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世价值论”批判之十年流变

2020-03-12郑一明

人民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等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其不加批判地接受,容易造成广大群众思想和价值观的极大混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些西方国家试图以“民主”“人权”等口号为幌子歪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曾一度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的深刻改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彰显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制度优势。近年来,“普世价值论”式微成为一大趋势,其煽动性、迷惑性大不如前。

【关键词】“普世价值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  民主  平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普世价值论”及对其批判的实质

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斗争中,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理性王国,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这些思想观念被美化和神话为所谓的“普世价值”。对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功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予过高度评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出了其不足:一方面,启蒙思想家以理性和普世价值名义创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仍然是一个不平等的阶级社会;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问题,人类社会向着更高形态迈进的时候,用以指导社会发展的“普世价值”就不再适用了。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和普世价值,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批判过的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有阶级局限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观念当作“普世价值”来接受,造成广大群众思想和价值观的极大混乱。此外,西方国家的政要和高级智囊为分化和西化中国,提出并展开了一场新的战略攻势,即以所谓的自由和人权等“普世价值”为号召,对中国展开思想与意识形态上的围攻。

正是基于以上情况,中国思想界开展了一场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与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中国连“普世价值”都不接受了,岂不是离世界文明的大道越来越远,而是要人们避免做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俘虏,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坚持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避免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西化与分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体来说,国内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始于2008年,到今年为止,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十年也算一个小轮回,回顾国内批判“普世价值”这十多年的流变,也可以算是对中国当代思想激辩的一个小结。

十多年来,对“普世价值论”的争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其理论的虚假性及实质危害

“普世价值论”早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后,就有了“普世价值论”。但是,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科学地批判和指出“普世价值论”的阶级实质后,其“普世性”外衣便被揭穿了——它只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口号。既然“普世价值论”早已有之,那么国内的思想界不可能完全不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可国内为何偏偏在2008年形成一种鼓吹“普世价值论”的新态势,并最终引发了一场批判它的思想理论交锋呢?其主要缘由在于,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不幸的大地震,而2008年5月22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以“普世价值论”来解释全国人民的救灾以及对灾区的援助,从而推动“普世价值”成为一个社会舆论热点话题。

“普世价值论”是早就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潮,借汶川地震的发生再度泛起,足见多年来“普世价值论”对广大群众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有鉴于此,国内思想文化界中一些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纷纷参与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與斗争。

第一,存不存在“普世价值”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任何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对一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启蒙思想家鼓吹的“普世价值”恰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根本不具有所谓的“普世性”。但也有少数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普世价值可以有,但不是为西方资产阶级所掌握的,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能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才是普世价值,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自身才能实现普遍价值。

第二,就“普世价值论”的实质和动机展开讨论。有的学者站在政治的高度,认为鼓吹“普世价值论”的实质,就是企图以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并由此改变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这种以西方价值为“普世价值”,并以此垄断价值解释权的做法,最终只能为西方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

当然,在2008年之后的几年中,“普世价值论”之争还涉及其他问题,但指出其理论的虚假性与政治实质及危害,是最重要之处。

关于“普世价值论”的争论也使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价值观建设问题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极端重要性。经过充分的酝酿与讨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就是它将为国家的强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极大的文明助力,为个体的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文化哺育。

如何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纯洁性、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线,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政治思想理论界批判“普世价值论”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从精神层面上成功地构筑起本民族的价值观大厦,构筑起防御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侵蚀的坚固堡垒。从此,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政治思想工作的重心之一。但是,由于私有观念的长期存在,以及西方已经形成的以所谓“普世价值”来影响和干预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需要,“普世价值论”并不会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自动退出中国的思想舞台,反而会借机大做文章,企图通过歪曲与篡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我们同“普世价值论”的斗争,就变成了如何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纯洁性、如何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界线的斗争。这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政治思想理论界批判“普世价值论”的新特点。那么究竟如何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纯洁性、如何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线?近年来关于以下诸方面的探讨尤为值得关注。

第一,在民主问题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中有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讲民主,于是有的“普世价值论”鼓吹者就认为:“这不等于你们也承认‘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吗?”他们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只看到了“民主”这个抽象概念,只是把民主看作一个简单的词汇、当作一个标签符号。就实质内涵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民主同“普世价值论”讲的民主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根本的政治制度来说,“普世价值论”讲的“民主”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院制、三权分立、政党选举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民主”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都得益于此。

