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山歌拓未来
——广东省梅州市关工委倾心关爱农村创业青年

2020-03-10广东省梅州市关工委刘秀玲王海军

中国火炬 2020年2期
关键词:梅州市梅州关工委

广东省梅州市关工委 刘秀玲 王海军

梅州市关工委主任何正拔(左三)深入五华琴江园农业发展公司调研油茶种植情况

连绵的群山层峦叠嶂,碧绿的江河绕城流淌。这里是风光旖旎、山水秀美的梅州,是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关工委把助力年轻一代追梦田园作为时代重任,对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坚持“办班常态化,内容专业化,方式基地化,服务密切化”。到2019年底,全市举办培训班共587 期,近5 万人次参训,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青年筑梦田园

有人说,70 后不想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谈种地。但在梅州,一群青年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关爱帮扶下,扎根故土,筑梦田园。梅江区长沙镇小密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婷,曾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本来,毕业后做个白领,落户城市,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实习时期的一次回乡考察中,她大受触动:“当地农村有种茶的历史和经验,但由于技术、规模和销售等原因,导致茶叶产量少,效益低,很可惜。”她理智地分析了就业形势,决定回乡种茶。李玉婷的父亲为支持女儿创业,不但把自己做生意攒下的钱全部拿出来,还抵押家里的房子申请贷款。感恩于家人的付出和关工委的支持,李玉婷创业农村的意志更加坚决。她带领员工修路架桥、开荒拓土,专业不对口,就请教专家,咨询同行,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如今已踏入创业第11个年头,她仍雄心勃勃,决心扩大茶园规模,营建新的茶厂。

写好“创”字文章

梅州市关工委引导创业青年以本地资源优势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业之路,在不断优化稻米、茶叶、金柚、脐橙、油茶、养猪、养鸡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培育了豪猪、肉鸽、白玉蜗牛等新的产品。尤其在做大做强富硒产业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梅州拥有数千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区域,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长寿富硒高端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不充分利用就太浪费了!”梅州市关工委主任何正拔提出,要引导创业青年做好“硒文章”。2016年10月,第六届国际富硒长寿产业联盟大会及论坛在梅州举行,市关工委争取主办方的支持,组织70 名农村创业青年参加,把培训工作延伸到国际活动中去。近几年,梅州创业青年开发的富硒米、富硒水、富硒茶、富硒酒等,成功打入市场,收获可观经济效益。

对扎根在农村的青年,从创业之初,梅州市关工委就引导他们树立顾客至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绿色发展等思想理念,逐步创造品牌。大埔县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展华,聘请专家制订科学管理方案,引进技术人才,定期培训员工,做到管理统一化、产品标准化,企业知名度节节攀升,成为全国最大蜜柚种植大户。邓展华感慨地说:“省、市、县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为公司健康发展、产品升级、品牌打造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梅州市关工委培训过的学员中,年收益50 万元以上的有1795 户,50—100 万的有389 户,100 万元以上的有196 户,评为县(市、区)以上龙头企业的有118 家。

培养致富“领头雁”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梅州市关工委追求的不是“发一个”,而是要“富一片”,他们极力推动先富起来的创业青年成为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2010年,经过评选,梅州市关工委在全市重点表彰了8 位“创业青年之星”和54 名“优秀创业青年”,印发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召开经验交流会。这些受表彰的创业青年不负众望,自己创业致富之后,主动帮扶周边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受到表彰的兴宁市创业青年陈伟波大受鼓舞,2018年,他销售肉鸽200 多万只,成功入选“2018年度全国百名新型职业农民”资助项目名单,带动当地507 户农民脱贫致富。他还成立“金绿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咨询、技术培训、融资担保、市场营销等服务,到目前为止,共孵化培训2000多名新农人,为36 位新农人提供200 万免抵押低息贷款。

从2014年开始,梅州市关工委在自己定期举办创业青年培训班的基础上,联合市农业局、人社局建立命名了30 家企业为“梅州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培训基地”。到2019年底,这些基地共培训学员7.4 万人次。

打造基层工作者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梅州市关工委在实践中深深感到,在农村只是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有觉悟、有能力、有爱心的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因此,梅州市关工委在培训中坚持立德树人,不仅教授他们农业知识,还引导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追求上进,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增强才干和能力。

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群山环绕,绿水悠悠。柚园里,果农辛勤劳作;广场上,老少休憩嬉戏。谁能想到,这个美丽怡然的村,昔日竟是赌博成风的“问题村”。大黄村的转变,廖建明功不可没。曾在深圳打过工的他,2007年回乡创业种植柚子,在关工委的关注与扶持下,不仅习得一手种植技术,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2011年,他当上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后,更以全村发展为己任,不断地跑金融机构,争取到客家村镇银行服务点落户大黄村。产业发展,村风也随之转变,“赌博村”变成了“信用村”,银行给全村共发放1 亿多元贷款,迄今未发生一例违约,从而争取到梅县金柚产业园项目落户大黄村,使村子的发展又上了新台阶。大埔县银江镇坑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谢志伟,在自己创业并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同时,还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实施村内“路路通”工程,用整整三年时间,让昔日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整洁的硬化道路,村民出行、产品运输都有了保障,村民对谢志伟赞许有加。

目前,梅州农村创业青年中,入党的有641 人,担任村、镇干部的有470 人,担任过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208 人。一支悠扬的山歌,伴随着新时代的节拍,正在梅州大地唱响,唱出了梅州关工人诚挚的关爱之情,唱出了绿色发展、共享福祉的时代强音。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关工委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寸寸山河寸寸金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国内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