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如温暖过生活

2020-03-13韩小暖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电台音频温暖

韩小暖

【内容简介】

生命本是苦难,痛苦和失望都是日常体验,不如温暖过生活。

做一个温暖的人,唯愿我们永远相信温暖、美好,以及爱。

在这个孤独而寒冷的星球上,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匆忙、冷漠地活着。《不如温暖过生活》是以小暖的手、眼睛、耳朵以及感受,描绘的温暖的故事。温暖的家人,亲爱的闺蜜,路上遇到的旅人,错过的爱情,堆砌的幸福生活,向这个世界和寻常日子,发送温暖、笑容和阳光。

《不如温暖过生活》是小暖的温暖世界,却也是每个姑娘心中所向往的幸福美好。愿读过本书的人都能够得到爱,也能够去爱,活得比春天还温暖。

人,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长路且行且远,愿每个人都能够温暖自己和身边的人,心里有着这个单纯而有力的意愿。

小的时候,我总是容易对新鲜的声音表示出极大的好奇。

我会蹲在树下面听鸟叫的声音,直到腿发麻也不回家。我喜欢妈妈嚼脆脆的食物,然后凑到她的嘴巴旁边,根据“嘎嘣”还是“咯吱”来猜测她在吃什么。又或者,研究起自己的耳朵,发现戴着耳机时,将耳朵从后向前捂起来,会瞬间加强立体声,像是自备高级音箱。

所以,我在电脑里建立了一个叫作《声音旅行》的文件夹,偶尔,我会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将那些音频从头到尾播放一遍。

第一个音频响起,眼前出现鼓浪屿的龙头路,虽然那段旅程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可那段脚步声,一瞬间就将我带了回去。绕过那棵巨大的龙须树,左转,会经过一片三角梅,依然是玫粉色的花。然后跳转第二个音频,耳边响起海浪声,对,这是有一年出差到海口,在白沙门录下的,当时结束了白天的工作,晚上便留给自己和这座陌生的城市相处。我一个人打车到白沙门,人不多,稀稀落落的几盏灯微微照着烧烤摊和沙滩摩托租赁处,我用手机的灯光照着脚下的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海的方向走,坐在沙滩上,头顶是皎洁明亮的月光,远处黑暗的海洋翻涌的浪花,和潮湿的海风,都化作这段音轨,和我一起停在这里,并带回北京。第三个音频是风铃声,这是某个清早在清迈古城小小的、不出名的一间寺庙里,我和一只猫坐在一起,我举着手机录下来的。佛塔顶端的铜铃清脆而悠远地自由响着,深吸一口气,仿佛依然闻得到热带的冬天里,潮湿温暖的气息。

就像有人拍照,有人摄像,有人绘画,有人写字。声音,便是我最清晰能留下世界的方式。我录下的这一段段声音,是开启记忆的密码,只要按下播放键,那一刻的心情和眼前的画面,就会瞬间翻涌而来,那么透彻,那么真实。

所以,当陕西交通广播的小美听到了我在朋友茉莉的公众微信平台做的5分钟读书小广播后,她在微博上找到了我,我们打了一通电话,她问我:小暖,我有一档旅行的节目,想给你开通一个板块,你把那些录下的声音、旅途的故事,放在我的节目里播给更多人听,好不好?

我在电话这端用力点头。自此,那些一路的声音,终于不用再孤单地留在我的电脑里,它们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出口。青岛八大关清晨风吹动樱花的声音,成都锦里街头艺人敲着手鼓唱的歌声,重庆磁器口古镇里风铃晃动的声音,首尔乐天世界花车游行热闹的欢呼,鼓浪屿码头的风声和轮船的鸣笛,曼谷乍都乍市场里的喧闹,PAI午后咖啡馆里咖啡机运作的声音……这些旅途,化作了一段段音频,融合成名为《声音旅行》的节目,陪同无数人在声音中开启一趟旅程。

慢慢的,不断有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留言给我,他们说:小暖,我好喜欢你的声音。甚至有人会在微博里发来长长的私信,告诉我:我每天晚上十点到家,都会用手机循环播你的节目,听了一遍又一遍。

我将这些珍贵的反馈在微信朋友圈里和朋友们分享。同在电台工作的好朋友果子问我:你为什么会开始收集这些声音呢?有个下午,在世贸天阶一家咖啡馆的落地窗旁,我为她慢慢讲述了这个十年来从未变过的梦。

