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2020-03-18张喜琴

种子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种植病虫害

张喜琴

摘   要: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推广、农业措施和应用技术3个方面,对应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的优势进行了简要说明,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推广

现阶段,国家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强,为了使种植户更加方便地学习这项技术,政府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示范、推广工作,为种植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让水稻种植户切实了解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水稻病虫害的技术推广可以利用经验讲座、网络宣传平台、新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成功使用这项技术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推广力度。在宣传讲座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当深入一线,采取科学的推广方案,在乡、镇、村培养新技术示范户,在种植过程中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鼓励种植户的参观,切实让其了解到技术的应用效益,提高水稻种植户的认知程度,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种植户对新技术的认可,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保证新技术可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措施

2.1   选择抗性品种

在稻种选择上,推广优质高抗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比如在江苏省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早丰9号、盐粳5号、香粳R109、泗稻10号等。水稻早稻分早熟、中熟和晚熟3个品种,以中熟品种为主,以晚熟品种为辅,降低二代三化螟的数量,晚稻在较低温度下齐穗,可以降低四代三化螟的危害。

在水稻种植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或者用相应的农药对种子进行处理消毒。比如,杂交水稻的稻种可以用25%的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浸种1 d,常规水稻品种可以用25%的咪鲜胺乳油4 000倍液浸种2~3 d,浸种处理后直接进行催芽,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2.2   水稻田间管理

在水稻田间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土地深翻、深水灭蛹等措施減轻稻田病虫害,维护田间生态平衡。在曾经大规模暴发二化螟等病虫害的地区,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可于田间灌水,水深超过10 cm,持续7 d左右,淹死土壤中大部分的高龄幼虫和虫蛹。在化蛹前降低田间水深,在二化螟羽化高峰期对土地进行翻耕,提高田间水深;在早春水稻种植前和秋后水稻收获后,需要做好稻田耕沤灭虫工作,即对即将播种的稻田,将水稻根茬翻出集中销毁,消灭越冬虫源,在插秧前,将稻田水面上的漂浮物集中打捞进行销毁,尽量从源头减少有害菌。避免在多雨、病虫害多发期进行播种,在水稻移植过程中,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被病虫害侵蚀、没有栽插到土壤中的水稻植株,带出农田销毁,减少稻田内的菌源,控制病情。

注重稻田的水肥管理,利用间歇灌溉法代替大水漫灌,为水稻提供浅、湿、干的生长环境,也就是在稻田中的水层要浅,控制好田间的温度;使田间温度降低,防治稻瘟病的发生;清除水渠和池埂的杂草,使田间空气流通,避免杂草与稻子争夺阳光,为水稻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在水稻收获前7 d左右断水,有利于收获。依照稻田土壤的肥力针对性用肥,早期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适当的时间施用钾肥和磷肥,减少氮肥的使用。水稻收割过程中做到齐泥收割,将收割的稻草进行发酵处理,施回稻田,对稻田进行深翻,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二化螟、稻飞虱虫卵的数量[1]。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技术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热点,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治理稻田内的病虫害,保证水稻安全无公害生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防治效果好,减少药物残留,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稻鸭共栖法常应用于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在水稻栽种超过10 d后,在稻田内放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鸭苗,鸭子的数量在100只/hm2左右,孕穗末期停止放鸭。在放鸭期间要保持水深在10 cm左右,鸭子以成虫、幼虫以及虫卵作为主要食物,在稻田内不断采食游动,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鸭子会在稻田内啄食菌核影响细菌的生长,践踏啄食杂草,确保土壤通透,起到生物除草的作用。鸭子的排泄物能够作为天然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增加水稻分蘖量。

在水源充足、保水能力强、没有洪水威胁的稻田中可以养鱼,饲养的鱼类以鲫鱼、草鱼、罗非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为主,需要种植户对确定养鱼的稻田增高田垄,挖出养鱼沟,放置鱼栏,采用稻鱼轮作,投喂饲料的方法养殖。鱼苗大约在水稻苗返青后放置,在次年插秧前捕捞,总收获量约为150 kg。依照鱼的品种不同,稻田投放鱼苗的数量也不同,比如鲤鱼和鲫鱼的投放量为40~80条,罗非鱼的投放量为30~50条,草鱼的投放量为100~120条。这样既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还可以增加种植户的收益[2]。

3.2   化学防治

农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长期大量地使用不但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还会损害周围的生态环境,降低水稻的品质。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种植户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挑选毒性较低的环境友好型化学药剂,把握好药剂的用量,控制使用间隔期,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

利用化学防治方法预防蝼蛄等地下害虫,施用100 g/667 m2的40%辛硫磷乳油药剂加工成毒饵或毒土,均匀撒至稻田。在水稻插秧前在每400 m2的稻田中,将24 g的7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24 g的25%阿克太水分散粒剂混合至11 kg的水中,均匀喷洒到秧苗根颈处,使秧苗在带药的情况下移栽到大田当中。

3.3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技术捕杀害虫的方式相对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为害,是极为有效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式。稻田内大部分昆虫都具有趋光性,利用杀虫灯可以吸引大部分的成虫,用每0.033 km2安装1盏振频式杀虫灯,消除稻田内的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螟虫等害虫,高度控制在1.5 m左右,一般在6—7月,在每天19:00至次日6:00打开频振式杀虫灯,每隔3~5 d到灯下处理1次害虫尸体,降低稻田内害虫的产卵量。

性诱剂可减少稻田内雄性二化螟等害虫的数量,使田间害虫雌雄比例失调,降低雌性二化螟繁殖概率,降低虫口密度;在诱捕器内部安设诱心,保证诱捕器的高度高于水稻30 cm的距离,在二化螟羽化盛期进行诱捕,羽化末期收回诱捕器,减少田间成虫的数量。

大部分的害虫具有趋色性,对蓝色和黄色比较敏感,喜欢飞扑黄蓝色物体,种植户利用黄蓝板可以粘附被吸引的害虫。为了加强黄蓝板的效果,还可以在板子上喷洒果实香精,利用颜色和气味共同作用吸引害虫,悬挂2~3块/667 m2黄蓝板,降低害虫的密度;糖醋液也是常用的除虫方法,将白酒、糖、醋、水按照1∶3∶4∶2的比例进行混合,沾到草把上,黏住害虫。依照害虫的密度,放置20~50个/667 m2草把。

3.4   生态调控

利用生物链的原理,结合稻田内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害虫的天敌降低田间害虫的数量,建立适合水稻生长的小型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投入,还可以增强水稻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保证水稻的绿色健康。通过在稻田中种芝麻、大豆、绿肥等作物,在稻田内建立天然的保育带和诱集带,在田间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水稻螟虫,减少稻田内水稻螟虫的数量,在对稻田进行春耕或夏收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保留部分杂草,为蜘蛛等提供繁殖场所。

3.5   综合防控

利用黑光灯吸引稻田里害虫的同时,也会吸引以害虫为食的益虫,为了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仅仅通过一种防治方法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是不够的,种植户可以将各种防治技术综合到一起进行使用,提升病虫害的防控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谢东升,谭德光.浅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技术[J].

农家参谋,2019(12):74.

[ 2 ] 李兴林.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思考[J].南方

农业,2019,13(12):25-26.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种植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