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数字阅读发展趋势展望

2020-03-10李雅筝周荣庭郭璐

出版广角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数字内容用户

李雅筝?周荣庭?郭璐

【摘要】“十三五”期间,新媒介、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驱动数字阅读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数字阅读服务在疫情期间成为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形式。文章在分析疫情之下数字阅读在模式融合、方式创新、场景服务、互动升级等方面新变化的基础上,从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和市场竞争驱动的视角,展望多重驱动之下数字阅读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关  键  词】疫情时代;数字阅读;融合创新;场景化;新基建;新趋势

【作者单位】李雅筝,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荣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郭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合肥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4.005

数字阅读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传统线下场景阅读服务工作遭受巨大冲击。为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全国各地纷纷采取短视频发布、直播卖书、线上读书沙龙、线上领读、直播阅读课程等形式,为公众奉上全新的阅读体验服务。在新媒介、新技术、新模式的驱动下,数字阅读服务在模式融合、方式创新、场景化服务、互动体验升级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

此外,随著2020年新基建政策落地,5G、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将加速发展,成为新的技术驱动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阅读革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的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再创新高,用户阅读习惯与阅读需求的变化对数字阅读内容与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在技术革新与需求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数字阅读在内容形态、服务模式、渠道创新、业态融合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后疫情时代,数字阅读的发展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新竞争格局下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容服务升级需要关注哪些层面,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 疫情之下数字阅读发展的新变化

1.模式融合:线上线下融合阅读的兴起

疫情之下的2020年,新兴阅读与传统阅读进一步融合,线上活动与线下推广联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对提升全民阅读体验、激发公众阅读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如2020年5月,由中宣部和农业农村部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整合数字内容资源,并通过快手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新兴阅读与传统阅读交融,在线观看直播的网民达到415 万人次。此外,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携手得到APP共同推出的“10000小时开放讲座计划”系列阅读活动,同样注重线上线下双重渠道联动,通过直播讲座、现场互动等公众喜爱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与学界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疫情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得线下实体空间阅读模式遭受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各地为推行全民阅读积极打通线上线下联动的媒介壁垒,探索新兴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的新模式。得益于近年来移动数字阅读应用服务的长足发展,公众能够基于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进行形式多样的线上阅读。加之疫情期间公众对直播、在线会议等线上联动形式接受度的提升,直播联动、远程讲座等阅读活动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阅读模式的兴起,有望成为疫情之后全民阅读的新趋势。

2.方式创新:新媒介助力新兴阅读方式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在线会议(讲座)等新媒介催生了众多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短视频发布、直播卖书、线上读书沙龙、线上领读等阅读推广模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选择,为公众开启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之旅。如2020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北京阅读季在西瓜视频举办的“阅读不打烊”活动,每天进行3个小时的视频直播。除了直播阅读的方式,四川、湖北等地还推出了“云”逛书店活动,采取店长 “云”探店的直播带货形式展示书店精心营造的阅读空间,让读者体验丰富新颖的线上活动,感受书香氛围。

新兴线上阅读模式的普及,不仅有赖于硬件发展的支撑,也得益于各类新媒体内容及服务的极大丰富。《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1],数以亿计的原创短视频成为全民学习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此外,居家办公模式在短期内促使云视频会议系统快速渗透,使得在线会议、直播讲座、在线学习在全社会快速普及,为线上阅读活动的创新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服务入微:碎片化阅读场景服务创新

有声读物、短视频、社交媒体阅读等的兴起,有助于线下阅读空间场景服务的创新融入。近年来,社区阅读、公共交通阅读等线下高频阅读场景成为嵌入各类阅读资源的绝佳场景,通过整合有声书等数字阅读资源创新服务形式,营造读书氛围,并以便捷的扫码获取方式向居民提供细致入微的数字阅读服务,对公众阅读体验的提升和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0年,诸多城市都在世界读书日期间设立了“城市流动书屋”,向居民提供各类有声书、电子书等阅读资源,将休闲的阅读习惯融入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如重庆轨道交通开设的“书香重庆”号专列,在车厢内提供数字阅读资源的二维码,让乘客可便捷获取喜爱的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阅读内容[2];以“书香常州”为主题的常州市地铁专列[3],通过整合喜马拉雅的有声书资源和常州日报社的新闻资讯内容,打造“地铁有声图书馆”,有助于提升公众碎片化的阅读体验。

4.互动升级:提升读者数字阅读参与感

在注重互动体验的智媒时代,如何创新与读者的互动形式,提升读者数字阅读的参与感,对优化阅读体验,提高读者黏性和付费意愿至关重要。直播、短视频等智媒互动新方式的多样化,使得诸如阅读讲座、直播领读、直播催更等线上互动形式在2020年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参与热情,推动数字阅读行业未来的互动升级。

在网络文学领域,允许读者选择小说关键情节走向来享受个性化结局的互动小说,颠覆了传统的网络文学阅读形式,提升了读者的数字阅读参与感。2020年4月,阅文集团在多个数字阅读平台上线一批互动小说,为读者带来了新奇有趣的沉浸式阅读体验[4],开辟了全新的数字阅读形式。在网络文学创作方面,催更这一网络文学作家与读者互动的专属方式,在直播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2020年世界读书日当天,番茄小说在抖音上举办的“小说大神催更大会”直播活动,让读者通过直播来围观小说大神在电脑屏幕前现场“码字”更新,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也开辟了内容创作的互动新局面。

