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20-03-17廖发儒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习惯阅读教学

廖发儒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了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各抒己见。实践证明,在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会打开心扉,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在低学段的教学工作中,我上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后来,我便渐渐提高要求,学生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停顿,带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中学段的教学工作中,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久而久之,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学得踏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教师的阅读教学课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不可以一心多用;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动脑筋思考,不懂的地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平时做起,坚持不懈,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积极思考,慢慢地体会阅读的好处,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大胆地质疑。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在课后的拓展阅读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口、肯动脑,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习惯阅读教学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