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管教变家暴

2020-03-10盛会

中国火炬 2020年2期
关键词:管教家暴暴力

· 暴力对待孩子是违法犯罪行为

· “棍棒教育”不科学

· 全社会应关注家暴,筑起儿童保护的屏障

“棍棒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孩子偶有顽皮犯错,“家法伺候”是很多人觉得顺理成章的事情。近年来,“虎妈、狼爸”式教育风生水起,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整个社会对于事实上的家暴呈现出认识上的暧昧和游离。

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家法”能不能用?很多家长都很困惑,很彷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归因于人们对于家暴的认知不一。在大多数人眼里,家暴仅存在于丈夫与妻子之间,而家长对孩子使用暴力则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手段。其实,在2016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也该到头了。

防止管教成家暴,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自己的,但同时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家庭暴力的本质,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权利的失衡。家庭暴力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还给他们留下难以消弭的精神创伤,同时还涉嫌违反法律,这种忽视孩子主体性,将孩子看成一个“欠管教”的客体,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说到底就是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的产物。因此,做一个有理性的家长、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知晓家暴的法律边界在哪里,应该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排序。

学校在这方面也责任重大,因为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往往比在家的时间还长。学校如果能养成对于家暴的敏感,很容易发现家暴的苗头。学校应强化对学生的防家暴教育,令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人性化管理,催生孩子们对学校“大家庭”的归宿感,鼓励学生跟老师说心里话,以寻求帮助,真正对孩子“负责到家”。

有关部门也要在以反家暴法来保障未成年人家庭权益的基础上,为防家暴提供充分的人力和经费支持。比如建立由政府部门、民间组织、法律人士共同参与的防家暴委员会;为学校提供专业心理辅导人士,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在社区组织“护童爱童”防家暴志愿者队伍,对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及时“预警”,并适时干预或向有关部门通报;等等。

总之,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家庭暴力,关注孩子成长,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机制,塑造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态度,真正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共同筑就儿童保护的屏障,“家法”演变成为家暴的悲剧就会越来越少,祖国的未来才能免于家暴的恐惧,幸福地成长于阳光下。

(来源 北京晨报《谨防“家法”成暴力》盛会)

摘自新浪网

猜你喜欢

管教家暴暴力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反性别暴力
反对家暴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管教晚矣
暴力的班长
WHERE ARE WE GOING, DAD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