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乱而神奇的马拉喀什

2020-03-15安缘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迪拉姆摩洛哥古城

安缘

不迷路,那不是麦迪娜古城

摩洛哥马拉喀什麦迪娜古城非常大,粉红色的城墙长达19公里,有将近31万人居住在这里。古城原本有7个门,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现在增加到15个城门。

都说在古城麦迪娜特别容易迷路,连我入住酒店的服务生也说,他虽是本地人,但进古城偶尔还是晕菜。我看了一下麦迪娜古城的地图,它就好比是上百个北京小“望京”拼图在一起,道路都七扭八歪的,但喜欢挑战的我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出类拔萃”。

之所以雄心勃勃,是因为来摩洛哥之前看很多攻略都提到外国人因迷路而不得不问路,从而成为当地人“团伙作案”的对象——被连续讨要路钱的故事。真是笨啊,我就暗下决心坚决不问,自己找。然而进了古城,我很快就对自己“出类拔萃”的愿景产生了质疑。一条条挟窄的小胡同连着无数条更挟窄胡同的岔道,胡同两边都是廉价的小商品店铺。每条路都差不多,而且完全看不到路牌。

终于遭遇了第一个“好心人”,他是一个十几岁学生,从我后面走上来主动打招呼,白胖胖的脸看起来一点也不招人讨厌,让我相信了他是一个学生。从他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英文中,我得知他要带我看的是某种“今天不去,明天就没有了”的景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跟着他前往。

一路上尾随他穿街走巷,20分钟过去了,小胡同里的外国人越来越少,当地人越来越多,独自旅行的我多少有点害怕。我连续3次告诉他不想去了,但他用白乎乎的胖脸和看着多少有点诚恳的眼神迷惑了我,让我不忍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质疑一个学生。终于,在一阵臭气熏天的大门口,我被学生“倒卖”给了一个老头子。门内是皮革加工厂,当地人正在处理新剥下来的羊皮。原来根本不是参观啥“今天不去,明天就没有了”的特殊奇观,不过是攻略上介绍的常规把戏。当然,让我没有完全丧失自尊的是:学生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和我要钱,老头子也没有给他钱:我似乎还应该庆幸,自己还并不完全算是一件“商品”。

皮革加工厂的那种恶臭估计我会记忆一辈子,就算是用老头子给我的一把薄荷叶挡着鼻孔,依然还是能闻到阵阵臭味,这让我有生以来对皮制品第一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坏印象。想起家里还有十几件好看的皮衣,让我回去拿何种心态对待穿着它们的感受?

这位当地老人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带我参观皮革制造厂,七扭八拐之后,他终于如愿地把我带进了当地皮革店。我之所以第二次上当是因为他抓住了我的“弱点”,他看我背着昂贵的相机,告诉我说从楼层高处可以拍摄皮革店彩色加工颜料缸的全景,“是在高处,还不臭!”

终于被他领进了某皮革店,店面倒是很大,但屋顶的景色超差,又一次感觉被骗了。皮革店的皮质倒是很好,但设计太过乡土,加之皮子的恶臭一直没从脑仁里散去,所以我礼貌地转了一圈,啥也没买。临别时候老头子非要钱,我和他理论说:是你非要领我来,为啥还要钱?他竟然拿出乞丐求乞的劲头来,看他岁数大了,算了,给他1美金。

遭遇被学生和老头子“团伙作案贩卖”之后,这带出去的路就远了。也不知又走了多久,我看到一处极其破旧的小城门,赶紧转出来,发现居然已经出了古城北侧门。这样算来,一个半小时,我从偌大古城的南门一路迷到北门,也真的是丢尽了脸。

没有出租车!等了10分钟,荒凉的北门外大马路上居然没有出租车!正发愁是不是原路走回南门,一个小蹦蹦在我面前停下来,驾驶员是一位老人家,他帮我看了地图,我的目的地其实是去考察古城内一个摩洛哥民宅,老人家要价30迪拉姆,“20!”我讨价还价,成交。小蹦蹦总计在古城里开了有20分钟,我心中暗喜,这20迪拉姆超级够值。路上老人家还停下来两次要我给他再看看地图上的目的地址,可见连当地人也是会迷路的。

