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办学理念,创新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
——基于广州工商学院的实践研究

2020-03-15广州工商学院李乐欣李忠全

广东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商学院高水平民办高校

文/广州工商学院 林 强 李乐欣 李忠全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办学者在办学实践中对学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广州工商学院结合近二十年的办学实践,凝练出“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是广州工商学院发展的动力所在,它引导学院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向前。

一、基于本校办学理念对实验室建设的内涵理解

(一)以质立校,建设符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实验室

以质立校,意味着广州工商学院追求以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并把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也提出要“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要求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强化质量督导评估等”。“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正契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充分体现了办学者立志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的高等院校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内涵,是要建有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产出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成果、建成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供给。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水平实验室的支撑和保障,正如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所言,“没有一流实验室就没有一流大学”。

对定位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要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针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内涵加大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其一,应针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供给的需要,建立支撑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所需要的学科基础、专业技术、专业综合等实验室。其二,应针对高水平应用型科学研究和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的需要,构建支撑基础实验、应用研究、社会服务所需的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室。其三,应针对学科专业特点,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购入先进设备或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符合现代技术主流的实验室。

(二)以生为本,建设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

以生为本,表明了广州工商学院对“为什么办学”这一根本问题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回归“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才培养本位。《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正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可按照《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划分的“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七个能力单元,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归纳为“会学习、会应用、会表达、会合作、会健体、会创新”六大核心能力。其中,“会学习、会应用、会表达、会合作、会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均需要以高水平实验室为载体。中国矿业大学葛世荣校长认为“梅贻琦先生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个大师的内涵一方面是学者,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实验室”。

对定位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应当根据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大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其一,应根据人才核心能力养成的规律,系统规划和建设支持学科专业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其二,应结合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引入“互联网+教育”的建设思路,构建能贯通课内外、方便学生开展实验的开放性实验平台。其三,应根据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要素和学科专业就业的职业场所,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室环境。

(三)突出特色,建设支持特色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验室

突出特色,是广州工商学院办学的价值选择,是地方性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型大学在类型上与传统大学有所区别,其办学定位在地方发展建设中更“接地气”,更能突出错位发展和特色亮点。广州工商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要在教育市场上彰显竞争力,必须选择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发展道路。进一步突出特色,明确发展方向,方能实现广州工商学院以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的愿景。

办学特色的打造和凝练,可以涉及多个方面,特色专业是其中之一。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专业梯队建设、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是要紧密结合行业、区域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充实和改善特色专业的教学条件,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充实和改善特色专业的教学条件,还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都离不开高水实验室的建设和支持。

民办高校要与传统大学错位发展,建设好特色专业,应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的,加大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其一,应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构建支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学科基础、专业技术、专业综合等课程实验的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其二,应结合专业特征,把相关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整合起来,建立高度仿真现实商业社会的跨专业实践教学中心。其三,应结合应用型特性,加强产、学、研、教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合作,建设融专业实验、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的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室。

(四)崇尚创新,建设极具时代技术特征的实验室

崇尚创新,是广州工商学院办学者对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对理想的大学精神的坚持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民办高校要升级发展、要做大做强,关键是竞争力的提升,而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高校运行机制的创新,正如广州工商学院院长邝邦洪教授所言,“唯有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

对广州工商学院这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唯有通过制度创新、专业建设创新、师资建设创新、教学实践创新,不断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才能超越局限、保证持续发展、增创竞争优势,实现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高水平实验室作保障。

民办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时,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紧紧围绕增创竞争优势,创造性地形成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验室建设思路。其一,应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资源供需的匹配度。其二,应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创新实验室构建技术,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其三,应根据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创新实验室建设机制,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渠道。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的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创新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资源供需的匹配度

随着民办高校转型升级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也与日俱增。提高实验室建设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匹配度,画出建设经费供给与实验室建设需求的最大“同心圆”,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论证。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大多数采用以下两种论证方式:一是设备管理部门划拨建设经费,由使用单位自主安排;二是使用单位提出建设需求,由设备、教务、财务等职能部门会同商定。单一的论证方式,存在着建设经费配置不科学、资金使用随意性大、重复建设、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民办高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设前的申报论证和建成后的使用管理。如何创新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提高建设需求与经费投入的吻合度,以及仪器设备等“硬件”与实验项目等“软件”建设的契合度,争取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是各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州工商学院结合升级发展的需要,探索出“系级申报论证”与“院级答辩论证”相结合的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系级申报论证”主要是由使用单位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相关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情况,组织申报材料和完成系级论证。“院级答辩论证”主要是由学院组织,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教学、科研、财务、督导、评估、设备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建答辩专家组,通过专家组听取新建实验室申报负责人对现有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新建实验室的必要性、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室建成后的效益等内容进行的陈述和答疑,并结合必要的现场考察,最后形成集体论证意见呈报学院审批的论证方式。

