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罪是西方资本主义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03-17聂立

大东方 2020年1期
关键词:原罪基督教

摘 要:基督教的原罪思想是基督教的核心的教义之一,西方人认为因为有了原罪,人们为了赎罪才会被迫不断的劳动创造财富。圣经里面这样设计人和上帝的关系的,一方面肯定了上帝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加强了人与神的联系,强调了劳动是人类重新获得自由的关键。这种思想与古希腊神话所蕴含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强调了通过劳动改善现实生活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而为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理解,从宗教学的角度发现其中的必然性。

关键词:基督教;原罪;资本主义的兴起

Abstract:the thought of original sin is one of the core doctrines of Christianity.Westerners believe that because of original sin,people will be forced to create wealth through continuous labor in order to make atonement.The biblical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god,on the one hand affirming the primacy of god,on the other hand,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n and god through labor,emphasizes that labor is the key to human freedom.This kind of though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hought contained in the ancient Greek mythology,which emphasize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meaning of improving real life through labor,thus opening up a broad road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apitalism.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literature,this paper finds the inevitability from the Angle of religion teaching.

Key words:Christianity,original sin,the rise of capitalism

第一部分:前言

劳动看起来是最平常的事情了,人们每天都要劳动。不仅可以挣钱养家,而且还可以使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财富,而且对于基督徒也是一种赎罪的方式。对于没有原罪概念的人来说是这是很难理解的,正是这一点的不同使得基督徒比常人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原罪是上帝对人类违背他的意愿的一种永恒的惩罚,唯有不断的劳动,人才能通过洗清自己的灵魂,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得到上帝的宠爱。神是存在的,还是人类的祖先在想象里面创造的虚构的产物?对于基督徒来说,上帝是在真实不过的存在。而对于无神论者,上帝只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上帝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一种规定性,使得人不敢肆意妄为,必有所敬畏。人变得更加的谦卑和自律。可以通过自己劳动去赎罪,这种劳动是一种充满爱的劳动,而不是机械无意义的劳动,其中包含了人类对上帝的爱。但是,仅仅通过劳动还是不够的,而要通过对基督的爱和信仰,人才能真正得到拯救。

第一章:原罪的产生

原罪是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犯下的过错,不仅被逐出了伊甸园,而且后代也被牵连都要为他们的过错赎罪。这是不是上帝有意而为之,逼着人类离开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伊甸园呢?“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的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⑴上帝在这里说的是“必死”,而不是被驱逐出去,很显然上帝知道人类是受不了引诱的,你越说不能做什么,人越会想去试试。上帝这样的讲话说明当时的人类是有这个判断的能力的,夏娃在蛇的引诱之下,还是和亚当一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变成了“有智慧的人”。

从质朴的人变成了,有伦理道德的人了。他们有了道德就会对上帝的行为做出判断,就会看出上帝是什么样的脾气的神,这是上帝不愿意看见的。上帝分别惩罚了蛇、夏娃和亚当,蛇只能用肚子走路,夏娃要受生育子女的苦,亚当要从事劳动,“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⑵和伊甸园里面无忧无虑的日子不同,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气去为了生存而整日的奔波劳累。生命不止,劳累不停。问题是离开了神的指引,人靠自己的本性是会要迷路的。“没有神圣的愤怒,人的德性即容易满足,只有当与德性本身相反对或者与它的追随者相反对,德性才会将罪恶看成是有罪的----心灵沉重地以一种感性的态度去审视世俗的恶,却完全忘记了应当与恶作斗争,击垮与摧毁恶。”⑶人都是好逸恶劳的,没有谁喜欢每天进行艰苦的劳动,只有上帝才能站在人的对立面上,不断的提醒人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不断的通过艰苦的劳动,人才能去恶扬善,才能与上帝联系起来。“行为将人们引向上帝,以便将人与上帝相联系;通过行为,上帝的王国得以建立并被拓展。”⑷因为人是在上帝的世界里面的,人的行为变向的可以看成是上帝的行为,人的王国拓展了,所以上帝的王国也就拓展了。

