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梨大青叶蝉为害现状及防治方法*

2020-03-10董存元

甘肃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武威若虫生物防治

董存元,李 栋

(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武威733000)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其中梨的发展速度最快,全市梨栽培面积最大时达到了约60万亩,目前约有10万亩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的目的[1]。但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梨各类有害生物的发生,如梨小食心虫、大青叶蝉、梨干枯病等普遍发生,造成梨树生长、结果、果品质量下降,给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梨产业发展[2]。为此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大青叶蝉对武威梨为害的研究现状和防治方法,旨在为武威梨大青叶婵防治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生活史及习性

梨大青叶蝉在甘肃武威一年发生2代。越冬卵期长达8个月,翌年4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初期与苹果的发芽和梨树的盛花期吻合,5月上甸进入孵化盛期,6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越冬代产卵高峰为7月上旬。第二代卵于7月上旬开始夏卵孵化出第二代若虫,卵期l5d左右。第二代成虫8月中旬由老熟若虫羽化而成,于9月下旬开始产卵,产卵高峰期约在10月中旬。越冬卵历期210天左右,越冬代若虫和成虫历期及寿命(40~60d)较长。初龄若虫经一天左右即脱皮,以后每隔6~7d脱1次皮,若虫5龄,脱皮5次后即变为成虫,成虫产卵后亦全部死亡[4]。

2 主要寄主及为害特征

在甘肃武威境内普遍发生,为害寄主包括大部分的农作物、果树、蔬菜、果园防风及田间杂草等,以成虫在寄主枝条上产卵为害,由于成虫在枝条上群集活动,使其产卵量大,春天时节若虫孵化,开始为害树木枝条,引起梨树枝条严重失水,引起抽条,甚至导致枝条干枯死亡,严重时可使整个植株死亡[2]。近年来,随着武威梨产业的发展,大青叶婵为害成为制约梨产业发展的主要虫害,为害形式为大青叶蝉成虫在越冬前,以产卵器刺破表皮直达形成层,将卵产于梨树枝条皮层下,形成月牙形状的刻槽,严重时整个树体布满伤口,使得梨树水分蒸腾量大大增加,导致树枝、甚至树体严重失水而死,尤其增加了梨幼树越冬时期的管理难度,严重影响了当地梨产业的发展。

3 发生为害原因分析

3.1 特殊的气候因素使得树体抗性减弱

武威地区冬春低温和干旱等自然现象对树体为害严重,梨幼树根系分布较浅,冬春季发生低温及干旱为害时,根系吸收水分功能受阻严重,加之冬春季风较多,加速梨树地上部枝条水分蒸腾,使得植株严重失水,引起生理干旱,最终导致树体自身抗性减弱,抗病虫能力下降。武威的气候特征多表现为高温、干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大青叶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另外大风天气在河西走廊是常有的自然现象,这从从客观上形成了利于大青叶蝉扩散的外在因素,加之其成虫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进一步促使该虫的大面积发生,给农作物造成严重为害[6,7]。

3.2 有害生物防治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林业生物防治工作与生产环节还存在着脱节的情况,如林业发展规划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多营造混交林、统防统治等措施降低虫源密度,而生产实践中多数情况且忽略这一环节,尤其是许多地方未能做到统防统治,而加速了大青叶蝉对梨树及当地农作物的为害程度。另外,生物防治应是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方面,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多以化学防治为主,忽略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导致生物群落简单,有害生物在短期内大面积发生。

3.3 科技力量不足,资金短缺

一是人才队伍力量薄弱。近年来,武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虽从多方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人才配备力量还是比较薄弱,专业森防及检疫人员缺乏,在苗木调入调出关键时期存在人员紧缺的问题;二是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部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不够,对其防治研究不透彻,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方案,难以做到精准防治;三是梨大青叶蝉检测系统及设备落后,如检疫、检测预报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准确检测到大青叶蝉动态;四是梨大青叶蝉综合防治培训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市-县(区)-乡”三级管理体系中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使得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大青叶蝉综合防治的各项新技术新方法;五是资金短缺,梨大青叶蝉综合防治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预防及统防统治,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很难达到大青叶蝉预期防治效果。

3.4 依法防治的意识不够

虽然国家法律对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控做了明文规定,但是具体操作中缺乏严格的宏观管制制度,使得执行过程中部分措施未落到实处。如部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与个人缺乏相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意识,对林业有害生物防疫法律、法规、条例等知识掌握不透,在森林产品调出调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得有害生物扩散严重,这为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8]。