新建实验室“系级申报论证”与“院级答辩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式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一是各专业基本建成与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生产性等实验相配套的实验室支持体系,专业实验教学开出率较高,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围绕学院专业发展的需要,基本建成了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工学和艺术学5大学科的11个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服务公共课程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整合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云数据中心和新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搭建了服务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相关专业的新商科实践教学中心。

(二)创新实验室构建技术,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民办高校对实验室类别和数量的需求也明显增大。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民办高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尽管如此,受实验室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影响,还是无法及时做到每个专业或每一门课程都配有专属的实验室。同时,由于专业在校生规模发展的不均衡,部分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民办高校要解决实验室配置不足与利用率较低并存的问题,除了在实验室建设论证、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定符合校情的使用机制和制度外,还应着手创新实验室构建技术,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广州工商学院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紧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院首期“云桌面”建设、应用的基础上,研发出基于 “云计算技术”的实验室建设方案,采用了“云数据中心+网络终端设备”的部署模式。与传统的网络中心机房相比较,云数据中心为网络终端设备提供的不再是硬件托管服务,而是数据的传输、计算和存储等能力。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云数据中心为网络终端设备配置所需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从而实现计算资源的按需配置和高效利用。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物理层面来说,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文科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软件的共建共享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使用层面来说,打破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文科专业师生使用实验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互联网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实验准备并完成实验任务。

(三)创新实验室建设机制,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渠道

实验室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几年,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也与日俱增。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制约了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仍然满足不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另外,民办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虽致力于构建支持专业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生产性实验的配套实验室体系。但由于民办高校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融合不够,导致其对设计性、生产性实验的支撑力度不足。因此,民办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务必创新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促进学院在升级发展中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丰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供给渠道,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促进学院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深度整合,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渠道,注重实验室建设机制的创新,基本形成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引企入校”,即企业以生产为主要目的,进驻学院兴建生产性实验室,向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真账实做”对接企业实际业务。二是“引资入校”,即企业以培养企业未来员工为主要目的,在学校投资兴建仿真实验室,通过再现企业生产、业态和技术的模拟,为企业自身培养合格人才。三是“引技入校”,即企业以产学研项目合作为载体,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提供新产业、新业态或新技术的模拟教学资源。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实验室建设机制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共建实验室使学院与行业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命运共同体,促进了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升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二是通过共建实验室,企业将最新的生产技术、设施、流程引入实验教学,促进了学院在升级发展中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三是共建实验室在某种程度上既为民办高校减少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也帮助民办高校完善了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支持体系。

三、基于本校办学理念的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成果

(一)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充足,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广州工商学院充分认识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离不开高水平实验室,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充足、先进,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一是实验室建设力度大。至2019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超1.3亿,比2014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了近8000万元,年均增长率高于15%。现有价值10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3000多台套,比2014年的10000多台套增加了13000多台套。

二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至2019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淘汰近2000万元,淘汰率近34%。价值10万元以上教科研仪器设备120多台套,比2014年的60多台套增加了近70台套;总价值2900多万元,比2014年的2060多万元增加了840多万元。

(二)紧跟“互联网+教育”思路,加快了先进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广州工商学院紧跟“互联网+教育”思路,加快了先进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实验室。紧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云数据中心1间和实验室53间、近4000个云桌面应用终端。

二是引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引进了VBSE财务共享、VBSE综合实践等十多个基于B/S结构的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互联网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实验准备和完成实验任务。

(三)紧扣“产教融合”建设思路,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

广州工商学院紧扣“产教融合”建设思路,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主要表现为:

一是与企业共建设实验室。学院充分发挥专业自身优势,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按照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技入校等模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目前,分别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校内共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粤嵌众创空间等7间实验室。

二是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院通过整合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等实验教学中心和云数据中心,引进VBSE财务共享实践平台和VBSE综合实践平台,以仿真现实商业社会为标准、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搭建了高度仿真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总之,民办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当根据办学规模与发展内涵的需要来开展,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落实,一切机制和实践都应当围绕着民办高校升级发展这一目标来进行。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继续积极践行学院“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高水平的实验室,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商学院高水平民办高校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