片、骨屑、碳化物等。再将这些遗物晒干,装入塑封袋中。

其中一天我们前往位于怀俄明州根西市的Hell Gap遗址进行考察。其营地有许多人进行实验考古,他们将石头打磨成石器时代印第安人用的工具,桌上装饰盒里摆满了他们的实验成果。我们来到Hell Gap的考古工地,在一个保护棚里面,一部分正在发掘,墙上有一些关于遗址发掘情况的展板。一位讲解员在实验室前给我们清晰讲述了此处遗址的地层、出土遗物等。之后我们大约开车20多分钟到达了一处矿产博物馆,博物馆不远处便是采矿地,有一处断崖和一泓碧潭。这里也有古印第安人的活动遗迹,盛产赭土。几位同学在脸上和身上抹了印第安人涂抹装饰的赭土。Todd用塑封袋装了许多赭土分给大家。但是很遗憾,回国时我担心中国海关不同意我携带土壤入境,于是我把我的赭土仍在拉勒米机场了。

Hell Gap考古工地

Hell Gap实验考古的成果

在此次考古发掘接近尾声时,我们的考古发掘还被当地媒体Douglass Budget报道,并在报纸头版发了近两版的报道,Todd也接受了采访。他曾多次接受美国主流媒体的采访,他在《谁杀死了猛犸象?》文中提出:“如果猛犸象的灭亡主因在于人类,那么特定地区大象和猛犸象的灭绝情况应与人类在该地区的扩张一致。相反,如果是气候导致了灭绝,那么在已经有人居住的地区,大象和猛犸象也理应存在,直到气候变化来临。”通过对北美几十处猛犸象遗址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他在《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了结论:现代大象的祖先是因为居住在热带雨林等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才得以存留。

La Prele Mammoth Site营地

美国访学点滴

考古营地生活

因为La Prele Mammoth Site距离怀俄明大学较远,这二十天的考古发掘我们在这里扎营生活。美国人常常外出露营,团队里只有我不会搭帐篷,在此感谢怀大给我提供的帐篷和睡袋等用具,也感谢大家帮我搭好帐篷。

我们每天大约早上7点上工,中午有一个多小时午饭和午休时间。下午3点多结束工作,之后是休息时间。工作结束后大家会到一旁的画石溪中游泳,当然顺便解决洗澡问题。晚饭前后我们坐在树下椅子上围成一圈闲聊。美国人喜欢喝啤酒,几乎人手一瓶,也有人喝高度酒。美西地区晚上九点左右天黑,天全黑后能看到满天星斗。我们会围成一个小圈子生起火,烤棉花糖或其他零食吃。教授老师们及其他工作人员则在厨房旁的大树下聊天。一直到11点休息。

考古营地没有信号,需要走到一公里外半山坡或山顶才有信号,没有低头玩手机的条件,所以我们互相间交流非常充分。一天的工作过后老师同学们常常围坐树下聊天,也猜谜语、做游戏。我们常玩射箭游戏、投掷圆环游戏、飞盘游戏、投掷棒球等运动游戏。其中“射箭游戏”属于印第安人的传统游戏,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投壶。大概是将半米多长的箭放在射出装置上,食指搭在箭上,其他四指握住射出装置。用力将箭投出去后,装置要留在手中,箭要射到靶子上。营地山坡不远处是一座有一百二十年历史的旧铁路桥,位于一处断崖上,足有十多米高,下面是湍湍溪流。Todd带我们走了一次,很危险也很刺激。

营地的三餐由一位老厨师Richard为我们负责,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我们需要轮流在厨房帮厨。早饭基本上是面包抹一点酱凑合解决,不过在上午9点半休息时间多会有burritos(玉米烙饼,面饼卷一些如肉、土豆、蔬菜等食物)提供。午饭是自制三明治,用面包夹蔬菜及火鸡肉,此外还有各种薯片及水果,水果包括苹果、车厘子、橘子等,有时午饭会有意大利面。晚饭是正餐,厨师和帮厨同学会花很长时间为我们做一顿丰盛晚餐。可能有美国汤,非常浓,里面是鸡肉、西红柿等食材。也有时有米饭、空心面条等。