在初二的时候,我拥有了一台迷你收音机,那小小的、蓝色的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从此,成为了读书时代最温暖的陪伴。

每天醒来的时候,我就会打开它,用它的声音和这个世界相连。那个年纪,网络还没有盛行,繁忙的学业也不允许我们守在电视机前。因此,除了用仅有的零花钱买几盘卡带之外,听歌的最好方式就是电台。所以我整天地开着收音机,在其他任何电器所不具备的唦唦声中醒来或入睡。好像无论什么声音,通过这台小小的机器播放出来,都特别的悦耳动听。而我开始养成习惯去收听固定的调频,也慢慢地记住了许多主播的声音,熟悉得好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

有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自习课,我将迷你收音机插上耳机,把其中一条耳机的线从袖口一直穿到领口,再塞进耳朵里偷偷地听。FM97.4的点歌节目一直在播英文歌,主持人韩力偶尔说几句话,声音柔软又动听。头顶的风扇吱吱呀呀响着,淡蓝色的窗帘轻轻摆动。

周围每一个同学都埋头写着作业,而这一切本是寻常的因素,却将那幅景象化作一种难以推辞的蛊惑。那一刻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坐在电波那端的人是我,该有多好。

这个想法,突如其来地像一束光照进我的世界。

晚上对着镜子刷牙的时候,我望着那个近视、扎马尾、放进人群中就立马不见的普通中学生微微笑了笑,我啊,不過是和大多数十五岁的女生一样,平凡地踩着单车上学、放学,对未来没有任何把握。可是,音乐老师曾称赞我声线不错,路上问路的陌生女生也在转身离开时,曾和身边的朋友随口说过“那女孩声音很好听”。

那么,或许、说不定、可能,也有一天,就会有奇迹发生在我身上?

我马上写了一封信寄给韩力,告诉她我小小的期望和梦想,那封信像是投递一个无以名状的期望,在扔进邮筒的那一刻,仿佛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被投进浩瀚的海洋,只是带着热情的一份抛掷,却从没有奢望会得到任何回应。

可是几天后,我却突然在节目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个好听的、熟悉的女声一字一句地说:亲爱的小暖,如果你在听这档节目的话,那么我想告诉你,所有的梦想都值得坚持,希望我三十岁的时候,可以和你成为同事。

我妈正在炒菜,惊恐地看着我突然抱着收音机泪流满面地跑到她面前。这么多年之后,韩力一定不记得自己当初的那一句话,给一个十五岁的女生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因为,就算依旧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这句电波中传来的祝福,将“电台”理所应当却又好像不明所以地和“梦想”这个夸大、遥远的词紧密相连,成为了好像可以抵达的远方。

有那么几次,爸爸开车经过电台里提过无数次的“建外大街14号”北京广播电台,我都会趴在车窗上,望着宽阔的街道上那栋大楼,想象着韩力和其他主持人们就是每天在这栋大楼里出出进进。

我在心底偷偷地许愿:好想好想在未来,能够去那里工作。

广播带来的声音,成为了生活的伴奏。我开始留意电台里主持人说话的语调、语速,这一切是我一个人的角色扮演游戏,他们介绍完一首歌曲,我也会配着音乐,自说自话地叙述一次,然后将它们录下来。

我想,能量槽总有一天能储蓄到满格,说不定,就会拥有我要的结局。

可是,磨砺和考验比幸运会更早降临。

高考时,我的第一志愿毅然是播音和录音专业,可出分的那一天,心底所有的引以为傲,都崩塌淬灭。并不擅長读书的我,只落入了一所普通的高校读传播学,和播音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开学第一年,每天看着模特班、主持班闪闪发光的女孩子在练唱、发声,每个声音都像是对我的讽刺,让我避之不及,只敢低着头落荒而逃。

除了遥远的梦想,我突然发现好像我什么也不曾拥有。

于是很多个傍晚,我都会一个人坐在学校操场靠近喇叭的楼梯口,听广播台播放的节目。就连这个喇叭都离我那么遥远,更何况电波那端的距离呢。

所以我在日记本里写:梦想如果太远,就换一个吧。可是,过一会又把本子掏出来,把那一页狠狠撕掉,我反复问自己:如果梦想能轻易被放弃,我好意思说它是梦想吗?

