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青少年反邪教渗透的路径思考

2020-03-08黄颖陈前方丹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

黄颖 陈前 方丹

摘要:国家向来重视对邪教组织的防范,因为邪教组织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也会对参与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学校一直是邪教青睐的渗透对象,部分好奇心强烈、辨别是非能力弱的青少年对邪教的诱导难以抵御。针对邪教对青少年利用社团、互联网平台和宗教外衣开展渗透活动的特殊性,建议家长、学校与社会共同发力,全面防范邪教对青少年的渗透。

关键词:青少年;反邪教;路径

一、邪教的本质

邪教是指假冒宗教名义并带有巨大社会危害性的极端组织或邪恶势力。邪教与宗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邪教与宗教的联系主要在于形式都为教派,产生大多源于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人需要寻求精神方面的寄托和情感方面的宣泄。因此邪教通常会借用宗教外衣进行伪装,少部分邪教更是由部分缺乏正确导向、缺少监督和管理的宗教在漫长的历史中演变而来。邪教与宗教的区别主要是宗教信奉的是真善美,教人向善,符合道德和法律。而邪教则对组织内的头领进行神化,对教徒进行哄骗和欺诈,违背道德和法律。

二、邪教对青少年进行渗透活动的特殊性

(一)利用社团形式,秘密开展邪教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是青少年学习之余锻炼才能、开阔视野的有效载体。学生社团形式多样,且大多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织成立,管理较为松散。邪教利用学校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成立或渗透进部分学生社团,披着兴趣的外衣吸引青少年加入。在社团常规活动外,通过举办邪教活动或对青少年骨干进行游说,诱导部分思想薄弱的青少年,将其秘密发展为邪教成员。

(二)利用网络平台,秘密传播邪教理论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相比,新一代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多样,获取信息的方便性和时效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也给不良信息提供了藏身之所和增加了信息筛选识别的难度,对少部分分辨能力弱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受到邪教组织的不良影响。邪教利用国外网页、微信、QQ等传播渠道,秘密向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弱的青少年传播邪教理论的案例屡见不鲜。

(三)利用宗教外衣,秘密进行思想控制

1995年至今,我国认定的邪教组织共有23个,其中冒用佛教名义的有5个,利用基督教名义的有18个。可见为了提高可信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邪教在传播渗透时,通常都会冒用合法宗教的名义和套用合法宗教的内容。邪教组织正是利用青少年思想多元化的特点,大力鼓吹信仰自由,对宗教经典文本进行重新建构,迷惑青少年加入,进而进行思想控制,让其成为邪教发展的傀儡。

三、青少年反邪教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惩戒权的丧失

在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下,小部分职业道德缺乏的教师案例让群众形成对教师群体实施教育惩戒权的负面印象。且在师生冲突的处理上,学校和社会都倾向于让教师处于弱势,导致教师在管教学生时,不自觉会去寻找一种职业安全感,只注重教书,不敢育人。面對学生的违规行为,敢于进行严厉批评、适度惩戒的教师越来越少。规矩意识淡薄如果得不到及时教育,学生对教师没有敬畏心,过错行为很容易得到强化,给予邪教可乘之机。

(二)对反邪教工作认识不到位

目前部分学校对反邪教工作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学校师生在校接受的相关教育较多,对邪教的识别与抵制能力较强,不会轻易受邪教渗透。对反邪教渗透工作紧迫性的低估与不重视,导致责任人在日常工作中忙于事务性工作,对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产生应付心理;二是认为反邪教工作政治性强、难度高,开展方式难以把握,应全部交由政治工作人员负责,学校教师只负责日常教学,不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以上两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会引起反邪教工作的滞后,使反邪教工作开展困难。

(三)反邪教工作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学校的反邪教工作仍是采用开会布置、层层压任务的方式开展,简单粗暴的工作机制带来的后果是基层人员工作压力巨大,疲于应付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注重留痕而不注重实效。实际上,对防范宣传、日常监督、排查处理如不能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反邪教工作的滞后,增加邪教渗透的可能性。

四、青少年反邪教渗透的现实路径

(一)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开展反邪教工作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如果对青少年的不当行为不及时纠正,青少年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就会逐步衰退,给邪教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对子女实行快乐教育,不再认可教育惩戒是一种必须手段。因此当独生子女成为父母时,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教育方式和自我意识会在新生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强化,更不认可教育惩戒。实际上,教育惩戒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只要科学规范地使用,对于预防和纠正学生不当行为有良好的作用。要让教师敢于行使教育惩戒权,就要加强家校沟通,在社会、家长、学校间达成更多共识,即适当的教育惩戒不是非人道、反人类、落后的教育方式,而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家庭和学校互通信息、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反邪教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才能站稳阵脚。

(二)学校各部门形成反邪教齐抓共管局面

在与邪教的斗争中,必须在学校层面整体谋划,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师生共同投身于反邪教工作中。将反邪教工作任务细化分阶段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而不是单纯依靠政治工作者和班主任来开展反邪教工作。特别是在青少年的兴趣团体管理上,可以由各级团委牵头,各部门共同合作,从设立审批、活动开展、人员审核各方面进行引导与管理,防止邪教组织的渗透。学校同时要发挥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学科专家学者的作用,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青少年进行邪教反渗透教育。只有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反邪教工作中,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各部门间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才能有力地推动反邪教工作走向精细化、科学化。

(三)社会与学校合力共建意识形态阵地

邪教的魅惑性在于,它的内容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把错误的价值观通过现代化路径包装成“真理性知识”。要消除邪教的魅惑性,除了要澄清它的谬误,还要主动出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以消除其存在的精神基础。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用不断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抵制邪教的隐秘宣传、文化渗透和商品输出。第二,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学校内鼓励开展“正能量”“主旋律”文化活动,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占领学校各文化阵地,为反邪教工作提供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任伟.民族地区邪教问题与反邪教机制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2]陈奕帆.邪教文献研究分析——基于CNKI(1980-2015)数据[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28(05):105-111.

[3]杨俊.青少年易误入邪教歧途的心理分析与防治[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18-20.

[4]伍丹阳.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防范邪教渗透侵蚀的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6):17-18.

[5]王海诺,刘帅.高校防范邪教渗透问题研究[J].科学与无神论,2019(05):47-51.

[6]涂建华.新时代邪教的特点及反邪教研究的方向[J].科学与无神论,2019(05):43-46.

[7]王玲霞,杨菲.新时代网络宗教发展态势与治理机制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0(03):55-59.

[8]于飞.充分发挥好学界在邪教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科学与无神论,2019(02):54-58.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Amazing benefits of playing sports for teens 青少年运动的益处
Minor Offense
青少年一周饮食计划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