告别老人家之后,我决定彻底放弃对古城道路的自我探索和追寻,该问路就问路,不和自己的尊严较劲了。因为每天走街串巷的当地老人都找不到路,我作为外来的游客迷路,显然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说迷路在马拉喀什是家常便饭,那么在这个城市打车才更令人费尽心机。

出门之前,就从各种攻略上得知在摩洛哥最容易挨宰的是打车。但是我入住的是五星级酒店,且酒店不在市区,稍微有点偏。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在前台叫车去古城,单程要价100迪拉姆,不讨价,OK,照付。不过从古城回酒店,我动了个心眼,路边打车讨价还价后给了出租车司机70迪拉姆,但还是觉得挺贵的。按里程,在中国也就20-30元人民币,居然要我50元人民币,即便这样我其实也已經砍下去三分之一。

第二次打车是在麦迪娜古城大门外,也许是碰上了下班高峰,拦到的三辆车司机都听不懂英文,酒店的英文名片也看不懂。路边吸着尾气等了20分钟后,最终截到了一辆可乘坐7个人貌似小巴的出租车,司机还算懂英文,而且车上除了两个男子还有一个摩洛哥老妇人,看着还算安全。总之无论多少钱也要上车,果断走人!

还有一次去酒店附近的大型商场,其实也就三四站地的距离,但我实在懒得走。一个出租车停下来,但是车上已经有两位乘客。司机听不懂英文,但是看懂了我手机展示给他的目的地照片,而我也听懂了他要20迪拉姆。结果先被司机拉去机场兜了一圈,原来车上的这两位乘客的目的地是机场!我简直愤怒至极,本来出来逛的时间就有限,结果还耽误在了路上,还不如我自己腿着去!

连续几次打车都看不到司机打表,让我怀疑这国家的出租车就根本是不带计价器的。终于在最后一天我选择坐在了出租车前面副驾驶座位上,发现了原来在主驾和副驾中间极不起眼的地方有个小小的红色数字在闪烁。我像本地人一样,指着计价器要司机打表。下车时候发现,啊,好便宜啊,重要的是,司机还有零有整地一分没差找钱了。

综合分析,在不打表的情况下,出租车会翻三倍跟游客要钱,能砍下二分之一已经算是本事了!

心静神清的巴西亚皇宫与惊艳的蓝色马约尔花园

曾经是三个王朝首都的古城麦迪娜自然有很多古迹值得参观。巴迪皇宫(El Badia Palace)建于1894-1900年,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宫,据说宫内的房间多达300 多个,但是很遗憾,皇宫一直不对外开放,只能从外面看看高大的城墙。城墙顶上居然都是鸬鹚的窝,可见里面也一定是荒凉和破败的。

距离巴迪皇宫不远的巴西亚皇宫则是另一番景象。为了避免人流,我在早上9点开门前就赶到了巴西亚皇宫。在皇宫门前细读了一下介绍,头一句便让人印象深刻,居然还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我的名字翻译过来是华美而壮丽的。”进入皇宫,确实让人感觉到介绍并不浮夸。皇宫一共有5英亩,前后一共有5个庭院,还有很多的房间和宫殿。虽然没有任何陈述和展品,但清晨的曙光照在皇宫五彩的琉璃玻璃上,花纹映射在古旧的木质漆门上,传递出一种辉煌而丰富的美感。

与巴迪皇宫相比,马约尔花园(Jardin Majorelle)似乎更具神秘和传奇色彩。它是法国时装艺术大师伊夫·圣洛朗的私人住宅,2008年大师去世后便对公众开放。这个花园是如此出名,从造访参观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每天从早上九点开门后,游客就络绎不绝。

花园占地12英亩,建于1920-1930年期间。满是非洲植物的花园中间是一栋小小的蓝色二层别墅,但并不对外开放。整个花园被大量密集的钴蓝色淹没覆盖。据我所知,伊夫·圣洛朗本人的时装作品并没有显示出对钴蓝色的疯狂执迷,调研资料才发现原来这种钴蓝是花园的前一个主人——法国画家雅克·马约尔(Jacques Majorelle)于1924年在花园的修建中首次运用的,这种颜色的来源是摩洛哥当地沙漠民族波波尔人的住宅和服饰。花园里充斥着画家喜欢的各种蓝色。别墅、墙壁、花瓶、水池,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令人着迷的蓝。后来画家获得了以其名字命名这种蓝色的授权,所以这种蓝色一度被称为马约尔蓝,而且当年购买使用这种蓝色涂料的价格是极其昂贵的。1962年马约尔去世,花园于1980年被圣洛朗无意中发现,他立即疯狂地钟情于它,并与伙伴皮埃尔·贝尔热共同买下,他们竭尽全力地修复花园,保留了整个建筑的浓郁钴蓝色,还在其中建立了伊斯兰博物馆。

