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饿死一个人,不荒掉一亩地”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生产救灾中的初心使命

2020-03-09张茜

山东档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救灾节约生产

文·张茜

解放战争时期,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山东地区普遍出现了严重的灾荒,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山东军民积极进行抗战斗争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生产救灾,使百万灾民免于死难。历史无声,档案有痕。山东省档案馆珍藏的一件件革命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那个风雨飘摇、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

天灾人祸,百姓历劫

时光追溯到1947年,中国大地依旧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奋力扭转了战争的车轮,由防御转入进攻。蒋介石发动的全面进攻遭到沉军撤出临朐,国民党军乘机而入。国民党临朐县长关国启与逃亡地主、恶霸及国民党反动官僚纠合在一起,进行反攻倒算,3个月内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干部、群众1993人。血腥推残和反复搜刮导致民不聊生。重打击后,采取了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方针。其用于山东的总兵力达24个整编师、60个旅45万人。国民党军大肆烧杀抢掠,山东全境,除黄河以北之渤海地区及胶东之荣成、文登二县外,没有一县没有到过敌人,人力物力损失比日寇侵占时期有过之无不及。仅盘踞南麻(今沂源县城驻地)期间,就致使沂源县境内多数村庄十室九空。据历山、鲁村、张庄、黄庄4个区不完全统计,被烧拆房屋1.1万余间,被枪杀或病饿而死的群众1100多人,损失粮食82万公斤,牲畜8.8万余头。后华东野战

表一 1946年度山东省灾情统计表

根据1946年度山东省灾情统计表,各地受灾情况已非常严重(见表一)。世事多艰,战争激烈,天公也不作美。1947年7月,济宁地段之运河、泗河泛滥。此后两个月间,运、泗等河及南阳湖多次漫决,济宁、鱼台、金乡、嘉祥等8县受灾,淹没耕地300万亩。9月29日国民党军驻郓城第七十二师,为控制运河以东地区、阻碍解放区南北交通,在黄花寺扒堤决口,黄河洪水由昆山县代庙入运河南流,灌入东平湖,淹村庄56个,淹地8.9万亩。同年,省内局部地区兼遭旱、蝗灾害,致使1947年冬和1948年春出现了全省范围的严重灾荒。天灾偏逢人祸,华东解放军大举反攻以后,人民痛苦虽已减轻,但灾象已成,入冬不久,鲁南、鲁中、胶东、苏北各地灾民达到三四百万。不少地区田园荒芜,十室九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多管齐下,共渡难关

群众利益无小事。1947年冬,中共华东中央局在鲁南召开了扩大的干部会议后,宣布立即停止土改,根据广大群众的最迫切要求,提出“不饿死一个人,不荒掉一亩地”的口号,集中全力进行生产救灾,把这一工作作为山东全党全民的唯一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如调整土地、整理组织、初步整党等,均须围绕与通过这一中心工作进行。确定了这一方针之后,华东局用电报对各地发出指示,并在报上用社论、短评、通讯等形式进行号召,采取了整编运动、缩小机关编制、降低供给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对于减轻人民负担和节约备荒也起了很大作用。

充分的思想与政治动员。引导党员与群众克服对灾荒表示漠不关心,或为严重灾荒所吓倒感到束手无策两种思想。1948年3月8日,中共华东中央局发出《关于春耕生产和救灾工作的指示》,强调“生产救灾是目前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或共产党的委员会,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可以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那就是毫无党性毫无群众观念”。又指出要“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人民好勤务员的精神,拿出全力来把今天群众最迫切要求的这件大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对每个党员和干部的党性和群众观念是最好考验”。强调走好群众路线,一般区村干部大都能与群众同甘共苦,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注意寻求群众中现有的生产救灾办法,倾听与研究群众的意见,发扬他们的好意见好办法,说服他们改正坏意见坏办法,并领导与组织他们解决其独立所不能做到的事。为了消除群众对发展生产的顾虑,积极宣传党的土地政策和阶级政策,又向群众反复说明生产发家、劳动致富是光荣的,是共产党保护与奖励的,只有以封建剥削发家、以贪污致富的人,才是共产党坚决反对的。

