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淼:让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2020-03-16张志国

绿色中国·B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王淼建工资源化

张志国

今年9月1日刚刚正式开园的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在国庆长假期间成了最热门的北京新晋网红打卡景区之一。

在温榆河公园的建设中,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工资源公司)付出了很大努力。作为温榆河公园再生建材的供应商,北京建工资源公司生产的再生建材投用于温榆河公园一期起步示范区的新闻,一年前就曾经登上各大主流媒体版面,受到广泛关注。

有着赴法留学经历的北京建工资源公司总经理王淼,一毕业就加入北京建工集团,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的探索。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助力温榆河公园建设

记者面前的王淼,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长相甜美、笑容灿烂,看到她身材娇小的样子,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她的工作是每天和建筑垃圾打交道。作为北京建工资源公司总经理,她和同事们把建筑垃圾再利用作为钻研的课题,努力为首都北京的生态环境做着自己的贡献。

2014年,王淼和初创团队从零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开展本土化调研,率先建立了建筑垃圾大数据库,自主研发了振动风力分选机等4个核心设备,先后建设运营了全国首例杂填土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全国首例建筑垃圾原位处置项目、全国首例高资源化率装修垃圾处置项目,截至目前落地项目 27 个,年处置能力达 1200 萬吨。公司持续拓展再生产品应用领域,再生水泥制品生产量超 100 万平方米,再生道路材料在 400 余条道路中使用,规模超 240 万吨。实现了建筑垃圾产生—资源化处置—再生产品应用的有效闭环。

王淼说:作为新领域的探索者,我们始终秉持“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理念,为政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助画方略、建言献策。

王淼认为,温榆河项目可以说是北京建工资源公司的比较满意的代表作。

为了帮助温榆河公园这个亚洲最大的城市人工“绿肺”从根本上做到绿色环保,在建设前期,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就积极配合朝阳区孙河乡政府,按照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提出的“建筑拆除、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的管理要求,开创全国首例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垃圾现场资源化处置利用模式,并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回归应用于同区域建设项目,助力温榆河公园建设。

曾经,这里道路崎岖、漫天沙尘,“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脚泥”。

王淼就像一个城市固废治理魔术师,她带领团队,把昔日的残砖碎瓦,变成了今日生态绿岛。现在的温榆河公园林水相依、清新明亮。他们带给市民绿色盛宴,给整个北京城供氧。曾几何时,注重于环保宣传的她,尽心竭力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宣扬自己的环保理念,策划了环保绿色的生态项目,而温榆河公园的治理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更是由于她亲自监督使用再生道路材料、再生水处理滤料、生态海绵砖等原材料构建公园建筑,短短的“再生”、“生态”等形容词,便是王淼本人牵挂环保、绿色、生态和经济效益平衡发展的最佳写照。这些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温榆河公园生态岛建设、道路基层和面层铺筑等多个部位。在公园一期建设中,已使用再生水处理滤料约1.5万吨、再生道路材料约2万吨、生态海绵砖近2万平方米。

“我们这个前期调研真的是大太阳底下,一周两周的就去分拣100吨、200吨的垃圾,因为我们确实是需要了解垃圾的成分,我们要知道病因,我们才能出这个治病的方案,我们才能根据我们这个方案去选我们的设备。”

正是凭借这种不怕脏累的工作态度,王淼才能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专业的资源化处置。此外,凭借独特的学习经历和优秀的工作经历,独具慧眼的她看到了这些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也有它的作用。“在别人眼中,虽然这些成堆的建筑垃圾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在我们眼中只要通过资源化再利用,就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可以说全身都是宝。比如再生骨料由于针片状含量低,水稳定性好,沉降变形小,可代替天然骨料用于道路垫层、施工竖井回填、场地抑尘等工程,其强大的吸水性是天然骨料的100倍以上,蓄水系数是天然骨料的两倍以上。”

这些专业生产出的骨料被应用于园区道路基层铺筑。凭借其良好的承载效果,可代替天然材料直接应用于园内小型构筑物基础换填,用它们作为公园道路基础换填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原生资源开挖。同时,这些再生骨料可作为原料生产再生道路材料,应用于园区道路基层铺筑。

