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丘凉水湾头“五穴”古墓探奥

2020-03-09张志成游溟

山东档案 2020年1期
关键词:凉水

文·张志成 游溟

潍日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安丘市兴安街道凉水湾头村负责人张金芝急切地告诉笔者,村西有个张姓名人大墓由于筑路取土挖到了夯土层。我们驱车前往,在村负责人引导下来到了墓葬地。墓确实不小,基础由灰沙夯筑而成,呈东西走向,目测大约有十多米长,高约1.5米左右,宽也有2米多,面南五个拱形墓穴,一字排开连为一体,极为罕见。(现在为了保护已用土层进行了覆盖)据说原先大墓像个山丘,坟头高过现在的高速公路,由于过去掘坟盗墓猖獗,加之如今的建设,大墓夯脊裸露在外,墓门全然洞开。

见此境况,不禁为之惋惜。那么此墓何时而建,墓主人又是谁呢?这些疑问不得而知。通过走访座谈了解,据村里知情人说是明崇祯朝名臣张绪伦的“御史”墓。最近,我们又寻着蛛丝马迹,查找到了一些有关张绪伦的史料。其中,清吏部司主事孙廷铨撰写的《文林郎湖广道监察御史张公墓志并铭》记载:“(张绪伦)归不数月竟卒,盖崇祯辛巳(1641年)十二月之十日也,距生万历丁亥九月十八日得年五十有五,配王氏封孺人,先公一年卒尚在殡,公卒之次日,妾韩雉经以殉。以明年四月二十二日同葬凉水湾头。”这与传说中的“一日三殡”是相吻合的,那么为什么其妻王孺人“先公一年卒尚在殡”,又是什么原因“以明年四月二十二日同葬凉水湾头”?为了探明事情原委,深入了解张绪伦的身世、家世及其官宦生涯是解开这一谜团的关键一环。

张煦伦御史墓

张绪伦(1587-1641)字彝叙,号观海,安丘城南门里人,乡人称“侍御公”,民感第三子。少年时和他的兄长嗣伦、继伦都以文章写得好而闻名,在齐鲁人们称北海“三张”。他状貌高大雄壮、美髯,翰墨多以信札、奏章传世。天启元年(1621年)考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初试大名推官,历官开州、易垣、天雄。崇祯十二年(1639)升为湖广道监察御史,继转两淮盐运使。他有胆有识,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管理国家盐运财税的能力,以奖罚分明,执法严峻著称。所著《禹贡注》一卷,《西台奏议》四卷,《淮扬书牍》八卷。事迹传记载《山东通志·人物传》《青州府志·事功传》《大名府志·名宦传》《扬州府志·名宦传》《安丘县志·事功传》《张氏宝墨楼家乘》。郡邑为其三建生祠,五立德政碑。清康熙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贵州巡抚曹申吉诗赞:“先代传遗直,西园想胜游。埋轮青史在,开墅渌尊浮。风雨荒三经,图书冷一丘。嘉谟堪永世,片纸折通矢。”清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前督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王士祯有诗赞:“侍御早登朝,澄清抱遐志。峨峨神羊冠,当道豺狼避。平生慕文成,一书忤诚意。长啸归去来,拂衣遂高奇”。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冬天,他代理镇守大名府时,发现城防守备孱弱,士兵匮乏,他就捐出家产招募士卒,登记造册,选出勇猛的八百人,发给他们铠甲兵器,设置管理器材的官吏,并亲自率领训练演习,从这时大名府的军队比其他郡雄壮。他代理开州时,那里的亡命之徒,在白窑集、连山寺一带,相互招呼着集合起来,揭竿而起,他用计谋擒获叛军头目数人,其余的同党从犯全部解散。这时流寇的祸患已经蔓延半个天下,蜂拥而至,如刮风下雨一样飘忽不定,所遇郡县的官吏有的迎接,有的跑掉,对贼连一支箭也不敢放,而顺德和柏乡两地的治安,都不是他的职责,然而为了忠义,他慷慨的去拯救该地的危难,奋不顾身地抵挡贼寇的进攻,用很短的时间平定叛乱。张绪伦在治理大名府时,原来因犯罪入狱的囚犯,常常被剃去眼眉、头发,以防止越狱逃跑,他对这事很悲伤的说:“囚犯自然按国法处理,怎么能残害他的眉发呢!”请示御史后,令京师以南四郡,全部取消这种做法。