“知识是德性,无知即罪恶。”⑸“知识是确定的、绝对的、普遍的。”⑹在苏格拉底看来,人被驱逐出伊甸园不是别的而是对上帝本质的不认识,也就是对上帝的本质曲解,而屈从于人自己的欲望。上帝是终极的存在,上帝的话代表了最高的善,不容有丝毫的侵犯和更改,上帝做什么事都带有一定的慈爱,所以并没有处死亚当和夏娃,而是把他们流放了,还为他们做了兽皮的衣服。“正因为人滥用自由意志,才把自己和自由意志一起毁坏了。”⑺奥古斯丁认为人有自由的意志,是由于人没有按照相应的規范去使用而导致人的坠落。这种规范也就是一种知识,对上帝这个终极存在的知识。上帝是慈爱的,所以会拯救一部分的人类,前提是这一部分人类要有“知识”,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和爱来实现。当人的自由意志与上帝的意志相矛盾的时候,人的自由意志会变得不自由了。人的小的意志要服从于是上帝大的意志,人变得不在自由了。不仅是在伊甸园里面不在可以随便树上的果子,而且在现实中也要遵守各种各样的戒条了。

第二章:一个有神的世界

“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由于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几乎可以说是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⑻唯物主义认为神是不存在的,是人格化自然力量的结果,而且不断的提炼,去除一些多余的,非本质的特性之后,形成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一神论的观点。而古代的人认为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认为有神的世界要比没有神的世界好。

“在现实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神圣而且无上幸福的,而另一种之中则完全没有神的存在,这是最为不幸。”⑼没有神的指引人就会完全的按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无论是在道德,还是在行为上。而人都是好逸恶劳的,不思进取的,而人的道德坍塌以后社会就会随之解体,人类会陷入纷争和混乱无法自拔。“在只有与样式在一起才拥有实存。”⑽很显然,以前的人类必须要在思维里面建立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的样式图,这种图形通过不断的抽象和提炼之后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神。似乎只有有了这个图形之后人类社会才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为那个样式具有绝对的崇高性和权威性,不会因为世俗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会一代代的在人类社会中流传。神不仅仅是样式,在《圣经》里面,还是一个实体,不在时间之内,能时时刻刻的干涉人类的各种事务,信仰它的人类对上帝充满了敬畏。

“恶人一切的角,我要砍断;惟有义人的角必被高举。”⑾上帝有了终极的裁决权,对与不以的人进行相应的判决。如果没有对上帝的敬畏,现实中就会有更多的不义的事情。没有神的世界,人完全按自己的本性去做可以为所欲为,良心不会受到谴责。因为这些人有立法的权力,现实确实是不完满的。不义之人的行为很有可能,危害其他人的自由。“国家的干预应该局限于确保人民自由这一范围之内,不应该让它拥有更多的、超出这种必要性之外的权力。”⑿现代社会的各种权力对人的自由有各种规定,很多的规定对人的自由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而且会比以前更多。无论是在有神论的国家,还是在无神论的国家,有些的权力都是相互的牵制的,对人的自由是有一定的保障的。现代的人更多的是感受到这些具体的规定,把神和人的意志通过现实中具体的规定来体现出来。

第三章:劳动是赎罪的方式

“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⒀人离开伊甸园之后,如何还能够生存下去就成了一个大的问题。勤快的人离开了伊甸园也可以过得很富足,因为在帮上帝管理伊甸园的时候,亚当基本上还是合格的。这些技能为他和夏娃以后能独立的在野外生存打下了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他们两个也许很快就饿死在荒郊野外了。背负着上帝的惩罚,亚当和夏娃开始了新的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伊甸园。劳动是上帝给每个人的权利和神圣的义务。但是在加尔文以前,劳动被认为是奴隶和下等人的工作,人们不约而同的厌恶各种的劳动。但是人们又都希望得到上帝的恩典而救,“上帝并非不加区分地把救恩的盼望赐给所有人,而是将救恩赐给某些人,又拒绝将之赐给另一些人。明白这一点,就能了解上帝的恩典。”⒁人人都希望得到上帝的眷顾,但是必须通过在世俗世界的:善行来实现,并不是得救的原因,而是确信得救的原因。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通过善行使自己得救。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自私的,都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而不是对别人的爱。这种自私的行为由于是世俗的善行,所以又是利他的。我们惊奇的发现一个看似普通的善行居然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好处。