王淼说,温榆河公园建设选择北京建工资源公司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是政府对公司的信任与肯定。未来,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将继续深耕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深入结合市场需求,为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绿色北京,助力海绵城市贡献力量。

艰难的创业之路

王淼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011年在法国雷恩国立高等化工学校取得工程硕士学历后,王淼回到北京。由于父亲本身从事环保行业,她受家庭熏陶影响,也决心投身于环保领域,于是选择进入到北京建工集团下属的二级公司——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工作。

北京建工修复公司以土壤修复工作为主,但是在很多化工厂的场地修复过程中,因搬迁、拆除,涉及到大量建筑垃圾。对此,建工集团提出,要解决污染场地建筑垃圾处理的问题,于是成立了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建筑垃圾国内外的现状,包括政策、技术、产业结构等。凭借法国留学的经历,王淼被集团任命为此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在前期调研一年多的时间里,为调研数据真实可靠,她亲自跑了许多项目;为使得项目有机会能够落地,与北京市城管委、发改委等不断沟通和对接;也去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外进行考察学习。通过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对比发现,当时中国的建筑垃圾处置能力与其相比有着40年的发展差距。就连首都北京当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远不足5%,而日本的资源化率能够达到95%,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也都能够达到80-90%以上。通过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发现,当时全国每年的建筑垃圾产生规模基本上在35亿吨以上,且每年都在不断新增,而处置方式却以填埋为主,甚至是非正规的堆放,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2014年,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王淼说,公司成立之初,团队仅有7个人,办公环境也十分简陋,一张桌子,一张沙发,几个柜子和几台电脑,带着集团5000万的注册资本金,凭借着对事业的热忱和无知无畏的精神,在不到80㎡的办公室内开始了公司的创业之路。

王淼说,公司刚成立不久,创业团队便开始跑项目。通过与北京房山区的领导沟通,了解到房山区计划成立北京市第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试点项目,并选址高端制造园区为项目所在地。但是,却碰到了第一个难题——缺乏相关技术知识。

没有技术,就去学。王淼和她的团队通过对前期调研资料的比较分析后发现,日本占地面积小,在国际上而言其建筑垃圾精细化处置程度和环保的标准是较高的,可以学习日本的技术,请日本顾问团队的专家来指导。但是,中日建筑垃圾成分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不理清其具体的成分难以确定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方案进行处置。她们团队便以房山项目为方案,继续秉承着亲力亲为,不怕脏累的精神,她与日本专家一道在北京和上海亲自分拣垃圾,逐次称重来了解垃圾成分,后经统计共分拣了近200吨的建筑和装修垃圾。这样,便有了最初的一部分垃圾成分数据资料。手里有了数据,所有的专家团队顶着炎炎夏日到访了国内十几、二十个城市和上百家设备厂家去了解中国的装备到底是何种情况,是否具备作为建筑垃圾处置工艺线的能力,能不能用。结合在设备厂家了解的情况,团队列出了一张长长的清单,能用的、不能用的、质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都分门别类进行标记。到此,公司团队一步步地又完成了国内建筑垃圾处置的设备调研。王淼说,在这过程中,团队发现面对国情,一些矿山设备(矿物加工设备)在国内是没办法使用的,而分选设备还存在着空白。

缺装备,就研发。王淼说,对国内的设备情况调研得越清楚,就越发现国内建筑垃圾处置的装备能力,特别是环保的细分领域,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缺。于是,公司团队与顾问专家一同开始进行分选设备的研发。为什么要专注于分选设备研发,这就需要了解到建筑垃圾的处置工艺,破碎和筛分。建筑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要想完成破碎筛分这一全过程,在装备稀缺的年代里是一个难题,王淼却仍然凭借着一种钻研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环节,最终战胜了客观条件的困难,在她的带领下,公司也越来越好。

环球主题公园是公司

第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

创业之路,注定不是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面对磨难挫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经持的精神创业注定要一事无成。王淼说,资源公司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得益于“坚持”二字。

