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地”院长张定宇:何惧生命渐冻拼来山河无恙

2020-03-08古泉

知音·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张定宇无国界战地

古泉

2020年2月6日,湖北省人社厅和卫健委给予张定宇记大功奖励,表彰他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自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转入该院以来,他和全院60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殊不知,他本人是一名绝症患者,而其深爱的妻子也在战“疫”火线上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

医者仁心:白衣伉俪大爱无国界

2011年除夕,武汉市第四医院护士程琳刚刚下班,便接到了丈夫张定宇从巴基斯坦打来的国际长途:“新年快乐!”程琳笑着说:“你在国外,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远隔千山万水,夫妻俩只能在电话中互道珍重……

1986年,23岁的张定宇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之后,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工作。浓眉大眼、个性淳朴的张定宇,工作勤奋踏实,深得同事们认可,也赢得了姑娘程琳的芳心。5年后,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程琳便发现,张定宇就是一个工作狂。工作认真细致不用说,而且非常追求效率和速度,加班成为常态。因为做菜水平一般,加上经常加班,做饭的事主要由妻子承担。张定宇乐得给妻子打下手,吃完之后洗洗锅碗。

二人世界的时候还好说,有了孩子之后,每天晚上要喂奶、换尿片,自己白天也得上班,程琳也会有身心俱疲的时候。可每当她看到丈夫风风火火的样子,到了嘴边的埋怨话,又咽了回去。

1997年的一天晚上,待孩子睡着之后,张定宇告诉妻子:“院里组织医生援助阿尔及利亚,我报名了,已经被录取。”程琳愣住了。见妻子沉默不语,张定宇急了:“你我都是医护人员,记得我们医护人员当初的誓言吗?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

“好了好了,这些大道理我都懂,可咱们的孩子还那么小……”程琳很想这样说,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你去吧,家里有我”。张定宇高兴极了。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妻子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得侍奉年迈的公婆,自己的工作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张定宇顺利完成了援助任务。

2008年5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张定宇当晚又说有事和妻子商量,程琳说:“啥也不用说,我知道你要去救灾。快去吧,家里有我!”张定宇成为援助四川的湖北第三医疗队负责人,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便率队赶往了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在救灾过程中,张定宇正式了解到了“无国界医生”这一组织。当时,无国界医生也参与了救援,给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进一步坚定了张定宇“医者仁心,不分国界”的理念。

无国界医生招募志愿人员的过程极具竞争性。除了医术外,必须要会流利的英语或法语,还要有热带病学的基础知识。要有承受压力,适应紧张和恶劣环境的能力。已取得麻醉学博士学位的张定宇,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测试,成为中国内地第二位“无国界医生”。

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他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个剖宫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又一个新生命诞生。而此时,已是凌晨4时15分。

张定宇刚刚换下工作服,又有一位产妇胎盘早剥、出血,需要紧急剖宫产。输液、给氧、麻醉、手术……胎儿终于出来了,却没有心跳。心脏按压、吸引、气管插管、给氧,一阵忙碌后,手术室里又一次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

其时,远隔数千里之外的中国,正是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神州大地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完成当天的最后一个手术之后,疲惫的张定宇拿起电话,打给了在武汉的妻子程琳。夫妻俩用打电话互道珍重的方式,度过了一个特殊的除夕。

放下电话,程琳悄然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争分夺秒:渐冻的生命也要发光

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张定宇无论在第四医院工作,还是担任武汉市血液中心主任,工作都非常投入。基于其出色的表现,2014年,51岁的张定宇调任金银潭医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

调到金银潭医院没多久,张定宇就感觉到双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了,走路不是太灵便。一向健壮的他起初丝毫不以为意,认为可能是年纪大了,腿脚自然不如年轻时候那么灵活了。

2017年,张定宇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参加会议的各地医学专家有很多,其中一名和张定宇关系不错的专家,见他走路一瘸一拐的,便觉得有问题。专家询问了基本情况,又仔细地查看了张定宇的双腿,而后神色严肃地说:“老张,我觉得,你这不是年龄大而导致的腿脚不便,是有疾病!”对工作细致但对自己马虎的张定宇大手一挥:“没什么大不了的。”

张定宇并没有将专家的判断告诉妻子。和程琳结婚20多年了,自己对工作的投入远比对家庭的照顾要多。他自觉亏欠妻子,更不想讓妻子为他的身体而担心。

然而,疾病不会因为人无视或者轻视它而不存在。2018年10月,张定宇除了行走不便外,还渐渐地感觉到了骨骼肌没有力气。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张定宇问诊神经科的专家。

这一次,结论出来了:张定宇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渐冻症。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渐地,就会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

更重要的是,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延缓。即使治疗得当,病人也最多只有10年左右的生命。

尽管张定宇特别想瞒着妻子,可他忘了妻子也是医护人员,她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实情。那几天,程琳整日以泪洗面,她想不通,一直兢兢业业、救死扶伤的丈夫,为什么会得上这种绝症?

张定宇起初也是很沮丧的。他在乎的倒不是自己的健康和为时不多的生命,而是还有很多他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比如,相比很多综合型的大医院来说,金银潭医院这个传染病医院,不仅令人望而生畏,而且其不算丰厚的报酬,也很难吸引年轻的优秀医学人才加盟。张定宇担任院长一职后,与党委书记王先广一起,就如何留住现有的医务精英、如何招揽更多的人才,殚精竭虑,想了很多办法。有一些措施已经明显见效。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自己这只“带头雁”却受了伤,要掉下去了,这怎不让他伤心?