也因此,马约尔花园最值得停留的便是这座博物馆,我原本以为里面陈列的是伊夫·圣洛朗的收藏或者他有生之年设计的时装作品,但是进入之后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波波尔人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和陈列比麦迪娜古城里的博物馆还要丰富和精致,是一个比较全面了解波波尔文化的地方。

此外,花园里的精品店也让人耳目一新。虽然不是伊夫·圣洛朗的设计,只是某个不出名的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但是所售商品的品质和质量在整个马拉喀什都算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了。精品店充盈着如花园一样的钴蓝色,像极了一家小型时装店,让我恍惚之间竟然感受到些许时装艺术大师伊夫·圣洛朗当年的辉煌。

Tips其他推荐去处

马拉喀什博物馆也是值得造访的地方,虽然展品非常一般,且面积不大,但从人潮涌动、混乱的麦迪娜古街小巷进入如此安静的博物馆,还是能让人内心顿时安静下来,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麦迪娜。

马拉喀什博物馆旁边几步远就是著名的优素福经学院(Medersa Ben Youssef),建于16世纪,是非洲最古老的伊斯兰大学,也是当时学习古兰经规模最大的学院。整个神学院弥漫着让人心静神清的气息。

混乱而兴奋的德吉马广场夜市

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的德吉马广场是游客的必到之处。白天广场上挤满了卖水的、耍蛇的、耍猴的、讲故事的、算命的、魔术师、小商小贩,还有当地妇女贩卖涂画在手脚上的号称能保持一个星期不掉色的指甲花彩绘。夜幕降临后,这些摊位就会让位于露天小吃摊。每天下午大约4点广场逐渐开始忙碌起来,露天小吃摊的小贩拉着板车从广场四周陆续来到广场中央就位了。

因為提前做了功课,我发现德吉马广场夜市的全景拍摄起来比近景更有震撼力,于是下午4点我就到达了广场中央,环视广场四周哪个制高点最适合拍摄全夜景。广场四周有几家餐厅,聪明的我很快发现了一个完全不遮挡视线的餐厅高层楼顶,在这里自己完全可以“出类拔萃”。

登上餐厅顶楼,原来就是一个破旧露台,不过登上露台还要花钱买瓶饮料作为“入场券”。于是果断掏钱,花了20迪拉姆(合13元人民币)买了瓶可乐。上了楼顶,发现这不仅是我梦想中拍摄德吉马广场的最佳视点,而且也是各旅行社送客人观景的地点。成就感和自我膨胀感顿时一齐飙升:独自旅行,必须够聪明!

心中盘算着,20迪拉姆观全景门票,还有简易桌椅座位,这也太便宜了,而且还不限时。我一边拉出摄影器材占地,一边从心底觉得餐厅老板太傻。要是我,就把楼顶改成奢华法餐厅,不掏个几百欧元用餐,都没机会上来观景。

事实上,德吉玛广场上的东西非常一般,品质不高。走在广场上,总会有各类小贩拦住你,不是叫你买东西,就是让你花钱合影。哪怕你自以为是地举着长焦10米外拍摄这些小贩们,他们的火眼金睛都会迅速发现你,跑过来要钱。真是不胜烦扰!如今我坐在高处露台远观远拍,感觉像帝王一般自由舒坦。

夜幕很快降临,整个夜市比白天更加吵闹。耍蛇的不停吹喇叭,摩洛哥当地的五人舞蹈dekka marrakchia不停地敲敲打打,真是热闹得不行。烤羊肉串的浓烟穿过橘色小摊位的顶棚冒出来,整个广场顿时呈现出色香味俱全的鲜活样子,让人感觉异常兴奋。