阅读群体的社交化,强调读者与读者、作者与读者在网络空间的交流与沟通,以阅读为纽带向用户提供社交功能,从而提升数字阅读用户的使用黏性。在这一趋势下,数字阅读服务应针对用户的社交需求,在多元化的数字阅读服务中不断优化阅读分享的社交功能。如微信读书APP中的好友免费互赠图书、读书时长排行榜等社交功能,不仅能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阅读平台基于社交功能裂变推广。

(5)定价机制的灵活化。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和付费意愿的提升,极大拓展了数字阅读内容生产与服务市场。数字阅读服务作为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其定价机制和变现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数字阅读的定价机制更加灵活。会员制、按需付费、流量变现、直播带货等多元化变现机制,有助于数字内容生产与服务更好、更快地实现市场营收目标。此外,数字阅读定价机制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付费意愿有着重要影响,数字内容生产与服务商需要在用户规模与市场营收之间找到平衡点,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选择灵活的定价策略。

3.市场竞争加剧,推动数字阅读内容品质升级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网络用户数字消费习惯的形成,数字阅读的用户和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88.8亿元,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超过95%[7]。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风尚,对全民阅读推广和出版产业转型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同质化、模式化现象在网络文学、知识付费等领域仍然较为突出。智媒时代,数字阅读市场竞争的加剧,倒逼内容生产与服务商在数字阅读内容品质升级上下功夫,因为只有在技术先进性、形式创新性、内容差异性和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抢占发展先机,在争夺用户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1) 技术的先进性。在竞争市场中,除了以已有资源为壁垒,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也是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数字阅读内容生产与服务商应加强对新技术、新媒介的研究和探索,以技术革新驱动数字阅读内容和服务模式的融合创新。

在内容生产方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用户画像的精准刻画,有助于提升选题的市场精准度;深化AR、VR等技术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抢占5G时代沉浸式阅读市场的先机;提前布局智能写作辅助技术,有助于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内容版权及付费模式上的创新应用,对保护创作者的内容版权有重要意义,等等。

在数字阅读服务方面,进一步提高基于智能算法的内容推荐精准化程度,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从而增强用户的体验和黏性;探索基于5G技术的数字阅读创新服务模式,对抢占面向未来的数字阅读服务场景至关重要,等等。

(2)形式的创新性。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支撑下,2020年在数字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互动、数字阅读模式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形式新颖的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馈。相较于技术革新的滞后性,基于现有成熟的技术与媒介,通过创意策划来实现数字阅读内容与服务的形式创新更具操作性。

数字内容生产与服务商应通过整合作者、内容、渠道、场景、流量等资源转变生产服务理念,在内容生产与服务中融入新技术、新玩法,对数字阅读体验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在数字内容生产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渠道增强与用户的联动,挖掘用户的需求,有助于提升用户在内容创作上的参与感;在数字阅读服务上,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碎片化场景的服务嵌入等方式,有助于丰富数字阅读的服务形式,为公众提供更加新颖个性化的数字阅读服务。

(3)内容的差异性。当前,国内数字阅读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仍较严重,虽然整体内容质量近些年有所提升,但优质内容仍然占比不高。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远发展,势必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石,才能收获读者的“芳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自媒体内容同质化、标题党现象泛滥,有待内容聚合平台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管,净化数字阅读环境。在网络文学领域,服务商不能唯流量至上,而应重点扶持选题新颖、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创作,推出更多受读者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品,以增强数字阅读内容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4)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内容与服务的优化升级,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随着新基建的落地,数字阅读的内容生产与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与业界实践在数字阅读产业人才培养上应通力协作,在人工智能算法、沉浸式阅读内容生产、创新性服务运维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由于数字出版涉及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服务领域,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跨学科、跨媒介、跨产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和培养实践探索。

三、 结语

2020年,我国的数字阅读服务不仅经受住了疫情冲击,而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经验积累,让我们对新基建时代数字阅读产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期待。在技术革新与需求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数字阅读在内容形态、服务模式、渠道创新、业态融合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在时代机遇与市场挑战并存的新时期,数字阅读产业如何抓住发展契机,突破创新瓶颈,为公众提供全新的数字阅读体验,还有待业界和学界在未来一起探索,共谋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EB/OL]. (2020-10-13)[2020-12-14]. https://weibo. 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59530863493245.

[2]2020年重庆读书月活动启动 “书香重庆”号专列始发[EB/OL]. (2020-04-23)[2020-12-14].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64738995874853825&wfr=spider&for=pc.

[3]江苏常州:地铁开通“有声图书馆”专列[EB/OL]. (2020-04-22)[2020-12-14].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64652039801831704&wfr=spider&for=pc.

[4] 阅文集团推出首批“互动”小说,开启全新内容体验形式[EB/OL]. (2020-04-23)[2020-12-14]. http://www. thethirdmedia. com/Article/202004/show425730c77p1. html.

[5] 季家慧. 5G加速推进数字阅读迈向智慧化[J]. 科技与出版,2020(8):63-67.

[6] 邓香莲,吴依霏. 5G技术赋能下的数字阅读趋势[J/OL]. 图书馆论坛, (2020-12-10). 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44. 1306. G2. 20201209. 0913. 014. html.

[7] 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4.7亿[EB/OL]. (2020-04-23)[ 2020-12-12]. https://tech. gmw. cn/2020-04/23/content_33764545. htm.

猜你喜欢

数字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