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0-03-17龙思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协同校企课程体系

龙思齐

[摘           要]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主,分析当前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促进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举措。

[关    键   词]  ARCS动机模式;普通话教学;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72-02

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采取的一种育人模式,所以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育人策略创新,积极解决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校企协同育人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不少行业带来了便捷,并将以往生活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对于教育行业同样如此。相比传统教学课程,将互联网融于课堂中,其效率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是较高的。而且对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而言,互联网能为数据的采集等提供相对便捷的途径。此外,由于金融专业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量后应当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以此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所以校企协同育人对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而言,不仅满足其需要实践这一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该课程的体系构建起到了一定完善作用。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中所具备的内涵与要求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当前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环境下对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校企协同育人主要通过以学校为主体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的上限后由企业对其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以及重要知识点的实践,从而达到将课本知识变现的效果。虽说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从客观上而言好处众多,但其对于高职院校构建课程体系也具有较多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得以高效运转的前提为高职院校具备与校企人才培养需求一致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校方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接轨,着重培养需求性人才,在校方达到该前提的条件下,校企双方达成“联动模式”,并通过双方的努力与实践,达成“校企协同,双方互赢”的目的。

三、校企协同育人应用于当前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因课程体系构建不佳,导致校企合作效率低下

校企合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与企业方对人才的需求不一致;抑或是学生的知识量与技能不达标,导致企业方对其无法进行孵化及培养。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校方对企业的要求不明确,导致教学方向与企业所需出现偏差;抑或是因高职院校存在校企协同模式,从而形同“定心丸”的功效,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过于懒散,学艺不精,总结以上因素得出核心原因为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构建不佳,造成校企合作效率低下。

(二)校企双方沟通不足,对人才的培养缺乏方向性

从“校企协同,实现共赢”中可看出,实现共赢的前提为校企协同,即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校企一体目标才可实现共赢。大多数采取校企协同的高职院校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虽采取校企协同的举措,但实质上两者为分离状态,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方没有达成较好的沟通,对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缺乏磨合以及确定性,双方均处于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缺乏共同目标,导致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在互联网以及校企协同等双重条件下仍旧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与校企协同的优势,甚至出现学校指标与企业指标差异化现象。

(三)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仅停留于表面,实践能力较差

校企协同虽字面停留于校方与企业,但其真正的受益者仍为学生。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本质性问题为入学条件限制,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上下限较高的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对于自我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以及因处于高职院校便自暴自弃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现象,互联网这一优势反倒成为劣势,在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前提下,对于知识仍旧停留于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阶段,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仅仅停留于表面阶段,对知识点缺乏自我的理解,导致在校企协同的模式下,学生因为知识点的短缺无法进行较佳的实践活动,造成校企协同模式的效率低下。

(四)校方与合作企业方资源共享受限,需求信息量极低

互联网时代,人们受益最大的是信息传递的迅速以及信息的共享。本质上而言,校企协同作为较佳的高职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从而达到高效率教学的目的是必然的方式。但事实证明,上述不过是一幅美好的蓝图,现实情况中,虽存在互联网这一桥梁,但校方与企业方的沟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双方的不信任以及在合作前所签订的协议存在漏洞等问题,导致双方资源共享仅仅停留于表面,甚至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本应为一体的校企双方,因沟通问题,造成校方对企业的信息需求不被满足,从而对人才的培养出现偏差,造成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是互联网环境下校企协同在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原因。

四、校企协同育人应用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可采取的措施

(一)对基础框架进行构建及加固,保证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高效性

对于金融专业课程而言,保证校企协同的高效性主要在于该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框架的建立以及加固。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校方应在获悉企业方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之后,对教学体系基础框架的构建以及加固做出调整。针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得出大概框架,并及时与企业进行对接细化,在保证符合企业要求的前提下对体系核心进行确认,进而为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进行细分化培养,从而保证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高效进行。