完成了黄昏时分的远景拍摄,我决定冒险去“近玩”一下。我入住的五星酒店管家提醒我,夜市只可以看看,最好别尝试,肠胃弱的人可能接受不了。不过我眼前的场景是:几十个夜市的摊位里坐满了各色外国人,他们和摩洛哥本地人混坐在一起,都在兴奋地品尝羊脑、肉串、蜗牛等等摩洛哥本地美食。犹豫了好久,加之实在是到了饭点饿得不行,我终于在一个卖蜗牛的小摊前坐下来,花了5个迪拉姆要了一碗水煮蜗牛。或许料理口味很重,或许蜗牛不那么新鲜,总之咸乎乎的没尝出美味的感觉。当地人却吃得不亦樂乎,他们吃完一碗蜗牛后,再要一碗免费的煮蜗牛的浓汤。那感觉就好像是吃了一碗脏兮兮的麻辣小龙虾,顺便再喝一碗煮虾子的水。口味实在是太重!

蜗牛太咸,我又来到卖饮料的摊前。相对卖蜗牛的,卖饮料的小哥们就格外讨厌了,他们一个个都好像配上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恨不得15米外就招呼你光顾他们的摊位了。我沿饮料摊走了一圈,选了最后一家花了10迪拉姆买了杯鲜榨果汁。没想到隔壁那家饮料摊主就不高兴了,嘴里不干净,还朝我扔了一个小纸团。哎,真的是独自在外,隐忍为重。不过,德吉玛广场的夜市还是值得一看。够热闹、够脏够乱、够丰富、够兴奋,还够受气!回酒店发现,没拉肚子,也是够幸运!

Tips最佳伴手礼Argan oil

去摩洛哥当然要买最佳伴手礼——坚果油Argan oil了。据说自公元1世纪,摩洛哥妇女就相信坚果油有滋润、抗老化之功效,直接把坚果油涂到身上发上,代代相传。难怪摩洛哥女性在如此干旱的荒漠生活,皮肤还都保持着清爽嫩滑。今天坚果油除制成润肤膏、按摩油外,还可以用于制作蜜饯及食用油等。

特别推荐

麦迪娜古城里虽然有上干小店,但东西品质都太一般了,更谈不上什么设计,买回来送朋友感觉都拿不出手。相比之下,伊夫·圣洛朗的花园附近的一个名叫33 Majorelle的精品店,里面的东西确实是我看到为数不多的精品,在这里可以买到诸如摩洛哥特产:皮包、黑色肥皂、坚果油等卖相精致的产品。

Ria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麦迪娜古城非常大,红色的城墙长达19公里,古城里居住着31.5万人。与马拉喀什新城里规整的富人居住区不同古城里是穷人和有钱人混居的地方。拿北京胡同比喻一下就容易理解了:北京的胡同也是混居的超级复杂体,不那么富有的老北京人和独占传统四合院的富豪都生活在那里。

Riad就是马拉喀什最传统的民居,是有中心花园的“回”字形的庭院建筑,一般都是三层的高度,除了一个不显眼的入门外,三层建筑里面所有门窗都是朝内开的,这种建筑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穆斯林女性隐私。

在马拉喀什的古城麦迪娜,很多Riad改造而成的旅馆向游客开放。好的Riad一般都是法国人购买下来改造为精品酒店的,一晚要2000-5000人民币。差一点的Riad,就是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各方面条件都算不上精品,但价格只需每晚人民币400-500元。

我去看过两个当地人经营的Riad,其中一个深埋在古城的甬巷里。跟着酒店的老板穿过好几个黑乎乎的甬道,感觉自己像老鼠一样,随时会被不知从哪条岔路蹿出来的猫叼走,很是害怕。终于来到他家的Riad,看上去就是粗糙的农家乐氛围,真的完全不适合我这样爱时尚的人。

而最终我选择入住的Riad是五星酒店推荐的——La Maison Arabe Hotel,Spa&Cooking Workshops,酒店经常送客人去这家Riad用晚餐,毕竟这是当年麦迪娜古城内的第一家餐厅。同样是不起眼的入门,但进入之后完全是另外一番意境。这家于1940年就被两个法国女人购买改建的Riad,据说是一栋历史建筑,里面真的别有洞天。用餐庭院的中间是一个不大的泳池,一边是廊,一边是橄榄树的绿植,竟然有小桥流水的意境。26个房间分布在三层的Riad里面,每个房间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个别房间有壁炉和露台。房间里所有的家具饰品都用深粉色真皮装饰,有—种浓浓的中世纪法式清调。

