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题须紧密,文句要斟酌

2020-03-15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谭鑫培花脸研习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应,本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事实上,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要求你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认真研读材料,是审题的第一步。上述材料共三句,第一句揭示了“必修课”的内涵性特征——“必须学习”,即要求“必修课”的内容有助于人生成长、生命成熟、社会进步,因此“苦难”“失败”“孤独”等不能算“必修课”,而“正视苦难”“从失败中崛起(或汲取经验教训)”“直面孤独”等才是“必修课”。第二句是从时间、空间角度启发思维,从“校内”理解,语数英等课程自然可算“必修课”;从“校外”来看,题意真正所指的是“人生必修課”。第三句话则指出了“必修课”的强制性及自觉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特征。依据第三句作反向思考,可写“被动学习的必修课”“未能终生研习的必修课”。

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意图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历程、社会发展中那些必须时常加以温习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正处于逐渐消失、弱化的状态。“必修”二字强调的是该事物的必要性,换言之,是该事物对人生成长、社会进步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价值。

同学们在写作时,扣住“必修课”的“必要性”“成长性”两个内涵,才算切题。

必修课

(什么是“必修课”?标题没有点明中心。)

齐如山讲过一件事,一次演《张飞闯帐》时,戏中张飞念道:“为何不叫咱老张知道!”花脸把“知道”念成了“知大”。扮演诸葛亮的谭鑫培接上:“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不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他故意把“道”念成“大”。于是台下观众大笑,知道是花脸念错了。

为讲这件事(表达欠通顺),齐如山解释说:“戏剧界规矩不许当场阴人,倘别人有错,自己必须代他遮掩,不许露声色,因自己一露,台下便知道了。”所以讲罢此事,齐如山又忍不住感叹一句:“谭之不道德,是后生应引以为戒的。”(开篇引述了一则有意味的梨园轶事,但篇幅过长。)

我们身边也有过这样的角色,专好扬人短处,揭人破绽,触人蹩脚。(“触人蹩脚”属于生造词语,需要修改。)似乎挑出人家的错处,引得其他人一笑,对自己就是莫大的快乐了。“伶界大王”谭鑫培,那么高的成就,那么大的名声,尚不免被齐如山白纸黑字批评为“不道德”,更何况其他人。

揭别人之丑这种行为也许可以带来一时的得意,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百害而无一利,学会替人掩丑才是人生的必修课。(中心论点出现得太迟了。)

对于出丑者,心里绝对是会介意的。若出的是小丑,可能只是在心里抱怨几句,往后无论与之共事还是交谈,心中总会有些芥蒂。若出的是大丑,即便没有当面声讨、大打出手,此后也难免会绕道而行,不相往来。对于旁观者,笑过之后心里也会多个提防,暗暗记下这个人是怎样刻薄而不厚道。(从“出丑者”“旁观者”两个层面作剖析,但说理时把“必修课”这一核心词抛掉了。)

而若是替人遮了丑,就能从出丑者那里得到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这避免了他成为大家口中的笑料;也能从旁观者那里得到尊重,因为愿意为别人遮丑的人是值得深交的,他们真正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生活中碰到身边的人出现错误,一下子揪住不放说笑一番,可谓是下下策。这时应该悄悄提醒并不被别人发现或者干脆当作自己没注意,替别人遮掩,保全别人的面子。(句子太长,“并不被别人发现”有语病。)有些人认为,对陌生人应该为他遮丑,而对待朋友就可以直白一些。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大气(表意不准确),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能口无遮拦,对待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扬别人一时的丑只不过是小聪明,替别人遮丑才是生活的大智慧。(作为“联”的部分,还缺少实例支撑,说服力明显不足。)

学会替人遮丑是门必修课,因为一心要看人家出丑的人,其实正是现了自家的丑。(结尾在结构和内容上都需要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谭鑫培花脸研习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谭鑫培的“妙招”
谭鑫培的“妙招”
有猫如弟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京剧“铜锤花脸”是什么角色
当了一回“花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