王淼回忆,公司从 2014 年发展到 2015 年,这期间一直是十几个人的团队在进行工作,不断研究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产业,进行技术储备。凭借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信念,只要有机会,公司团队就会冲上去试一试。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环球主题公园业主面临的杂填土处置问题给了公司一个拓展业务的机会。恰逢当时北京建工集团的投资公司正为环球主题公园提供大型配套建设,可是场地独特的土壤环境不能满足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对场地承载能力等指标的高标准建设要求。因为在后期需要在安装大量的游乐设施,土地的承载力必须保障在运行过程中游乐设施的安全。这些共计250万方威胁游乐设施安全的杂填土就必须要被挖出、运至别处,再换来相等体积的土进行回填至此。美方考虑到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和信誉的树立,拒绝采用有害环境的“垃圾搬家”的方式来处理,提出希望选用正规的、有能力进行资源化处置的公司的技术来处理这规模庞大的建筑垃圾。经过集团其他公司的举荐,这项重担落在了资源公司的身上。但在此之前资源公司并未有相关项目案例,这一直成为美方的顾虑:资源公司到底有没有能力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呢?

王淼说,她的团队紧紧抓住了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同专家顾问一同经过实地勘探调研,提供了一份园内杂填土资源化处置方案,从项目开始到结束,清晰明确。但是没有过相关的项目案例依旧受到美方的疑虑,为让美方吃下颗真正的“定心丸”,团队大胆模拟建筑垃圾处置的实施方案进行中试,邀请美方团队来看这场实验的结果。

正是因为当初房山项目的流产,反而让王淼和他的同事转变了思路,把建筑垃圾处理的实施方案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她的自信、努力和知识储备打动了美方。“大家反而会觉得,你一个女孩,还能对建筑垃圾了解的那么深入,他反而愿意听你去说。所以我可能也是沾了这方面的光。”

就这样,王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使他们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制定的方案、公司专业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社会效益以及不断地沟通交流,最终打动了美方,采用了公司的技术。2016年10月公司第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也是全国首个杂填土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落地了。

有了第一个,后续的项目便接踵而至。王淼为北京的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日益发挥它的效益,2017年2月,时任朝阳区區长(现任书记)的王灏“慕名而来”,指名资源公司来负责处置朝阳区大范围棚改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整合在环球项目中的处置方式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于是,在2017年的春节期间,王淼身先士卒,和资源公司董事长王琦敏就朝阳区棚改拆迁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案向朝阳区区长进行近4-5个小时的汇报。会后,她的专业性打动了在场人员,朝阳区孙河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便成立了。

有机会,就牢牢抓住。王淼带领她的公司凭借着“建工速度”的精神,坚持着“市场为王”的理念,紧抓设备进场,布置项目现场。这次项目的准备就是紧紧依靠着市场需求,解决市场痛点。仅一个月,在3月18日,便接待了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的到访调研。紧随其后,在6月,陈吉宁市长也将孙河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选定为来朝阳调研的第一站。

书记来过,市长也来过,孙河项目建成之初便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本计划着能够顺利进入建筑垃圾正式接收和處置的阶段,在接下来辛苦的一年当中,王淼几乎每日都来到孙河项目和不同的单位、个人进行谈判——发改委、城管委、甚至乡里面的棚改主体和个人的拆除单位。这过程中遇到层层阻力,比如个别拆除单位,由于政府拨款有限额,且对建筑垃圾处置不理解,例如有些个人提出“我给你送垃圾都是资源,应该你们给我钱呀,怎么还要收费呢?”这样的疑问,可见项目之路困难重重,但王淼有了之前失败的经验,反而不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击垮,最终,不甘失败的王淼亲力亲为生产线上的大小事务,取得了成功。孙河处置线的项目经理对她的印象就是雷厉风行:“我之前也接触过好多海归博士,他们基本上就是有点纸上谈兵。你像我们这个领导,她确实是非常务实的,不追求那些什么文字上的、书面上的东西,就要一个真正好的结果。”