虽然位于古城里的Riad不如新城里的酒店那么安静,夜晚时分也是会听到马路轰鸣穿过的摩托车声响,但我总觉得来马拉喀什至少要入住体验一下Riad,就好像来到北京不入住一下胡同民宿,你最终还是不大会真正了解北京一样。

Tips推荐入住酒店

La Maison Arabe Hotel,Spa&Cooking Workshops

这家就位于麦迪娜古城,靠近德吉马广场的Riad,很容易找到,也方便购物。酒店提供的美食包括法餐、摩洛哥本地美食,以及泰餐;晚餐时花园还有现场乐队表演。如果想入住欧洲风格的奢侈、精致小酒店,那么这是在摩洛哥可以找到的“不二选择”。

酷似“东北乱炖”的摩洛哥美食

不知为何,我居然如此热爱摩洛哥美食。也许是因为比较像中国菜的原因吧,没有西式奶酪的加入,倒是有点东北乱炖的感觉。

摩洛哥有几种特色食物必须要尝尝,因为真的是非常美味。作家三毛最爱的塔津(Tajine)是摩洛哥的一种主食,不放谷物,只放蔬菜和肉类,用陶罐漫烩数小时;库斯库斯(Couscous)则是摩洛哥的另一种主食,和塔津有点像,区别在于库斯库斯是蔬菜和肉类的下面埋着一大盘北非的谷物——粗粒小麦粉,黄澄澄的,像中国的小米饭一样。别看一个有米,一个没有米,但库斯库斯和塔津的价格基本一样,而前者的分量通常很大,兩个人叫一盘足够吃了。

我在伊夫圣罗兰花园旁边一家名叫Red Garden的餐厅吃饭,这是个小小的路边餐厅,48迪拉姆的库斯库斯,12迪拉姆的摩洛哥茶,一共60迪拉姆,不过服务生最后还要了我10迪拉姆的小费,总共才合人民币48元左右,真是便宜。当然,同等的东西,价格在五星酒店基本要翻三到四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摩洛哥的饼,和中国烙饼非常像,不过薄一点、小一圈。关键是搭配饼的酱——amlou,这种有点像中国麻酱,但比麻酱更稀、更甜的酱要么加在饼里一起烙熟、要么沾着吃,无论哪种方式都非常好吃。这种神奇的酱是由三种食材混合调配的,包括蜂蜜、杏仁和最著名的、全非洲只有摩洛哥才有的神奇的坚果油。

都说摩洛哥女人以胖为美,估计是吃太多这些面食和甜食的缘故,想瘦下来是比登天还难吧。

鉴于我的胃实在太青睐摩洛哥美食,我打算就地掌握库斯库斯和塔津的烹饪技巧,这样回国之后我也可以自给自足啦。La Maison Arabe烹饪学校就位于古城麦迪娜,这家2001年就开业,传授摩洛哥美食的烹饪学校是我的最佳选择。这是一栋两层的建筑,二层有两间烹饪教室。小教室可以作为4-6个人的小型课堂,而大房间则可以接受10组、20个客人同时上课。大教室的授课方式很现代,每个学员面前都有一台液晶显示屏,站在课堂高处授课的厨师的所有烹饪步骤,都实时通过荧屏传递到学员眼前。

更有趣的是老师们。Dadas,是摩洛哥本地厨娘,她们身着艳丽的摩洛哥服饰,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制作库斯库斯和塔津。想想看,信仰穆斯林教的摩洛哥女性,整日黑袍遮身、黑沙掩面。走遍整个麦迪娜古城,你都不可能看到一个摩洛哥女性的真容,如今却贴身和不掩面的摩洛哥美厨娘学厨艺,这是不是也太有异域风情了?更别说还有色彩丰富的摩洛哥调料在房间里散发迷人的气息,真是让人眩晕的课堂。