他为官奖励的多,尽量削减酷刑,检举揭发坏人坏事无所避讳,尤其讨厌贪污的官吏,每次审理案件,常常完全按法律办理,虽有权贵从中求请,最终什么也得不到。但他内心慈祥,监狱中贫苦可怜,案情不明,无法判决的,必定尽力为其平反,家庭贫弱自己不能办理的,必定帮助他。不肯因为小事去凶猛苛求,遇事发表议论慷慨激昂,刚正不阿,但办事顺乎民情。因为这样,他受到皇上的器重,但也因此受到同僚的嫉恨,被以治理大名府六年,无所作为为名,拟任主事职务。然而,奏章上报三天后,宫廷派出使者紧急召见他,崇祯帝驾临左中门,当面询问练兵、筹措粮饷的方针方法,奏对符合旨意。崇祯帝又从袖中拿出御制的策问,命他逐条答对,当时殿庭中非常炎热,令两名太监抬着考试用的桌子放在走廊间,答完呈上,很是符合皇上的意图,并赐“上方冰鉴”圣旨和御用水果糕点等。不久,被提升为湖广道监察御史。

张绪伦为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策略,有国威应当伸展,民穷应当抚恤的一道奏章,朝中和外臣都认为是对的。皇上之后又任命他巡视两淮盐运钦差大臣,并当面告诉他说:“两淮扬州的盐税收入天下第一,你接受任命,用什么策略去执行。”公对答说:“惟有剔除弊政,安定民心”皇上接着说:“弊政剔除、民心安定,我就没有忧愁了”。张绪伦一生都以正直办事为自己的责任,又加上感激皇上的信任和重托,曾感慨地说:“我这一生为皇上做事,不知道有其他的了”。明朝末年,财政支出匮乏,宫廷、官府的经费,宗藩们的俸禄赏赐,官吏每月的俸给,将士们的宴会奖赏,灾荒的赈济抚恤,边疆地区的供应,都是依靠赋税的收入供给急需,并且都很急迫。而淮南的大富豪,奸诈的小官吏和巡逻的士卒盘结交错,互相勾结,像蛀虫一样腐蚀商人,弄虚作假,欺骗官府。张绪伦到任后,对灶户商人进行了安抚慰问,梳理利害,精心治理,剔除弊端,风气改变一新。

先前两淮扬州的盐税是全国财税收入的一半,明朝末年,军队因缺乏经费不兴盛,增加盐运收入和赋税的议论每天都有,他认为增加赋税不仅对商人有害,对国家也没有好处,要体恤商人灶户,使民力宽裕,这样国家的经济收入自然富裕。他睿智果敢,遇事不回避、不敷衍,前后上了数十道奏折,据理力辩,奏疏上报全部批准。两淮扬州遇到荒年,饿死的人路上就能看到,他及时下令拿出六千两银子从楚地买粮赈灾,在四门设立粥厂,每日熬粥给饥民吃。另外,把管理运输积累的赋税余额和存在国库里的罚金共七万五千两,全部拿出来帮助官府救济几十万灾民,被救活的不计其数。

明朝末年的祸患形势,究其原因是由于人民穷困,征收赋税太急,驱赶百姓成为盗贼,朝中和外地的大臣,整天考虑谋取利益,盗贼越多,赋税征收越急,日剥月削,以至灭亡。有句话说:“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张绪伦早就预见到了。他巡按两淮时,有个名号诚意伯,叫刘孔昭的人,继承父亲的官位,在长江上操纵士兵,多次纵容爪牙去干那些用奸诈的手段谋取利益的事,毁伤倾轧商人,张绪伦将他的行为论述上奏,皇上诏令立案处理,他逮捕了刘孔昭的同党十几人,审讯追查,取证该团伙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聚敛财物的犯罪事实,最后都依法进行了严惩。诚意伯怀恨在心,打击报复,利用官吏到京城掣签超过期限这个事情,飞快上奏进行污蔑毁谤,当权者又相互串通一气,极力压制排挤他,不容许干事的人安于其位。张绪伦对此上奏进行了申辩驳斥,由于之前积劳成疾,加之心情愤懑,三次上疏辞官,才得以批准回家休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回家不到数月,竟撒手人寰。