例如,在对基础框架的构建及加固中,高职院校需与企业方进行沟通,并确定该框架的核心。基于当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需求前提下,假设框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金融专业可分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等相关专业,并根据相关专业的职业发展进行不同专业课程框架的构建。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可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前提下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大板块对该框架进行建设以及加固,并保证对于基本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以高职院校为主进行。其中对于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方式,线下以基础知识的讲述为主线,并在线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于专业能力的培训,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沟通之后,可以“模拟实验课”的方式进行,主体在于学生,可以企业共同合作利用“模拟金融汇”等方式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业发展有一定了解,且在一定程度下帮助企业对学生的大概情况进行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实践能力”环节的更好实施,从而该体系框架得以构建。

(二)校企合作建立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在校企协同模式中,校方可以获得的利益为扩展学生就业机会、毕业生实习机会得以保证以及具有一定的后盾支撑。而对企业方而言,在该模式下的利益为专项培养人才的机会以及高职院校孵化基地。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而言,构建完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对该核心内容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校方与企业方在育人方面的意见达成一致,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立存在一定必要性以及必然性,其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的高效进行。

例如,对于该指导委员会的建立以及职位的分配,校企双方可针对其框架重要核心部分进行人员的侧重分配。如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的情况下,对基本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干部的选择上,可以采取校方为主、企业为辅的方式。例如,对于课程的安排、课程模块以及能力的要求等,校方需通过会议等形式吸取企业方的意见从而对其进行改善。而对于“专业能力”的干部选择,可以采取校企“对半分”的政策,并对“专业能力”的管理进行细分,可划分为“计算分析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专业综合能力”三部分,并且对三部分的人员调配以及校企双方的侧重做出一定的支配。而对于“实践能力”方面,在校企协同的模式中,可采取企业为主,高职院校为辅的指导模式。保证双方的侧重点有迹可循,从而确保该指导委员会的合理性以及完善性。

(三)校企协同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使教材更具实用性

高职院校偏向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金融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当前的热门专业,在其与校企协同模式相结合的环境中,在保证校企双方能融洽沟通的前提下,教材的选取成为重中之重。教材作为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其存在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迹可循、有理可寻。教材作为高职院校互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如何进行教材的选取以及修改从而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是高职以及企业在施行校企协同模式中较为值得思考的一点。

例如,在教材的选取以及修改中,校企双方可以将其分为“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核心课程模块”三部分进行。对于“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而言,教材的选取主要以“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以及“公文寫作”等为主,校企双方可在确定课程后对教材进行修改,以此保证教材的实用性。而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教材选取,校企双方可以对以下教材进行参考选择,“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审计学”等需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方可进行的科目,在必要时校企可考虑在该课程模块中适当加入一定的实践性课程。对于“实践核心课程模块”的教材选取,校企双方可以参考“财务报表分析”“Excel于财务中的作用”以及“会计制度设计”等,并考虑主要课程的设计。当校企合作具备三大前提框架的条件时,就可以有效保障教材选择的合理性。

(四)校企协同建立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除了校企双方合作的融洽度以及良好的沟通之外,优秀的教师团队也会对体系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除了高职院校自身需做出努力外,企业方对其的投入以及关注可以助力校企协同模式下的教师团队更为出色,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校企双方在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时,可以“带头人制度”“教师实践”以及“建立教师聘请团队”为核心进行教师团队的建设以及改良。对于“带头人”制度,高职院校可安排院校金融专业教授或专家担任“带头人”一角,企业的财务管理抑或是金融高层则担任教学负责人,在保证学术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摄取存在多样性。对于“教师实践”这一环节,校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校内教师定期进入金融行业进行金融类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提高职业素养,从而保证教师的知识更新。而“建立教师聘请团队”则是对如何引入新鲜血液以及如何引入金融类的人才为目的建立的,在该环节中,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聘请行业内或者是专业内的优秀人才抑或企业内的精英到校园进行兼职、专业的讲授以及实习任务的指导,从而保证该学科的专业性。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下,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可结合校企协同建立教师团队以及创新教材编纂思路等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宏涛,李爱民,刘秀娥,等.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路桥类专业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10):17-18.

[2]王晓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6-20.

[3]植宝.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9(3):73-74.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协同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