听不懂摩洛哥厨娘的语言?不要紧,课堂配有英文、法文的同声翻译。3个小时,学习4道菜,收费600迪拉姆。课程结束之后,还可以自己消灭掉自己创造的美食。

去波波尔人的山宅喝杯茶

薄荷茶之于摩洛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走到哪里都像地道的摩洛哥人一样,要一杯薄荷茶。喝多了,也慢慢明白,好喝的其实是摩洛哥茶。

摩洛哥茶和薄荷茶的区别是,摩洛哥茶(morrocan tea)是中国的绿茶干叶子和新鲜的薄荷叶混在一起的;而薄荷茶(minttea),只有薄荷叶。

点茶的时候,服务生通常都会问你要不要糖。不要糖的茶口感似乎不是特别浓烈,因此每次我都要加糖。倒茶的时候,服务生会把银质茶壶高高举起,让滚烫的茶水从1米高凌空而下。一开始我以为这不过是销售茶的艺术而已,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和红酒需要醒一下—样,薄荷茶也需要在“下降”过程中逐渐“氧化”,这样才会格外可口。我当然相信这是真实的,因为不知为何,无论摩洛哥茶还是薄荷茶,怎么喝起来就是不能罢口呢?!

不过,我始终认为,只有在本地人的家中喝到的茶才是最传统最正宗的。

波波尔人是摩洛哥一个大的种族,占据其人口比例的60%。这个民族很是奇特,男性都不工作,唯一出现在工作场所的机会是在集贸市场上,因为女性是不准许在此抛头露面的。的确,当我一次偶然去到波波尔人的早市,发现偌大的市集上,除了我这个异域女性外,其他都是男性。波波尔的女性从事着除了去市集交易以外的所有工作,种地、做饭、照顾孩子等等的一切。男性不去市集交易买卖的时候,就是喝茶聊天发呆。

马拉喀什古城以外1小时车程的Quarzazate山是波波尔人的聚集地,山顶的小村庄LArbaa Tighdouine是传统波波尔人的住处。土宅和老墙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Quarzazate大山的背景下,显得尤其有历史的沧桑感。

波波尔人的屋子一般是两层的结构,一层是养牲畜的,波波尔人住在二层。这样的设计是因为山里的夜晚很冷,牲畜在楼下一层可以给二层提供部分热量。

幸运的是,我有机会进入波波尔当地人家喝茶。波波尔人沏茶仍然保持着最传统的方式,用炭火烧开水,用自制皮鼓当鼓风机,烧水过程中负责加大火力。他們把没有加工过的大块白糖、新摘的薄荷叶子及晒干的绿茶叶这三样东西混合,反复煮开并洗茶三次,最后用银质茶壶从高处注入茶杯,这便成就了一杯地道的摩洛哥茶。

离开村庄的时候,我发现有一群驴子独自在河谷“流浪”。细问之后,才得知这是波波尔山里人的原始交通工具。他们从山里骑着驴子下山,之后把驴子散放在河谷,再从这里搭乘小巴或公交进城。

驴子是种生性固执的牲畜,主人放它在哪里,它就固执地在那里等,即便放它们在原地一周,主人不出现,它们也不会挪动地方。所以,河谷就变成了难得一见的“停车场”,当然,并不是汽车停车场,而是驴子停车场。

摩洛哥美人的秘密:令人尴尬的Hammam

Hammam,也叫蒸汽浴,它是摩洛哥生活的核心。而Hammam 的重点在于它的“用料”,使用的顺序是先从一种黑色肥皂——Traditional Black Soap开始;之后用Ghassoul body mask——褐色粉状物,需要混合水后抹在身上;最后是叫作Eucalyptus body oil 的油,加凉水使用。

带着好奇心,我体验了一把全套的Hammam,45分钟的过程是这样的:裸体只穿着一个薄薄的纸质内裤,然后被摩洛哥“搓澡大姐”领进蒸汽室。蒸汽室里有一个水缸,搓澡大姐拿水瓢给我浇湿全身,然后给我全身涂上第一种料:软的像泥一样的、湿乎乎的黑色肥皂。

都说外国人都很注重隐私,我曾经结交过两个女性外国朋友,每次我请她们去中国的洗浴中心,从来都没看见她们脱得光光的到处走,永远拿一块围巾裹住身体。为此我一度很郁闷:过早地提前“暴露”了自己,但却从没见过外国闺蜜的真容。

然而在Hammam房里,搓澡大姐也是自己穿着全套泳衣,却只给我一个纸质三角裤。既然已经处于如此“不对等”的情形,还是“先下手为强”。在大姐上手给我的前胸抹肥皂之前,我赶紧假装若无其事地自己先处理了前胸。但没想到不知是出于诚挚服务的需要还是什么,大姐还是不打招呼地上手了!从小到大,除了我妈和妇科大夫,还没有碰到如此突发的第三种情况啊!

