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会院校以美育促劳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020-03-12

工会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劳育劳模工会组织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2020年7月,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工作作出部署,为工会组织在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实践载体、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工会院校是承担工会组织干部培训、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智库支持和对外交流等重要职能的重要阵地,无论是在其在校大学生中推进劳动教育,还是在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方面,都肩负着神圣而不可替代的使命。同时,工会组织赋予的、工会院校长期形成的独特的“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劳动文化”,又使得工会院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育与劳育融合发展、协同建设,以美育促劳育。

一、工会院校以美育促劳育的理论思考

首先,以美促劳、以美助劳,是全面实现党的教育目标、贯彻落实工会职责职能的需要。新时代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工会承担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这就要求工会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要求,立足工会职能定位,紧紧围绕强化劳动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搭建体现工会特色的劳动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要构建好体现新时代特征、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体系,就要强调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强调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强调五育既各有侧重,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次,以美促劳、以美助劳,是美育与劳育密切关联性的必然要求。“劳动创造美”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经典命题,劳育与美育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文学艺术作品就有着独特的教化功能、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在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一大批讴歌劳动人民、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价值的精品力作,如《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反映劳动群众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劳动最美丽价值观的生动展示;《人生》《工作着是美丽的》,能很自然地唤起青年学子和工会干部产生建设美好生活、“劳动美托起中国梦”的热情;《南泥湾》《军民大生产》《劳动最光荣》《幸福不会从天降》《咱们工人有力量》《大国工匠之歌》《劳动畅想曲》等,能让学生和工会干部在审美欣赏、审美沉醉中提升劳动认知,涵养劳动品德,激发投身艰苦奋斗洪流中的激情。

再次,以美促劳、以美助劳,是工会院校学术优势、文化优势、行业优势的体现。包括工会院校在内的高校是人文高地,拥有人文艺术的学科优势、文化优势,尤其是工会院校还拥有“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劳动文化”的行业优势,能迅速有力地在校内和整个社会推动形成重视和支持劳动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组建工会劳模宣讲团,广泛开展演讲比赛、职工大讲堂、主题征文、经典诵读、主题阅读、知识竞赛等;加强对劳动教育理念的宣传普及,制作发布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彩瞬间、绝技绝活等短视频;引导广大职工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发挥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加大劳模和工匠人才等先进群体的宣传力度;推出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等等。例如,工会组织、工会院校更有能力、有条件挖掘、解读、创造体现劳动之美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歌曲、书法、演出等作品和传播形式,通过积极传播和展演,营造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和良好氛围,书写和记录劳动者的劳动实践,彰显劳动之美,提高学生和工会干部对劳动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挥劳动艺术作品独特的教化功能、持久的教育效果。在这一点上,高校比中小学更有优势、更为便捷,工会院校更是如此。

二、工会院校以美育促劳育的实践探索

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建校70多年来,始终坚持弘扬中国特色、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特色一流”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发展成为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完整的大学,并将研究劳动科学、培养劳动英才、弘扬劳动精神当做学校的重要使命。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把“劳动情怀深厚”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推进落实。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崇尚劳动育英才、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2018年开始,学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积极参加中央、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制定。2020年,学校发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学科建设,举办劳动教育研讨会,发挥劳动模范在校学习的优势,开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面对面”公选课,举办“第一届劳动教育月活动”,开设劳动教育公选课,举行师生“劳动体验周”等活动。

在这些探索中,学校特别注重以美促劳、以美助劳,完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如邀请全总文工团来校演出,生动诠释“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开展劳动诗词线上朗诵、劳动歌曲、抗疫歌曲云合唱比赛、“爱劳动”短视频挑战赛,以及劳动教育主题征文、主题阅读、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劳模本科班学员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如高少萍的剪纸艺术等),让学校充满“劳动美托起中国梦”、争做最美劳动者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三、工会院校以美育促劳育的未来展望

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第一,将在第一课堂中开发劳育与美育融合的相关选修课,拓展劳动教育的美育内容和形式,如在本科生中开设“劳动与艺术”系列公选课,挖掘古今中外劳动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传递劳动精神的真善美,起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在研究生中开设“劳动美学”系列公选课,讲授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特别是关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等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劳动美学的角度更加爱劳动、懂劳动。第二,将在第二课堂中继续开发劳育与美育融合的相关活动,增强美育教育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如展示劳动艺术成果、传唱劳动艺术歌曲、诵读劳动文学经典、创作劳动教育作品等等。第三,将充分发挥劳模本科学员模范引领作用,举办劳模精神报告会、劳模宣讲团宣讲会,建设劳模事迹陈列馆、发挥劳模辅导员作用;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阵地作用,加大对社会各方面开放交流力度;将充分展现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卓越贡献、高尚情操和创新创造的美的价值,推动将“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作为自身和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全面展示劳模工匠之美。第四,将把劳动教育纳入工会院校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工会干部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撑作用,弘扬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引导鼓励工会干部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工作。第五,将进一步发挥工会院校理论研究优势,加强劳动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美育促进劳育的理论研究,加强工会劳动教育理论研究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构建劳动教育学科体系。

猜你喜欢

劳育劳模工会组织
动物“劳模”竞选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