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故宫慈宁宫花园

2020-03-12

广东园林 2020年1期
关键词:皇太后花园

陆 琦

LU Qi

慈宁宫位于紫禁城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西北角,故宫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因灾又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了安置业已归天的老皇帝的妃嫔,特地建造了慈宁宫供她们居住。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于此,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养吉斋丛录》云:“慈宁宫在隆宗门西,顺治十年建,为专养东朝之地。圣祖诣太皇太后宫问安即此”。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为皇太后八旬祝寿,又增建七间重檐大殿。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慈宁宫也是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国库空虚,当时的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才逐渐失却往日的辉煌。

《国朝宫史》载:“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顺治十年建。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正中南向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慈宁门南为永安门。其左为迎禧门,右为揽胜门。右门之内即花园也。园中为咸若馆。东北为端化亭,上有楼。楼之南有室,匾曰:‘含清晖’。咸若馆前有池,池上为临溪亭。东为翠芳亭,西南为绿云亭”。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的南面,是慈宁宫的附园。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们,平时过着孀居而又缺少天伦之乐的生活,即使贵为皇太后,比起当年做皇后时地位也有所降低,皇帝只在每年元旦、万寿、冬至日到皇太后宫中行礼,届时母子才得相见。她们在孤寂中往往以宗教信仰作为精神寄托,因而花园内的许多建筑物都供佛藏经。慈宁宫花园与其说是游憩之地,毋宁是念佛修性之所,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慈宁宫花园在明代早期建筑仁寿宫的旧址上改建,基本保持明代的规划格局,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55 m、南北深125 m,面积约6900 m2。建筑布置完全按照中轴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为规整式的庭园。庭园空间较为开朗,园内建筑密度较低,大小11 座建筑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多集中在花园北部。园内植树花木,点以湖石,没有过多的山池造景,倒是古树参天、浓荫匝地,于肃穆气氛中予人以幽邃雅致、恬静脱俗之感。

图1 慈宁宫花园平面图

花园的最南端,红墙中间开一小门,为花园南面的出入口。从南墙门入内,叠有山石,起了“开门见山”的障景作用。由于南墙小门非主要出入口,所以叠石假山在园林中还起着障隔遮蔽作用,只感到南墙前面有叠石景观作为对景收口。假山用太湖石叠砌,位于轴线之中,与临溪亭相对,湖石假山有两峰,峰间有谷,左右还散布几处叠石,或卧或立。

慈宁宫花园南端叠石假山景观

临溪亭北面庭园

临溪亭南立面

花园南部有一东西窄长的矩形水池,周以汉白玉雕栏,池底也铺以汉白玉石,池中养鱼、植莲。《明宫史》载:“况宫后苑鱼池之水,慈宁宫鱼池之水,各立有水车房,用驴拽水,本由地管以运输咸赖此河。”说明池内为活水并养有鱼,池水晶莹清澈。池中横跨汉白玉石桥,桥上建亭一座,名曰“临溪亭”,其北面与咸若馆相对。咸若馆、临溪亭均建于明代,《明宫史》中有记载,其余建筑物大抵都是清乾隆时期扩建或改建的。中轴线上的临溪亭平面为方形,攒尖顶,四面有门窗,窗下为绿黄两色琉璃槛墙,花饰精细。门窗可全部打开,自亭向东西可望池中游鱼和莲花。

临溪亭的东西两侧原有翠芳、绿云二亭,早已不存。现为面阔五间的庑房各一座。两庑房正对中间,即临溪亭与太湖石叠山轴线之上有高1 m,6.5 m 见方,须弥座式的花坛,上植芍药、牡丹等。花园的东南、西南两隅原各有井亭1座,方形盂顶。据《乾隆京城全图》考证,慈宁花园南半部原由5 个亭子组成,以临溪亭为中心,加上翠芳、绿云亭以及两个井亭,绿云亭内原有流杯渠,渠水取自东南角的井内,现已不留痕迹。慈宁宫花园南部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筑有亭台,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

咸若馆位于园林中轴线的北端,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物。“咸若”一词取自《尚书•皋陶谟》中皋陶与大禹讨论如何实行德政、治理国家时大禹的一句话:“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大殿面阔五间,前出抱厦三间,平面呈T 字形,汉白玉石须弥座,黄琉璃瓦歇山屋顶,翘起的6 个翼角各坠有铜铃,擎檐柱为梅花柱,望去十分轻巧,是供奉佛像及贮藏经文处所。据《春明梦余录》载:“慈宁宫花园咸若亭一座。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内更咸若馆匾。”正殿上悬挂乾隆帝所题“寿国香台”匾额,两旁楹柱上有御笔对联:“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

临溪亭水池

临溪亭西立面

咸若馆前庭

以咸若馆为中心,南有花坛一座,北为慈荫楼,东为宝相楼,西为吉云楼,都是供佛藏经之所。三座楼形制相近,皆为两层,覆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成“凵”形环抱咸若馆。慈荫楼为五间楼房,“慈荫”为“慈云环荫”之简称,有两层含义:其一,佛家称佛以慈悲为怀;其二,慈亦有母亲之意,慈荫表示母亲对子女的爱护。慈荫楼底层东梢间作为过道,北墙开一小门,可达慈宁门前的院中,是花园通往北边慈宁宫的出口。宝相楼与吉云楼,均为七间两层楼房。两楼之南各有小院一座,名为含清斋与延寿堂,“含清”出自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延寿,即延长寿命之意,出自《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以神通力延自寿量”。这两座建筑各为三间灰瓦卷棚勾连搭三进的房子,平面布局新颖。乾隆当年修建这两座小院之原意为“守制”期间居住用,《清宫述闻》中记载:“又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孝圣崩,奉安于慈宁宫正殿,乾隆帝以含清斋为倚庐,颁大行皇太后遗诏。”含清斋应是乾隆帝为侍奉皇太后汤药并为苫次之用所建。乾隆帝为含清斋所写联中有“轩楹无藻饰,几席有余清”之句,因此它们的外观非常朴素,而内檐装修却极精致。

慈宁宫花园内遍植花卉树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满目苍翠。树木以松柏为主,间有槐、楸、银杏、青桐、玉兰、丁香、海棠、榆叶梅等。春来,花影扶疏,满院幽香;夏至,池内荷花,亭亭玉立;入秋,叶落金黄、果实累累;冬日,古木雾凇,傲立寒风;春华秋实,晨昏四季,景色各异。在礼制森严的紫禁城中,别具空旷清幽的园林意境,为太后、太妃们寂寞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寻得一丝心灵慰藉的轻松所在。

咸若馆正殿“寿阁香台”匾

咸若馆前庭

猜你喜欢

皇太后花园
泰国诗纳卡琳皇太后:为慈善奉献一生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夜晚的花园
穿长裙的“皇太后”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两宫太后并尊岂是仅有
皇太后的资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