这种勤勉和节俭的苦行生活,奠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要更刻苦、更持续地进行肉体或精神的劳动。”⒂一方面,通过劳动对自己的心灵进行净化;另一方面,劳动是上帝所规定的生活目的的本来的意图。后面一点与佛教有很大的区别,佛教徒很少参与世俗的生活。儒家认为劳动是小人的事,君子是好德的。道家更是喜欢清静无为,基本不过问俗世。中国没有一个宗教能产生出资本主义的精神的。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里面的对恩典的描述和解释,使宗教信仰与世俗的生活相互的促进,而恰恰是出于对上帝的畏惧,使得这两个看起来互不相关的事情变成了有机的一体。这种恐惧来源于对上帝的原罪的害怕,生怕会被上帝抛弃。“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⒃对上帝和他人的爱,通过不断的苦行和勤勉而实现的,这两个手段是实现耶稣的诫命的最好的办法。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基督教宗教伦理的经济制度,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个人的财富来彰显上帝的荣光,这与以前存在过得经济制度有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对上帝的爱,激发出了人的无限的创造力和活力来,这种创造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社会的效益,大大的增加了人获得的恩典的可能性,荣耀了上帝的全知全能。不仅在财富的创造方面,在科学的诞生方面基督教的一神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位獨一的上帝存在,他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他有次序地,正常情况下以可预见的方式发生作用,只有在这种思想下科学的存在和研究才成为可能。”(17)科学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没有一神论作为理论的支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多神论就会遇到巨大的困难,不知道实验的结果到底是哪一个神的杰作。一神论,就可更好的预测,每次实验的结果,从大量的随机事件中找到必然的结果。比较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的科学理性至上,导致其他的社会价值都屈服于科学之下。

“工具理性的超常发挥以牺牲道德和艺术的文化功能为代价,其结果是经济势力和国家政权对社会世界的殖民化。”(18)科学超常的增长速度与人类的军事目的密切的相关的,这种增长使得道德和艺术的空间被挤压,科学想要取代道德和艺术的地位,造成了社会的倒退。某种意义上,这种过度的科学化,使得整个社会数字化、金钱化,道德逐步的沦丧。

第四章:信仰耶稣基督得救

“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19)对于上帝来说,每个人都是有味道的。有咸味的都是好人,没有咸味的都是坏人。上帝闻一闻你身上的味道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了。人与类聚,物以群分;好人要和好人在一起,好人不要和坏人在一起。如果你有了不良的嗜好一定要马上的剔除,否则的话,这条捆住你的绳子会越来越粗,你会无法挣脱陷入地狱。人一旦学坏,身上的盐味就逐步的丧失了,无法挽救。

“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20)耶稣的意思是,你能够宽恕亏欠你的人,神也能宽恕你的罪。说明在世间的罪和爱,与在天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你在世间行善也是相当于在天国行善,你在世间作恶也相当于在天国作恶。这是对于一些人认为,作恶和行善都不会受到惩罚和奖励的回应。而且把世俗善恶的重要性和天国等同起来了。加尔文反复的强调,上帝与人类是合而为一的,本身就是一体。因此人的责任非常的巨大,一旦犯罪也是罪大恶极,必会受到严惩。

“至少有一种存在者,其存在先于其本质,这种存在者在它能够被关于它的任何概念所定义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这种存在者就是人。”(21)人是一个在现实中不断发展的概念,而人有在各种的规定之中。当这种发展与规定相矛盾的时候,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突破这些规则,还有一种就是屈从与这些规则,隐藏自己的本性。在突破的时候,很有可能去触犯一些条例而形成罪,这种罪是外在的其他的人加于你的身上的。一个人要完成在其他人的夹缝中实现和认识自己的本性,这只有给别人善,反过来别人才会回报你善。是不是只有具有神的属性,人才会有自由?规则是神定的,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不会受惩罚。

“我们知道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从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22)神与爱神的人是相互包含的,人即在神的爱里面,神也会住在人的身体里面。神是万物的统治者,没有什么其他的力量能够伤害人。有什么样的途径,人才是神所生的呢?“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23)凡是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化身的,都会是神生的,凡是爱上帝的,也必被上帝所爱。这就要遵守耶稣的道,完全的按照耶稣的吩咐去做,这样耶稣就会完全在他的心里面生根发芽。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人是有罪的?因为完全性本善的人基本上是没有的,人要生存和发展,就会在资源的竞争上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就会或多或少的形成各种的罪,这种罪不仅是对其他人的伤害,也是对上帝的伤害。唯一的办法不是不停的逃避,而是主动的承认力求得到上帝的宽恕。