3.5 监测体系力量薄弱

近年来,武威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测体系建立,也取得一定效果,如当地没有出现较大病虫灾情,但是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体系仍然是制约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环节。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点设置不全面、检测网络不稳定、检测人员缺乏等都制约了当地有害生物检测体系建立,使得森防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当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的数据,难以给科学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在大青叶蝉防治中更是如此,多数情况等发现时已造成严重为害后果[9]。

4 防治对策

在对梨树大青叶蝉的防治中,我们务必坚持综合防治,充分掌握其发生规律,及时了解气候因子,抓住时机,统防统治,认真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力争把大青叶蝉对梨树及农作物的为害降到最低程度。

4.1 农业防治

4.1.1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在梨园管理中,提议多使用有机肥,9月树体落叶前一次性施入有机肥,在3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分别分3次追肥,可适当使用0.2%~0.3%磷酸二氢钾对梨树开展2~3次的根外追肥。因武威降雨量少,水分补给多采用人工灌水,故在 5~7月份时要严格控水,防止积水。

4.1.2 合理间作,减少寄主

通过观测武威不同间作物对大青叶婵为害的影响发现,不同的间作物大青叶婵为害有很大差别,如在梨园间作玉米、小麦、辣椒、甜菜、高杆黄豆、短杆黄豆等作物时发现间作小麦大青叶婵为害最轻,其次为短杆黄豆、辣椒,而间作玉米、高杆黄豆为害相当严重,主要原因是栽植矮杆夏收作物收获时间早,通风透气相对较好,在大青叶婵产卵高峰期时已收获,减少其产卵期的寄生植物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大青叶婵对梨树的为害。

4.2 生物防治

4.2.1 加强检疫检查

春秋季节,苗木流动量较大,要加强林木的检疫和检查,及时除去携带越冬卵的苗木,并集中销毁,严格禁止不合格苗木的调运,防止大青叶蝉通过各类苗木传入和传出。

4.2.2 保护和招引天敌

绒螨、华姬猎蝽、双刺猎蝽、麻雀、蟾蜍、亮腹黑褐蚁和斜结蚁等都是大青叶蝉的天敌,生物防治过程中可按不同虫态选择引入和保护适宜天敌,确保各天敌具有适宜其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确保其顺利繁衍[10-13]。

4.3 物理防治

4.3.1 修剪清园、除草灭卵

一是可采用人工除卵法,如若大青叶蝉已将卵产于树体,可用树枝轻轻在具有月牙刻槽部位按压,破坏其卵,减少虫源基数;二是通过树体修剪,除去带卵量大的枝条,而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不过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烧毁所修剪的枝条,避免其又一次传播,该方法使用的同时可配合挤压所留枝条上零星的卵;三是除草灭卵,杂草是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活动,特别是禾本科杂草,既是大青叶蝉的取食寄主,又是着卵寄主,更应及早铲除,幼虫有在卵孵化点周围的杂草中潜藏的习性,应及时除草灭卵,对于树冠下及其周围的杂草,更应及早清除,以除去该虫的活动栖息场所,防治其在梨树产卵。

4.3.2 灯光诱杀

大青叶蝉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可以在成虫发生严重的时候于幼龄梨园、周边草丛、新建梨园中对其进行黑光灯诱杀,以减少虫口密度,降低产卵量。

4.3.3 涂白、绑缚

可采用粘土、白灰和涂料涂抹梨树树体,涂抹厚度0.2~0.3cm,也可以通过绑缚麦草、塑料等防止大青叶蝉第二代成虫越冬产卵,绑缚高度1.5~2m,具体根据树体大小而定,但是涂抹及绑缚时间一般要在大青叶蝉产卵前进行,否则达不到预期防治效果[13-17]。

4.4 化学防治

一是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集中灭杀若虫,大青叶蝉的若虫多集中于其孵化点附近的杂草上,可利用此习性在树体和周围杂草上喷洒高渗苯氧威30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也可使用其它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以降低虫口密度;二是在9月上中旬,气温开始下降,大青叶蝉进入产卵期。在大青叶蝉成虫产卵前,在果园内收获较迟的间作物及周围的杂草上喷一次杀虫剂(高渗苯氧威30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以减少成虫上树产卵的数量。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注意,要统防统治,集中连片防治,田间地梗、沟边杂草等也要进行喷药。

5 结语

梨大青叶蝉防治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的防治方案,掌握大青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遵循因地制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综合防治。建议在田间操作中应集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方法为一体,适当地增加生物多样性,预防为主,统防统治,力争做到前期降低虫口密度与后期灭杀相结合,将大青叶蝉虫口基数控制在其为害水平以下。另外,要加强大青叶蝉防治专业技术人才配备、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加大相应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才能实现预期防治目标。

猜你喜欢

武威若虫生物防治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重任在肩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