满身黑乎乎皂沫且极度郁闷的我,被大姐要求在蒸汽房待10分钟,据说这种神奇的黑色肥皂会加速毛孔扩张。10分钟之后,搓澡大姐回来把我身上的肥皂冲洗干净。之后领我进入隔壁的带一块石板的房间,躺下、开搓。

Tips

在五星酒店洗一次Hammam,价格约1000迪拉姆,合人民币700元左右。在马拉瞎什的普通居民常去的地方体验,价格是270迪拉姆,合人民币180元。当然后者无论环境、干净程度和服务都比不上五星酒店。

Hammam——“摩洛哥美丽秘密”的真相

第一种清洗用料Traditional Black Soap:摩洛哥黑色肥皂,是摩洛哥Hammam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100%的纯黑橄榄油和摩洛哥南部一种极其昂贵的维生素E组成的,可以起到软化剂和去角质的作用。

第二种清洗用料Ghassoul Body Mask:来自摩洛哥东部的Atlas山脉,是深藏在山脉下面的泥浆矿。它从12世纪开始就被摩洛哥人使用,富含镁、二氧化硅、钾和钙。作用是调节皮脂的不平衡状态。

第三种清洗用料Eucalyptus Body Oil:由新鲜的桉树叶和橄榄油制成。作用是帮助清除会导致皮肤病的毒素和微生虫。

从脸到脚底,我被摩洛哥大姐一路搓下来。之前涂的黑皂泥果然显示出了神奇效果,感觉搓澡大姐也不咋费劲,把我至少5年内的积压在身上的老泥都搓出来了。面对大条大条的老泥“凭空”生出来,逼得我不得不迅速展开回忆。记忆里,就是小时候一周不洗澡,也没有被我妈搓成这样,真是有点难堪。为了让自己不显得太过于尴尬(我保证大姐一点不尴尬),我问摩洛哥大姐哪国女性全裸后最迷人,她却并不回答。估计在她如此有效的流水线里,一个个都是砧板上的脏猪啊!

20分钟前搓、后搓之后,冲洗干净。之后摩洛哥大姐拿出第二种料,一罐褐色粉状物——Ghassoul body mask,混合水后抹在我的身上,让我独自待5分钟。5分钟后,不再上砧板搓了,直接被摩洛哥大姐拉上流水线——进入沐浴室热水冲洗全身。这之后,又被她带进蒸汽房里。本来刚被热水冲洗得热乎乎的我,这时候被她用一连10瓢凉水毫不客气地泼过来,害得我连蹦带跳又无处可逃,她见状倒是笑得欢快。

终于结束了,她告诉我说刚才的凉水里混合了第三种料,使用了叫作Eucalyptus body oil的油,我会感觉自己的皮肤像初生婴儿一样光滑细腻。皮肤细腻与否似乎没有明显感觉,整个过程的尴尬程度倒是现在都令我记忆犹新。

Tips摩洛哥旅行小贴士

签证:自2016年6月1日对中国公民实现免签政策,因此无须办理签证。只需要确保抵达摩洛哥时,护照的有效期至少在六个月以上,而且入境前最好携带一份护照的复印件,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汇率:1人民币=1.45迪拉姆

气候:最适合去摩洛哥旅行的季节是春秋两季,具体时间为3月至6月初、9月至10月,此外,复活节和圣诞、新年期间是旅游高峰期,消费价格会较平时上涨20%;旅游的淡季则是每年的7-8月,这个时候天气非常炎热,白天气温可以高达45℃。此外1月份白天气温虽然保持在25℃左右,但夜晚会直达0℃,比较寒冷。

猜你喜欢

迪拉姆摩洛哥古城
摩洛哥椰枣年创收20亿迪拉姆
“一带一路”文化使者采风摩洛哥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北非印象·摩洛哥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