第二,在自由问题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中有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讲自由,于是有的“普世价值论”鼓吹者就认为:“这不等于你们也承认‘自由是一种‘普世价值”吗?”他们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只看到了“自由”这个抽象概念,只是把自由看作一个简单的词汇、当作一个标签符号。就实质内涵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自由同“普世价值论”讲的自由是有本质区别的。

自由是一种社会权利的体现。“普世价值论”讲的“自由”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制度过程中提出的历史诉求。同封建社会相比,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确是逐渐扩大了选举权,实现了选民表面上的政治权利自由,可是,由于这种政治权利自由完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体现,因此,它归根结底是受资本家的金钱支配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所谓最“自由”的国度——美国——所看到的總统选举基本上都是有钱人(不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政治游戏,选民拥有的选票并不能达到自由的效应。相反,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根本利益一致,人民群众行使政治权利的自由便有充分的政治保障。

第三,在平等问题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中有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讲平等,于是有的“普世价值论”鼓吹者就认为:“这不等于你们也承认‘平等是一种‘普世价值吗?”他们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只看到了“平等”这个抽象概念,只是把平等看作一个简单的词汇、当作一个标签符号。就实质内涵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自由同“普世价值论”讲的自由是有本质区别的。

平等也是一种社会权利的体现。在现实社会中,平等的首要前提是经济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社会的基石,所以它所宣扬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也是虚伪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虚伪的平等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是劳动者在市场上把自己作为商品同人格化的资本进行交换的平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强调的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平等,大家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在国家法律面前,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在公正问题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中有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讲公正,于是有的“普世价值论”鼓吹者就认为:“这不等于你们也承认‘公正是一种‘普世价值吗?”他们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只看到了“公正”这个抽象概念,只是把公正看作一个简单的词汇、当作一个标签符号。就实质内涵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公正同“普世价值论”讲的公正是有本质区别的。

“普世价值论”讲到公正时,总偏向以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为例,认为西方国家由于实行司法独立,所以最公正。殊不知,西方国家之所以实行司法独立,主要是因为当选的行政首脑是不同资本家利益集团的代表。当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实行司法独立可以弹劾总统。然而,即使弹劾下此总统,换上彼总统,彼总统照样还是维护不同资本家集团的利益。此外,民间事物的官司也多以金钱为筹码,有的官司仅保释费就达几亿美元,这是普通民众不敢企及的,也是西方所谓司法独立国家的通病。

中国不搞三权分立,不实行司法独立制度,而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样的制度里,国家领导人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资本家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人民的公仆。他们的职责就是夙夜奉公、勤俭爱民。在这样的制度里,由于不存在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以也就不需要对所谓总统进行弹劾与不弹劾的司法独立设置。此外,在民间事物的官司中,对于困难群众,我们提倡的是司法援助。

近些年来国际事务中“普世价值”的表现及危害

除此之外,十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瞩目。那些企图分化与西化中国的国家,如美国,突然感到原来的设想很难达成。中国不仅没有被分化与西化,反而越来越强大,并且有可能成为对手。于是,除了对中国发动赤裸裸的贸易摩擦之外,美国还以“普世价值”为幌子,对中国内政进行直接干预。譬如,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稳定,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由于受国际某些伊斯兰恐怖主义组织的影响,中国新疆地区有时会出现一些动荡、破坏社会稳定的事件,对于这些事件的平定与处置,完全是中国内政,而美国却往往以维护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为幌子,对中国政府说三道四,甚至动用法律武器,干涉中国内政,这充分暴露了它企图充当世界警察的丑恶嘴脸。

在2019年的香港动乱中,也是这样。动乱破坏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了香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少数乱港份子之所以猖獗无比,是因为他们自恃背后有美国撑腰。在支持香港动乱、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上,美国所打的牌中包括以 “人权”“民主”为借口的“普世价值”牌。特别是美国国会和一些政客,罔顾香港五个多月来持续发生激烈暴力严重犯罪的事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其众议院和参议院还先后通过所谓“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美国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的實质就是搞乱香港,从而牵制中国的发展。

对此,我们应在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发展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揭露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普世价值”渗透的用心和图谋,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民众抵御西方国家价值渗透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③《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④郑一明:《要研究和警惕“普世价值”思潮》,《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6期。

⑤张艳涛:《揭露“普世价值论”的虚伪性》,《人民论坛》,2019年第1期。

⑥贺新元:《“普世价值论”面面观》,《人民论坛》,2019年第9期。

责编/刁娜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平等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