张绪伦是一位怀有远大抱负,成就大事业的人,为国家财税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但个人没能留下子嗣,就连自己的后事包括夫人的殡事都置之度外。张绪伦身为朝廷命官,其妻王氏被封为孺人,按照葬制规定,死后要出大殡,但身为御史的张绪论,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没有借此敛财,只是简单的把夫人埋葬了。相隔不到一年,他也去世了,其妾韩氏敬慕他的忠烈和为人,次日自杀身亡追随而去。当时噩耗来的突然,加之天寒地冻,其兄张继伦忍着巨大悲恸,先暂时入殓其弟及韩氏,没有操办殡葬大礼。这期间,张继伦在距离城西七里的凉水湾头为其弟选好墓地,并安排匠人修建坟墓,待到明年四月二十二日,为其弟及王氏、韩氏一起出殡,这就是前文所说“一日三殡”的由来。

说到这里,为什么大墓有五个穴位呢!按常理说大墓应该为三个墓穴,这个问题怎么解释,难道是传说搞错了墓址方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待看到清初朝议大夫、国子监祭酒曹禾撰写的《文林郎湖广道监察御史张公墓碑并铭》,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墓碑铭》曰:“公生于万历丁亥九月十八日,卒于崇祯辛巳十二月初十日,年五十有五,葬于凉水湾头长兄孝廉之墓次,娶王氏先五月卒,妾韩氏后一日自缢以殉公。与长兄俱无子,以次兄之子贞为后。”这里所说的“墓次”,词义是指葬址,而非墓的旁边,也就是说,张绪伦和长兄张嗣伦葬在一个墓里。为了更准确的弄明白墓主人的身份,我们又查阅了张嗣伦有关资料。

张嗣伦(1577-1628)字勉斯,别号绍海,城南门里人,乡人称“孝廉公”,民感长子。他父亲梦见先辈的圣人罗文毅(罗伦)才降生,因此起名嗣伦。万历壬子年中举,在山左夺魁。轶事、传记载《山东通志·人物传》《安丘县志·高士传》《张氏宝墨楼家乘》。他考中举人几乎二十年,房屋没增加一间,田地也尺寸没有拓展,晚年隐居凉水湾头村,种树数十亩,并建了一所读书亭,以田耕读书为生。他从年轻时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孝、敬出名,有“死孝”“鱼树”之美誉,本地的孝顺、友爱风气自他以后日益盛行。清康熙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贵州巡抚曹申吉诗赞:“北海谁高躅,西铭独老成。摘瓜宁抱蔓,烹鲤遂埋羹。辛苦传经业,萧疏薄世荣。只今凉水畔,仿佛读书声。”王士祯有诗赞:“孝廉秉孤尚,幽居妙栖托,山泽混樵渔,心迹憩寂寞,隐几恒据梧,嗒然友南郭,庶几邴祭酒,矫若云中鹤。”

据工部尚书锺羽正撰写的《孝廉张君墓表》中记载:“君(张嗣伦)生万历丁丑八月三日,卒以崇祯戊辰(1628年)八月六日,年仅五十二,葬凉水湾头君故所读书处也。娶曹氏,生一男喜闻诸生,先君卒,一女适诸生马道弘于乎”。另据,礼部尚书刘正宗撰写的《孝廉张公墓志》记载:“公(张嗣伦)万历四十年举人,生于万历五年八月三日,以崇祯元年八月六日卒,年五十二,弟继伦、绪伦葬公城西七里凉水湾头之原。……娶万历癸酉举人、同州知州曹公一鹄女,子一喜闻诸生前卒,女一适万历壬辰进士工科给事中马公从龙男诸生道弘,公没时尚犹未嫁云。”这说明张嗣伦娶曹氏为妻,没有其他妻妾,按照丧葬习俗,一般都是夫妻合葬。既然前文所述,张绪伦“葬于凉水湾头长兄孝廉之墓次”,由此可以推断,此“五穴”墓,应该是张嗣伦与其妻曹氏,张绪伦与其妻王氏其妾韩氏的合葬大墓。夫妻合葬合乎情理,然兄弟及妻妾合于一墓有悖常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仔细想来,兄弟合葬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一个茔地里,墓的等级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按长幼立墓,张嗣伦墓自然要大些;如果按爵位葬,张绪伦墓制级别要高,因此合而葬之是个很好的选择。张继伦分别在1628、1642这两年,具体操办了其兄其弟的丧事,他就是“五穴”墓的关键决策者,不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继伦其人其事。