此后的时间里,每次做饭时,张定宇仍然会给妻子打下手,但汤汤水水的东西,他再也不碰了。他担心重心不稳的自己摔跤,更担心自己摔倒后妻子那心疼又无助的眼神。

一天晚上,月朗星稀,夫妻俩在自家小区内散步。望着星空,张定宇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医学博士,感慨地说:“我将来的生命状态无非就是这样的:起初几年还能行走,能够做事;渐渐地,我就只能坐在轮椅上,由你推着我走了;然后,我就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再往后,我只能通过眨眼睛和你交流,我相信你看得懂我的眼神;最后,只能通过往我胃里输送营养维持我的生命……既然知道了我自己未来的状态,就没有什么好沮丧的。抓紧时间,呼吸每天的新鲜空气,享受每一天的阳光!”

除了妻子之外,张定宇只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一个人,那就是金银潭医院的党委书记王先广。王先广劝张定宇尽早治疗,不要太累。但张定宇说:“本来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您就让我多做点事吧,能做多少算多少。就是有时候上楼梯的时候,我怕站不稳,您如果在场,就扶我一下。”王先广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他知道自己搭档的个性,也许充实的工作状态,才是治疗张定宇疾病最好的方案。

并肩“战疫”:铁血拼来山河无恙

乐观的张定宇就这样将自己的病情一直隐瞒着,然而,一场突其如来的风暴,最终让他的隐疾曝光了。

2019年12月初是每年流感暴发的关键时期,张定宇和妻子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流感的事情好不容易告一段落,另一种病毒杀气腾腾地扑面而来。

12月29日,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凭着多年在传染病领域的专业经验,张定宇感到这个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护人员加大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进行检测。

科学家团队从分离样本中,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面对这种新的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

在夜以继日的诊治中,该院医护人员发现,他们以往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很快,这种药便在金银潭医院率先用于治疗。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陆陆续续来到了武汉,协助武汉共同研究疫情。其中一部分专家,是张定宇极为尊重的老前辈。开完病情分析会后,出于礼貌,张定宇需要将他们从楼上送到楼下,可是,他的臀大肌已经开始萎缩,扶着楼梯下楼送行,很可能栽倒在地,还不如不送。

于是,张定宇在病情分析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将自己身患渐冻症的实情说了出来。600多名同事,这才知道,走路虽然颠跛、但做事仍然风风火火的院长,原来已身患绝症。

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此时,全院上上下下所有医护人员,都参与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击中,张定宇也不顾一切与死神争分夺秒地抢人。

那段时间,张定宇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三四点钟,六点又准时起床工作。多数时候虽然回了家,却没有时间与妻子交流。

2020年1月13日,已经连续数天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张定宇,接到了妻子程琳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传来妻子轻声的啜泣声:“老张,我拍了CT,又做了核酸测试,已经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张定宇感觉脑袋轰的一下,有些站立不稳。十几天来连续奋战的他,本来就已经疲惫不堪,妻子不幸感染的消息,差点成为压垮他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你住院了没?已经住下了是吧,那就先住着。等我忙完手头上的事情,马上就去看你!”张定宇挂断电话,定了定神,又一瘸一拐地向病房跑去。

1月15日凌晨一点多,处理完当天的最后一件事后,张定宇决定去妻子所在的医院看望她。

因为已是凌晨,商店全都关了门,张定宇就这样两手空空地走在前往医院的路上。隆冬的武漢街头空无一人,寒气凛凛。走着走着,张定宇突然感觉脸上滚烫,那是止不住地往下淌的泪水。张定宇在内心默默地算了一下,他与妻子结婚已经28年了。28年啊!他们拥有那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他们有着那么多共同救死扶伤的经历,他们还计划着退休后,春赏樱花,夏游东湖,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的生活。可如今,她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病倒了。

在妻子所就诊医院的病房里,张定宇坐在妻子的病床边,默默地看着她。本来想说的千言万语,到了此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眼看时针指向了凌晨两点多,程琳赶丈夫走:“你早晨还要起来上班,整个医院的人等着你指挥,那么多病人等着你救呢。你快回去吧。我没事的。”带着对妻子深深的歉疚,张定宇继续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前线。经过努力,一批又一批患者康复出院。1月31日下午5点左右,20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从金银潭医院集体出院,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15岁。

与此同时,张定宇的妻子程琳经过治疗,已经痊愈出院。2月2日,张定宇忙里偷闲地给妻子打了个视频电话,告诉她自己还得忙一段时间。

视频里,程琳笑着说:“我还不了解你?你快去忙吧,我在家里好着呢。”

看着妻子已经恢复红润的脸,一向严肃的张定宇,咧开嘴笑了,笑得很开心……

编辑/戴志军

猜你喜欢

张定宇无国界战地
同在蓝天下 救援无国界
与时间赛跑的张定宇
程琳:我崇拜张定宇,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与时间赛跑的抗疫英雄
——张定宇
与时间赛跑的抗疫英雄
——张定宇
救援无国界,志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战地女豪杰
“战地玫瑰”养成记
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现场见闻
战地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