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端午节

2020-03-12

工会博览 2020年20期
关键词:香包艾蒿门框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这番词句,是东坡先生来记录他那般年代端午时节的光景。时光匆匆跨过千年,如今我们在端午节所经历的与彼时虽有不同,却是一样的热闹。

我的家乡在吉林,四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松花江缓缓冠城而过,肥沃的黑土地造就了这里的人们闲散恬淡的生活,这个在中国北方偏安一隅的舒适小城,每年都会不遗余力地把端午节操办得红红火火。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逢端午,我家门口的早市便会摇身一变化身大集,会有很多市民不辞辛苦凌晨三四点钟起床,自四面跋涉而来,只为了买上几支摊主们趁夜里刚摘的艾蒿,一是为了泡水洗脸,以“浴芳兰”;二则是遵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风俗,将艾蒿插在门框上,二者都象征着驱邪祛病。东北的端午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挂纸葫芦,以红色为主,黄色、蓝色为衬,葫芦形状饱满,配上红色细穗,悬挂在屋檐门框下,既把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又寓意着“福禄”,保佑全家一年幸福安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家乡还有系五彩线佩香包的习俗,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家里的母亲和姐姐们,用她们的巧手,组合各种漂亮的花布和多彩的丝线,熬夜绣制出大大小小的各式香包,再顺手用白、红、黑、黄、蓝的棉线拈几缕五彩线,香包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小猪,香包里面装有香草雄黄之类磨成的香粉。五彩的香包戴在身上,散发出一股股特殊的香味,既是装饰,也防蚊虫叮咬。我上小学的时候,端午过后,孩子们之间都要比拼,看谁家的香包更香更好看。最近几年大家基本都是买现成的了,卖家还在五彩线上编上彩珠、坠子等好看的饰物,把香包做成十二生肖的模样,绣上有吉祥寓意的字话,来吸引路过的人们。除了五彩线和香包,我们那还有制作小扫把的传统,小扫把和传统的竹扫把长得一样,但一般只有拇指大小,以五彩线作系,戴到小孩子手腕上,待到端午后第一场大雨,拿剪子剪断,随雨水冲走,扫清一年的污秽。

“五色新丝缠角粽”。提到端午节,最有标志性的食物便是粽子。家乡的粽子是传统的白米粽子加一两颗大枣,家里的妈妈们会早早准备米饭粽叶,巧手翻飞,大概一下午就可以包很大一盆,然后在过节前两天相互赠送,互唠家常的同时也会在心里暗搓搓地比较谁包的形状更饱满,谁的走线更好看,谁做的味道更香甜。在外地多年,已经习惯了各地的新鲜口味粽子,豆沙粽、蛋黄肉粽、八宝粽,自己也会不时到超市买点,当作一顿简单的餐食。但是那种儿时记忆里,闻着粽子的香味,在不知不觉中睡着又满脸不情愿地被人推醒,再递给我一个刚起锅还有些烫手的糯米粽子,“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才是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随着过的端午节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大,离家好像也越来越远。今年端午,我因种种原因无法回乡,特书此文,聊以纪念。

猜你喜欢

香包艾蒿门框
端午香包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双扇人防门门框先置安装支撑体系的设计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牌坊: 在路边
萌萌鸡小香包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采一把艾蒿回家
死亡像羞涩的门框 [外一首]
采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