“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24)有罪的人如果信了上帝的道,就会被赦免;上帝的世界是一个没有罪的世界,只有爱,人爱上帝,上帝爱人。就像在伊甸园里面一样。这一点与古希腊非常的不一样,古希腊人也很崇拜神,但是并不是盲目的崇拜。古希腊人更加的强调对智慧的追求,认为对智慧的追求是才是最重要的。“当某人的欲望流向知识和一切类似的领域,我想,它们就会涌向只属于灵魂本身的那种欢乐,把躯体所能感受到的种种快乐抛在后面。”(25)古希腊人很轻视现实的躯体的生活,而是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圣经》里面体现的精神很不一样,从摩西十诫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开始,就一直在强调财产和现实的重要性。《圣经》里面很少讲知识,更多的是讲爱。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现在知识和古希腊的知识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古希腊的知识是关于灵魂的本身的,是灵魂快乐的原因。如果没有现实强有力的支撑,灵魂是不是也会变得空洞和乏味?由于现实的贫穷,而造成精神和灵魂上的贫困。很多的情况是,由于精神上的贫困造成了精神和现实的双重的贫困。古希腊和《圣经》在一些地方是很一致的,就是认为追求知识人的灵魂和因信耶稣得救的人是一个“实体”,并且是一个永恒的“实体”。人的现实的各种的活动,都是对这个实体的丰富和完善。人不仅是在精神的世界存在,还在物质的世界存在,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26)在这里很难理解,作者是指的原罪,还是现实里面的罪,还是两个罪都包括。能进入天国的人一定是什么罪都没有的,通过不断的在现实的劳动,把原罪逐步的洗清了,成为一个圣洁的人。在这里,作者要强调的是耶稣就是上帝的独生子,相信耶稣就是相信上帝。耶稣为了使人们相信他就是上帝的独生子不断的显现神迹,最后显现了复活的神迹。相信要比罪重要,这是一切善的开始和起点。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27)很多人会误入歧途,正是因为不相信有神,都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做事情。然后遇到问题以后,就不知所措。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很强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看不见一些隐含的关系。只有少数的人有这种能力,而大多数的人都需要一定的引导。原罪就像上帝印在人身上的一个商标,无论人是处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人如果手上有一本《圣经》都不会忘记上帝的嘱托,时刻警告着那些将要走入迷途和已经走入迷途的人,去相信耶稣的道,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通过劳动为别人造福,洗清自己的原罪,从而彰显上帝的荣耀。

结 语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不仅强调上帝在与人的关系中的权威性,而且还提出了原罪的思想体系,从宗教的教义上面强调了通过劳动来赎罪的重要性。通过节俭和劳动来为别人造福,从而为自己赎罪。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仅逐步地得到了上帝的宽恕,还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圣经》,创世纪2:16-17.

(2)《圣经》,创世纪 3:19.

(3)【德】利奥.拜克:《犹太文化》[M],山东大学出版社,第116页。2002年。

(4)【德】利奥.拜克:《犹太文化》[M],山东大学出版社,第117页。2002年。

(5)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6页,2003年。

(6)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7页,2003年。

(7)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14页,2003年。

(8)【德】恩格斯:《路德维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初)[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0页,1979年。

(9)【德】多罗西亚.弗雷德:《柏拉图的<蒂迈欧>》[M],刘佳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7页,2014年。

(10)【美】米勒:《靈魂的转向---柏拉图的<帕默尼德>》[M]曹聪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84页,2015年。

(11)《圣经》,诗篇 75:10.

(1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49页,2005年。

(13)《圣经》,箴言 10:4.

(14)【英】阿利斯特.麦格拉思:《加尔文传》[M]甘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40页,2015年。

(15)【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20页,2018年。

(16)《圣经》,马太福音 22:37-40.

(17)【美】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02页,2004年。

(18)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92页,2001年。

(19)《圣经》,马可福音 9:50.

(20)《圣经》,路加福音 11:4.

(21)【英】安东尼.肯尼《牛津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51页,2014年。

(22)《圣经》,约翰一书,5:18.

(23)《圣经》,约翰一书,5:1.

(24)《圣经》,约翰一书,1:8-9.

(25)【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王扬译,华夏出版社,第215页,2017年。

(26)《圣经》,约翰福音,3:17-18.

(27)《圣经》,约翰福音,3:36.

作者简介:

聂立,1977年12月,男,壮族,籍贯:广东省封开县,学历:在读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基督教,单位:贵州大学。

猜你喜欢

原罪基督教
本我与超我的挣扎与对抗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罪与罚
《年轻的布朗先生》:对信仰的批判与坚持
华为在美国人眼里大概有“原罪”
中层:大企业病的“原罪”?
残杀5 名亲人震惊赣州,难道初恋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