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研究

2020-03-17李玉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网格化三全育人网格

李玉倩

[摘           要]  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当中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实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目标。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20-02

新时代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开展的过程中就不断强调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视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并意识到思想教育的关键作用,进而将教育内容切实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鼓励高校思政教育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就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时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来对具体的教育进行不断优化。并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切实认识到其自身的重要性,了解培养学生自身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工作环节,将其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个方面,保证能够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当中展现出其应有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三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

(一)“三全育人”的具体概念

“三全育人”这一教育理念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念的提出离不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探索。早在2005年我国就开始强调需要在高校内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加强对党政群团的统一管理,最终建立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党的十九大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三全育人”思想是对当下思想教育的育人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有资源的整体整合,也是结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长远格局、体系、标准的重现建构。为此,高职院校就需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其整体教育教学当中的地位,了解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要求,并配合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当中去。

“三全育人”具体就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其中,“全员”的概念是针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施教人员的,不仅包括优秀学生干部,还有学校的全体教师,甚至于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学生的家长、社会的育人队伍。“全过程育人”相对较为强调时间维度,其具体注重从学生进校到毕业走向社会的整个时间段,都需要对学生的思想以及相应的政治理念进行不断强化并完善。“全方位育人”则强调的是方位扩大,不仅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当中重视思想政治融入,在教育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学内容体制机制上都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保证正确思想政治的配合,进一步加强其整体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过程当中,强调网格化其主要指的就是全面地运用网格特点,较为抽象地把学生作为相应的政治教育对象,保证其网格区域性、时间性都能够更好地融入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进而在高校思想政治当中建设网格化的教育体系。

二、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体系的建立

“三全育人”强调的是人员、时间、区域、事件等多方面的体系建设,能够保证人们正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合力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育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网格化体系

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的就是教育人员,即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思想教育成果,这些施教对象首先就应该全面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理解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同时加强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后,再进一步去对整体的教育环境进行不断强化。促进良好政治社会氛围的改善,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方面进行熏陶,为了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全面认识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典型人物以及社会企业、各大名家的宣传介绍,使其能够更加鲜明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更有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学校也需要及时引进相应的教师资源,并召集优秀的校友,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自身的教育队伍。

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学生周围有良好的政治氛围,就需要强调网格化体系当中教育人员自身作用的发挥。首先,辅导员、班主任认识到自身在网格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保证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固定的施教者来负责其班级当中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培养。同时,具体的任课老师也需要坚持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理念,将全新的政治要求融入具体的教学当中去,保证教学过程能够切实融入“三全育人”的教育内容。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身对政治教育的认识,在每一个班集体当中也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政治思想程度设定党员为班级的网格员,对班级进行小范围内的政治优化以及培养,其党员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先进模范作用,加强党员意识的同时,完善其在教育当中的职责,从而使其能够更加负责任地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引导以及发挥模范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网格化体系

强调在思想教育开展过程当中,建立全面的时间网格化体系,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时间阶段将其分为基本的网格单位,一般是以月作为最小单位,从而根据时间的发展划分成一个一个的网格,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培养,并保证学生可以更规律地在思想政治理念指引下进行成长。所建设的时间网格化体系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及内容。

不仅如此,所建设的时间网格化体系需要特别注意将全体学生都纳入具体体系建设过程当中,不论是学校的学生,还是顶岗的实习学生。同时网格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就需要连续不间断去进行有效的阶段性思想教育培育,寒暑假期间也不能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松懈,不断为学生强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具体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规定和安排。同时,时间网格化的体系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规律,适宜学生心身健康能够更好地配合学生生活去进行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安排,并动态地对网格的实施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应该顺应形势以及新兴事物的发展而进行不断创新和进步。

(三)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网格化体系

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的网格化体系,其重点是根据地理区域来进行有效划分,比如参照学生自身的教育生活,将课堂生活以及课外活动相应的行政管理进行功能性区分。不仅如此,区分时还可以严格参照学生自身的需求,从其学校职能的信任值进行发挥,将校内外进行有效分离,也可以根据其各个功能分为实训基地、育德基地、校企合作区域、社会服务区等。

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网格化的体系主要是依托硬件建设来进行开展的。硬件建设不断地强化才能更好地保证其教育区域环境的完善。比如在学校适宜的位置开展相应的文化橱窗,对一些政治思想进行有效展示,建设文化长廊使学生在校园中走动时就可以对其相应的传输内容进行揣摩,并且还可以在适宜的位置进行醒目宣传标语的贴示,对相应标识牌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去营造良好的创新、向上氛围。这种相对隐蔽的区域化网格体系建设,对学生自身而言,能够更加轻松容易地去接受,较为直观地去感受,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被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强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

(四)思想政治教育事件网格化

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角度出发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进行事件网格化的完善。其具体指的是学校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活动安排来对相应的组织活动进行有效思想政治的融入。教学活动又称为第二课堂,其能够在正常教学之外较为轻松愉悦对学生进行相应内容的开展,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全面认识,并进一步深入思想的探索过程当中去。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分为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教育、顶岗实习教育等,而第二课堂就基本上指的是学生在社团当中的活动开展,相应与社区结合的志愿者服务同青年进行下乡环节并进行社团活动的举办、课外兴趣小组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网格化需要切实贴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具体的事件进行网格的不断优化以及创新,在明确世界网络后需要结合其事件本身的内容以及配合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选择最为适宜的开展形式,并在其中运用合适的方法,为学生进行无压力的思想政治理念传输。不仅如此,开展期间需要不断强化普惠性,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受到思想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体系运用及保障

(一)多维化与统一化

为了加强四个维度即人员、时间、区域、事件的网格化有效配合,并结合“三全育人”的要求对不同角度的思想政治职责进行深入,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平台,同时制定良好的实施路径,保证“三全育人”思想能够切实贯穿其中。尽管这四个维度的出发方向并不相同,相应的开展模式也较为独立,但人员、时间、区域、事件的网格化能够进行互相统一,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交融空间,其四方是不可分割需要共同融入的。为此在具体体系建设运营的过程当中,不能单单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而是根据其技术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并能全面地思考,综合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模式的有效建设。

(二)党的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联合统一

在高校所开展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保证其目标的实现,在进行相应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就需要有效结合党建的具体工作项目,保证党的教育方针能够更好地落实到具体政治工作当中去。同时其高校院系当中的校党建设工作也需要与政治工作进行有机的统一。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并从中发挥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加强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并鼓励党员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升级,对于一些相对特殊的学生,党员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形式,或者是开设模范党员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积极融入思想教育当中,成为其相应的一员,强调党员榜样作用的政治教育新方式能够把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融入其中,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对有力的保障。

(三)立德与树人统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其能够建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奋斗的道德情操,就需要加强立德的培育,其中树人指的是加强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将立德工作与树人工作进行有效统一才能全面培养德智兼备的学生,保证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样全面教育下的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变发展。不仅如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化当中也需要着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探索,加强德育意识的培养,并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教育方针当中去,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德才兼备,发展为全方位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三全育人”就是需要高校在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全方位地通过人员、时间、区域、事件等方面配合学生个人的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17-12-04.

[2]张宁,王伟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三全育人”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3]林毅.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网格化三全育人网格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追逐
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