La Prele Mammoth Site营地的厨房

有120年历史的旧铁路桥

有许多美国各州前来的志愿者参与我们的发掘工作。有一位志愿者将他的两个女儿也带到了营地,一个五六岁、一个八九岁,很喜欢和大家玩。另一位志愿者Rob在营地过了他的生日,大家一起为他唱生日歌分食生日蛋糕。考古发掘的最后一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将遗址覆盖,以备明年夏天继续发掘。我们将厨房拆除并将锅碗瓢盆等用具收拾好。大家也拆除了各自的帐篷,我们相互道别、依依不舍。此次一别后,可能大部分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了,但是我会永远铭记他们,铭记此次考古之旅的点点滴滴。

怀大地质博物馆与人类学系博物馆

怀俄明大学地质博物馆位于学校内,外面有一大型恐龙模型。里面分两层,主要以古生物化石和矿石展示为主。这些化石标本多为怀俄明州发掘出土。博物馆大厅中是一座巨大的异特龙化石,这座恐龙化石非常著名,此龙名为Big Al,在BBC科普片《与恐龙同行》之中曾作为主角出现。围绕着异特龙化石半空中还有一翼龙化石,由钢丝绑定悬浮空中,做翱翔态。这组恐龙化石简直栩栩如生,如置身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美国著名地质学家Wilbur Knight之子S.H. Knight为博物馆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展品,美国媒体如国家地理、CNN等都报导过此博物馆。

怀俄明大学人类学系博物馆位于人类学大楼一层,约100m2。其中多为人类学系发掘的遗物,包括几个约万年前生活在美洲大陆上的原始人头骨,历年来在怀俄明州野牛猎杀遗址发掘的数个完整野牛头骨及其它部位骨骼,猛犸猎杀遗址展示等。此外也包括印第安人的服饰、武器、生活用品,以及关于现代印第安文化的图片和艺术品等。就笔者来看部分展品应为仿制品,不过未得到证实。

东海岸游学之旅

笔者在考古之旅后前往东海岸,包括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博物馆众多,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人文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笔者参观了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哈佛校园内最受欢迎的一座博物馆,三大展厅囊括了各种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展品:比较动物展厅、植物标本展厅和矿产与地理展厅。其中镇馆之宝“玻璃花”——也被称为“科学中的艺术奇迹,艺术中的科学奇迹”。它由德国一名玻璃巨匠Leopold Blaschka应哈佛大学一名教授请求而制作。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位于中央公园东侧,另一侧则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人说两大博物馆代表着人类的过去,而同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则象征着人类的未来。从馆外看只有四五层高平平无奇的一排楼房其中竟展示了人类近万年以来的历史、艺术之精华。此馆共有900多个展厅,笔者用了整整两个下午才勉强看完大都会主要人类文明的展区。在亚洲艺术展区,我国的《药师经变》、《帝后礼佛图》、西周夔纹铜禁等海外流失国宝为数甚多,颇引人感慨。此外,笔者推荐埃及艺术展区、希腊及罗马艺术展区、中世纪艺术展区、兵器和盔甲展区、欧洲绘画展区等主要人类文明展区的参观学习。

结束语

笔者在美国学习及实践三个月的时间,既能感受到美国普通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和关照,也能感受到西方大国的学术氛围。有人认为这里是天堂,有着尖端的科技和自由的氛围。也有人认为这里是地狱,是犯罪的摇篮,有着虚伪的民主。但是,等你切身来到这片陆地时,你才会感受到一个真正的美国。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也如同中国发展一样,举步维艰而又迎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与世界联系之紧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既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与世界考古学互通有无。正如刘莉和陈星灿教授在《中国考古学》中所说一样,我们所处的已经是个黄金时代,中国考古学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国际化。

猜你喜欢

怀俄明州考古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INDUSTRIAL EVOLUTION
Horseback pack trips“马”上旅途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过马路
“考古”测一测
百岁美国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