张继伦(1585-1645)字汉萄,号学海,晚称雪松老人,城南门里人,乡人称“明经公”,善画墨竹,书法尤著。一生博览群书,酷爱临池,初学苏东坡及米芾,后杂以山阴笔法,与人书信,人皆以收藏为荣,名重当时。《学海先生张公墓表》(史称“三绝碑”,济南王士祯表,江宁郑簠书,桐城方亨咸篆额。)赞曰:“先生长九尺,美须髯貌,瞿然以清,嗜读书,淹通经传,诸史旁至,医卜皆穷,其奥书学米芾,勉得二王之神乎!又尝从断蒹所画风竹,萧竦圆劲,节目磊砾,想见其人,非天机清妙不能造也!尝辟书室,空无所有,惟图三代钟鼎盉鬲之属于四壁,蓄一琴,时抚弄以察意,夷然不屑也。”寿光安琪(青士)有诗赞道:“张仲命世才,磊落森千张。文澡冠东州,自负实叔儅。时当龙战期,兵燹迫抢攘。民吏少坚心,大义公独撑。枕戈五夜劳。募士千斤飨。支拄孤城完,功绩贻闾。渠丘万室家,怀德默稽颡。曩贤忠利侯,崇勋纪异壤。书生勤行间,风烈差相仿。既鲜特笔书,又无厚爵赏。循迹古斟寻,慨息生遐想。”

张继伦是三丰公文林郎民感次子,幼有异质,读书数行俱下,手抄一过终身不忘。十四补邑诸生,十八既于痒试必前茅。1627年拔贡入太学,1630年参加山东乡试,主考官很欣赏他的文章,由于文中有很多生僻奇字,被列入副榜备选。有一年遇到恩典拔官,选为县令,他考虑到不是科第出身不足自展,竟然没赴任就职。他与其兄张嗣伦(举人)、弟张绪论(进士)名噪一时,被誉为“老三张”。他年少时与兄弟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他对没有赶上赡养他的父亲感到悲痛,膝前伺候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年纪大了死去,他像孩子一样日夜哭泣,时间长了也不停止。侍奉他兄长像对待父亲一样,兄长病重时吃药吃饭必亲动手,兄长死后他哭的最为悲痛,奉养大嫂二十多年从不怠慢。弟弟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巡视两淮盐政,有个大商人犯了罪,应当依法严惩,他携带很多金银,从千里之外江南来找他说情,想减缓牢狱刑罚,张继伦对着来人生气地说:“我正因为我弟的现任职务勉励他严格执法,难道要他歪曲法律吗?”严词拒绝,不给他通融。弟弟(无后)死了,让自己的儿子(张贞)为他主祀,亲手题写木牌,抚摸着他的棺材说,我弟弟有儿子了,他们兄弟之间品行义气相互一样达到这种程度!

张贞后来曾撰文曰:“孝廉公有子而夭,侍御公竟无子以卒,吾父亦仅生贞一人,孝廉公没时,贞尝未生,贞生而叔父已五十老矣,恒以无子为恨,吾父许以贞为之后,终缘独子。尚在迟回,而叔父厌代,吾父恸悼几不欲生。曰:天怜吾家幸留一线,息忍令吾弟作若敖馁乎!手书木主显考,侍御公而孝子贞,前诺以完,亡何!吾父捐馆舍,贞念茕然一躯,终鲜兄弟在,吾父友爱,性成知有弟不知有己,何难弃一子,以纾手足之痛在,贞则不应以身为人后,而遽怂其所自出也。”王士祯读后感言:“仁人孝子之言,字字令人感动,起人爱敬,此有关名教之文。”李澄中也曾感叹:“……至其本至性以为文,字字血泪,使读者气结声咽而不能下。”

张继伦与其兄嗣伦、其弟绪伦情同手足。从严允肇撰写的《渠丘三张公传》,马长春撰写的《三张先生别传》及丁耀亢撰写的《渠丘三张先生赞并序》,就能看出三兄弟的亲密无间和才华事功。刑部尚书王士祯在三公合传后赠诗曰:“江左推王谢,河北重崔庐。何如河东望,列戟盛簪裾。宰相冠世家,照耀史氏书。岧岧三珠树,挺生海东隅”。另外,王士祯还有诗曰:“张仲(张继伦)实磊砢,纵横放厥词。往往大快意,人必大怪之。泼墨写风筱,落落云霄姿,幽愤语山鬼,此意谁能知。”从诗中就一目了然知道张继伦的处事风格和特立独行的做派。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墓不仅是一座“御史”墓,还是一座兄弟“丰碑”墓。

猜你喜欢

凉水
吃凉水
凉水泉村变了样
运动后为什么不能喝凉水
暖瓶
编程热需要泼凉水——成长如同“马拉松”,家长不应“加速度”
妙趣横生话反冲
寂寞冻成冰
给鱼加点热水
用凉水冲手腕能有效防暑降温
用凉水冲手腕能有效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