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察号”一年:揭开火星神秘面纱的一角

2020-03-17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磁化磁力洞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已有一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它不断地帮助科学家刷新着对这颗红色星球的认知,为我们揭开了这颗行星神秘面纱的一角。

地下:地震频发但不强烈

“洞察号”任务是NASA第一个致力于深入研究火星內部深层结构的任务,探测器上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装置(SEIS)即是为该任务专门设计的,用于探测记录火星地震或流星撞击产生的地震波,为科学家提供研究行星内部结构的线索。

在2019年4月6日,SEIS首次探测到了源自火星内部的微弱震动信号,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而随后的研究表明,火星地震远比科学家们预期的要频繁。2019年底的时候,SEIS每天差不多能检测到两个震动信号。火星上的这些地震都不强烈,最大的地震规模也只有4.0级。

表面:磁力信号比预期强十倍

在数十亿年前,火星有着完整磁场,但如今已不存在。“洞察号”上的磁力计发现了其曾经存在的痕迹——磁化的古老岩石。但让科学家们惊讶的是,在“洞察号”着陆点处的磁力信号要比研究该区域的轨道飞行器的数据所预测的强10倍。他们推断,在着陆地点150公里以内,地表以下的岩石被磁化了。而地质测绘和“洞察号”地震数据表明,大部分或所有的磁化源都存在于基底岩石中,这些岩石至少有39亿年的历史。

空中:常听风起但不见尘暴

借助更先进的设备,“洞察号”几乎可以连续测量风速、风向和气压,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至今,“洞察号”已经检测到数千个旋风,远远超过此前NASA的任何一个配备了气象传感器的火星探测器。

当风吹起沙砾并变得可见时,会被称为“尘暴”。但在火星上,尽管风吹得频繁,SEIS也可以感觉到这些旋风像巨型吸尘器一样在火星表面吸起尘埃,但至今为止,“洞察号”的相机却一直没能捕获到尘暴的画面。

(摘自《科技日报》2.26)

猜你喜欢

磁化磁力洞察
磁力不怕水
大战磁力珠巨人
剪得断,理不乱
磁力橡皮擦
“洞察”号探测器的火星“第一眼”
“把把脉”,测测火星的“心跳”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洞察号”登陆火星
微永磁铁磁化汽车节油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