制度和政策保障。在生产救灾中,华东局提出干部按级负责的办法,在某一行政专员区发生饿死人和荒掉地的现象,地委和专员要负责任;某一县境发生饿死人和荒掉地的现象,县委和县长应负责任;在区里发生饿死人和荒掉地的现象,区委和区长应负责任;如果机关部队驻地发生饿死人和荒掉地的现象,则该机关部队要负责任。良好的组织准备也至关重要,以农会或其他群众团体为基础,普遍组织生产救灾委员会或生产救济会,发动群众,按自愿结合,等价交换及争取消灭全村荒地三原则,组织全劳动力、半劳动力、牛力、畜力,建立各种劳动互助组织,几乎将所有能生产的人力都组织到生产大军中来。土地政策方面,在不许荒掉一亩地的口号下,解决土地悬案,初步确定地权,将土地过多者抽出一部分配给地少者,将部分未分、或分而不公、或分而地界不明与分后业主流亡的土地,加以明确处理。

省吃俭用,厉行节约。节约不但对备荒十分重要,而且对增加社会积蓄、扩大农民再生产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中共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干部帮助群众制订节约备荒计划,特别应提倡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经管家务。同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率先垂范,厉行节约,以便真正做到自上而下地推动与领导群众的节约运动。194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为减轻人民负担节约备荒的八项禁令》,提倡省吃俭用,一切生活要向雇贫农看齐;禁止摊派,禁止一切额外负担;停止扩军,今后非经军区、省府决定,不得再动员参军;禁止贪污浪费、耗失公粮公草等,并对八项禁令的执行情况经常检查,违反禁令的给予严厉处分。仅隔数日,1948年1月1日,山东省政府布告提出《关于生产节约渡春荒的十项要求》,明确“要冬天‘吃糠咽菜’省粮食,不要来春种地干活无粮吃;要机关部队业余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不要群众慰劳一粥一饭 ;要家家省吃俭用发展生产,不要今天吃喝不顾明天”等十项要求。

主抓生产,救济为辅。救灾的方针是以生产为主,结合救灾;以群众自救、社会互济为主,辅之以公家协助;强调用恢复和发展生产来克服灾荒,把政府发放的粮食与资金叫作生产粮与生产资金。通过深入农村调查了解灾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灾情,采取不同救济办法:如山区着重以工代赈,运输粮食;平原区着重以工代赈,挖河修堤等。由政府及机关拨出的救济粮食与资金,均不采取个别散发的慈善救济方式,一律作为灾民的生产资金。冬季农闲时,普遍发动人民副业生产与运输事业;春耕来临时,便发动群众进行生产。《关于生产节约渡春荒的十项要求》里就要求“要家家早种春菜顶粮食,不要到时缺粮无菜后悔迟”“要场园春地分期多种菜,不要青黄不接短期又成灾”“要多种春麦、方瓜、春棒子,不要二麦短收不接秋”。

194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关于为减轻人民负担节约备荒的八项禁令》 (山东省档案馆馆藏)

节节胜利,势不可挡

时间推进到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人民解放军打垮了敌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战略进攻中节节胜利,越战越强,战争的主动权业已掌握在解放军手中。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在精神上鼓舞了灾区人民,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生产自救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为生产救灾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根据1948年6月山东各地区荒地及消灭荒地的数目统计表,1948年初各地荒地数量为鲁中241741亩、胶东565000亩、渤海827711亩、鲁南180000亩、滨海240000亩,合计2054452亩,经过全力生产救灾,荒地数量半年锐减67%,“不荒掉一亩地”取得丰硕成果。据1948年7月10日档案《华东生产救灾经验总结》中所述:“曾经惨遭蒋匪蹂躏的山东解放区人民,在中共华东中央局正确领导下,在过去半年内全力进行生产救灾,安全渡过了今年的严重春荒。在生产救灾过程中,全区调剂了近百万亩土地,消灭了一百五十万亩以上荒地,恢复了一部分群众的生产工具,为今年秋收秋种打下较好基础。由于全区党政军民节衣缩食,深入下层,积极帮助与组织群众生产,具体解决群众困难,群众生产积极性因之大大提高,军民关系、区村干部与群众关系因之大大改进,干部思想的改造与农村整党工作,亦获得初步成绩。”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的生产救灾工作在党的号召和指导下,在党政军民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生产救灾总任务,克服了困难,度过了春荒,恢复了生产,消灭了大部分荒地,稳定了人心,百万灾民免于死难,打下了进一步恢复与发展生产的基础,也为华东地区的解放奠定了物质和政治基础。国民党人不得不感叹“共军百万易抵挡,就怕整党和救灾”,生产救灾成效可见一斑!

1948年1月1日,山东省政府布告《关于生产节约渡春荒的十项要求》(山东省档案馆馆藏)

斯史如川,档案为凭。回望历史,尽管雄关漫道、风云际会,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改,心志不移,信仰不泯。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地位,中国共产党便有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力量源泉,能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必将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救灾节约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节约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节约
节约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