2017年、2018年北京市提出“留白增绿”城市建设方针,拆除了大量的棚户区和违章建筑,拆除的建筑垃圾达到每年1亿吨的量。为了保证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绿色发展,公司后续在大型拆违区域全部落地项目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王淼在这次资源变废为宝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奔走于北京城各个城区,她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巨人,2017年至2018年间,昌平、孙河、高安屯、朝阳等项目先后落成,并带领公司走出了北京。随后,公司将视角从建筑垃圾处置延伸到装修垃圾,注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迭代。

如果说王淼是一朵年轻有为,果敢有担当的花朵,那么“让建筑垃圾上开出绚烂花朵”不仅是对她的赞誉,也是她的愿望。譬如早在2016年发生了7·1上海垃圾偷倒事件,约2万吨来自上海的垃圾,被偷运、倾倒至苏州太湖西山岛。为杜绝类似严重污染自然环境的事件再次发生,上海政府决定要在市内建立12个装修垃圾处置项目。这当然也少不了王淼的身影,在企业眼中的垃圾,在王淼的眼中就足以变成宝藏,她带领公司凭借先前积攒的经验和敢想敢做的态度,将它们变成了公司的另一战绩,一笔宝贵的财富。

成大事者虽不拘小节,但也事事慎微,在北京选址设立项目并不简单,建设投入是非常高的。2017年公司在技术方面研究模块化的处置方式,王淼作为领导人,她尽可能选择设备在工厂内进行安装,减少现场安装的投入。至今,模块化处置工艺已经迭代到第六代。

同时在技术方面通过前期调研和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现,建筑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行业的未来发展绝对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和依靠设备厂家,而是根据运营情况、设计、产品情况不断地进行研发迭代,去优化设计。于是,王淼又及时指导,令公司因地制宜,对口发展合适的方案,公司的业务领域开始逐渐拓展到垃圾填埋场治理等大型项目。

王淼说,为了能够真正达成公司建立之初绿色发展的初衷,2018、2019年公司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再生产品后端的研发当中,不仅局限于某一类产品,而是多元化地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了目前九大类20余种的再生产品序列,使得建筑垃圾真正能够变废为宝,成为在建筑垃圾再生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今公司苦尽甘来成为

一张靓丽的“首都名片”

懂得曾经吃过的苦,如今便也应当同甘,王淼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有独到的经验,她改革了公司控股机制,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一同与公司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她说,明年,公司将继续不断落地项目。十四五中期,实现科创板上市的目标。

未来,作为北京的市属国有企业,王淼仍然带领团队坚持市场为王,依靠着技术走出北京,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业务,她关心着百姓的生活,将垃圾处理技术瞄准了社区以及日常垃圾处理问题,使得公司深受业内好评。

未来,王淼将带领她的团队走向新的台阶。她抓紧现代互联网,大数据的趋势,积极转变新的垃圾处理模式。年轻的血液为她的公司项目也带来了新的生机。结合现有建筑垃圾/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行业,她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研究工程泥浆、工程渣土、河道底泥等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社区型、浅山型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厨余垃圾生物处置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的商业推广模式等;探索飞灰、尾矿、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二次消纳物的处置技术研究等。这些项目有的大型,有的也相对轻松,但王淼对待工作的态度使得她认真仔细,一视同仁。

为了在全国推广资源化处置模式,王淼凭借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带领营销团队,一举突破了长三角市场,在上海、无锡接连落地3个项目。企业出色的业务能力所展现出的首都国企创新能力、实干精神、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使当地同行企业刮目相看,成为了一张靓丽的“首都名片”,让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北京模式”在京外落地生根,形成了生动实践。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王淼,女,34岁,2011年毕业于法国波尔多国立高等化学与物理学校,主修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学历。2011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调研小组负责人,现任北京建工资源公司总经理。王淼以卓越的工作能力、创新意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带领初创团队艰苦创业,不断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王淼曾获的荣誉有:2019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18-2019年度北京建工集团“建工女标兵”、2020年度“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

猜你喜欢

王淼建工资源化
胆小的迪姆赛
北京建工修复:解锁智慧修复新可能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神秘的外衣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保卫红房子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