大二那年,广播台最后一次对外招生,宿舍的姑娘兴奋地冲过来告诉我消息。我的心底开始有兔子蹦跶着打鼓,忐忑,害怕,期待,这些情绪成为一手心的汗。

要去试试吗?这个问题,反反复复敲打着自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宿舍已经到了熄灯时间,女孩们都沉沉地睡着,我爬起来,戴上耳机,将这些年录的音频都听了一遍。自己的声音通过耳机传出来,带着微微的陌生。

其实答案早就有了,不过只欠缺一份勇气。而这份勇气,在这些录过的音频里找到了。我对自己说,就当作是给自己一次最后的机会,如果我真的不适合这条路,那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我报了名,然后带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走进了学生会的教室。面前坐着六个学长学姐,是台长、副台长和四个组的组长。我尽可能投入在文章的内容里,读完,向他们礼貌地鞠躬,转身离开。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我拿着笔记本的手,其实一直在颤抖,就连纸张都被汗水揉烂了。而心底那只昨天在敲鼓的小兔子,今天开始死命奔跑,期待和害怕,交织成复杂的情绪。全力以赴过后,也只有得失随缘,听天由命。

直到我收到那条录取短信。

如今想来,那不过是大学生活里一个小小的光点,和很多真正考入电台的人相比,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那一刹那对我而言,却是梦想第一次重重地、真实地照进现实,看完短信抬起头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整条走廊的灯光都变得闪闪发亮。

我对自己说:我的声音,终于要通过话筒,从电波传出去了。

第一次例会结束时,台长告诉我,当时面试结束后,四个组的组长都想把我招到自己的部门。他说:你呀,总是不相信自己,但事实向你证明了,你真的可以。

扭过头,眼眶里有差点掉下来的眼泪。我点点头,郑重而真诚,将这几年的期盼,化作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自学录音软件,买书,研究怎么做节目片花。我下载了几个G的音乐,将它们放进不同的文件夹,详细地分类。那些年对电台的关注,以及对音乐喜好的养成,让我播的节目两周内得到了最多的关注。一个月的时间,我便被升为组长,半年升为副台长,一年后,我坐在学校的广场上,以广播台台长的身份,面试大一的新生。

如今想来,那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每天泡在广播台里,把几近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留给录音设备。那天微风吹过,天空的云舒展成自由的形状。看着稚嫩的学弟学妹们,我在想:原来实现梦想的感觉这么好。

还好,当时从未放弃。

毕业后,我进了图书公司,编辑图书,做杂志,和自己喜欢的书一路相伴。但电台这个梦想,却一直藏在心里,看似没有进展,却始终陪着我前行。

所以,当《声音旅行》开始录制的时候,“暖调频”也就此成立了。一开始,我将它们上传到网络中,只通过我的微博发布。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将它们发布在一个名为“荔枝FM”的APP中,不定期更新,偶尔读读文章,偶尔讲讲旅行。

那个曾经渺小自卑的自己,就此成为了很多人耳边的陪伴。我个人的网络电台,就像追一档喜欢的剧集,固定时间等待综艺节目的播出,等待买最新一期的杂志,成为了生活里的习惯。

每期节目的录制过程,占据了我很多的时间精力。二十分钟的节目,往往要用五六倍的时间定主题,选歌,写文案,录制,剪辑。而三十分钟的访谈,要录一个小时,然后剪两三个小时,才能达到足够好的效果。

可是,一切都很值得。

八月的北京,盛夏在夜晚化成温柔的风。有个深夜,出租车开过闪烁着橙黄色灯光的长安街,我打开微博,看到一位听众发来的私信。她说:小暖,我在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车程中将你所有的节目都听了一遍。你做着我梦想做到的事,谢谢你散发的光芒,提醒我,梦想,是用来实现的。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轻轻柔柔,却在那一刻轰然成为一场下在眼睛里的雨。

夜幕中漫长的公路好像开不到尽头,我在想,如果那个十五岁梳着马尾的我,能知道未来的这一刻,会有人对自己说这样的话,成长路上,她是不是就会更勇敢一点。

(四月摘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不如温暖过生活》)

猜你喜欢

电台音频温暖
温暖冬夜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温温暖暖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爱·温暖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