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基层探索

2020-03-08徐爱好王慧军

行政与法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文化

徐爱好 王慧军

摘      要: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引领是时代要求,产业兴旺是重点,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大数据是技术支撑。近年来,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依托传统产业积累、城乡结合部地理优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优势等,抓住机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走出了一条从“保姆式管理”到 “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天津市乃至其他省份同類型农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  键  词: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乡村传统产业;乡村传统文化;乡村治理体系;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2-0054-08

作者简介:徐爱好(1982—),女,河北衡水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基层政府管理;王慧军(1965—),男,天津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五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指导,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1]《规划》指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因此,新时代如何按照《规划》要求,在总结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提出可操作性措施和建议,挖掘乡村振兴内在和外在资源,促进乡村振兴阶段性发展,既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3]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东临京津快速路,西傍北运河,南接沙庄村,北连拆楼村,与国家级的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隔京津快速路相望。近年来,依托于京津走廊地理优势和北辰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双街村党委领导班子按照党和国家政策要求,突破思想局限,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抓住历史机遇,从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到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工业园建设以及消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使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从“保姆式管理”到“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天津市乡村振兴成功典范。截止到当前,双街村常住居民人口约1.2万人,包括户籍人口627户,共计1651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双街镇双街村不断承载着当地乡镇发展需要的居住、就业等更多的社会责任。2019年,双街镇双街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双街镇双街村作为一个近郊农村典型代表,总结其乡村振兴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天津市乃至其他省份同类型农村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依靠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引领是时代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职能。[4]乡村社会的自发性、独立性和分散性使乡村自身力量的成熟发展需要寻求政党力量的引导和规范。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成败主要体现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上。[5][6]具体体现在:能否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使党组织每一位成员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能否坚持问题意识和导向,及时有效地破解乡村振兴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否有效带领、引导不同治理主体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治理新格局,发挥整体效应;能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当地农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近年来,城镇化、市场化给双街镇双街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大批农民进城就业,农村出现了村庄“空心化”现象,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农村发展现状?”“其他省份经验能否复制?”“产业创新失败了怎么办?”对此,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工作上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农民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持怀疑态度,对村里的工作不认同、不支持、不参与。双街镇双街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整合村内外的力量和资源,形成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巨大合力和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组织优势。注重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了一支自身综合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成为了农民的主心骨。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升为当地农民服务的能力。2018年,双街镇双街村完成了村委会主任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选举,选拔出了政治上坚定,工作能力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基层领导干部,带领双街镇双街村的农民共同致富。同时,向全国招录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优化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双街镇双街村坚持“能人干事、依法干事、干净干事、团结干事”的原则,以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为导向,培养选拔干部。先后健全完善了目标责任、民主评议、党务公开等41项规章制度,使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村集体献策献力,谋智慧,想出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除因年龄因素外,班子成员连续三届全部连选连任。

双街镇双街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借鉴:一是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并狠抓落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政策精神,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农村倾斜,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真落地、见实效。二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和考核管理、发展、保障等易于操作的有效管理机制。三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抓好党員队伍建设的“入口”与“出口”,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四是强化党员队伍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坚持政治思想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定期培训与常态化学习相结合,把学习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才能引导社会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汇聚。[7]乡村产业兴旺要彰显自身特色,兼顾融合发展和错位发展战略,避免产品积压,形成产业竞争力。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产业引入、生产方式和展销模式的差异化布局,发展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带动乡村振兴,进而走出一条符合本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8]双街镇双街村在发展之初,面对农民不支持、不参与的现实,主动采取“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农民”的发展模式,让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如在葡萄主体公园建设过程中,采取由合作社负责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品牌形象等系列措施,形成“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农民”的发展模式。双街镇双街村规定:全村年满十八岁的农民可作为股民加入合作社,每个农民只需交纳股金一万元就可获得七分地的管理权和利润分成。合作社统一购买葡萄桩和葡萄架,耕种完成后交给农民并定期统一施肥,无偿进行技术指导,农民只需要进行日常的掐尖儿、锄草等管理工作,待果实成熟后,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保姆式管理”发展模式使农民利用闲余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依托本地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双街镇双街村在深入发展集体农业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城郊经济和机械化经济,奠定了良好的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积累了集体经济发展原始资金,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发展现代工业园。凭借国家级的北辰科技园区坐落在该村的地理优势,双街镇双街村利用科技园区退还的部分占地费,在园区内购地,投资建厂房,“筑巢引凤”,出租厂房招商引资,先后开辟出三个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66.67公顷,使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000余万元。近几年,双街镇双街村瞄准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种源农业、养殖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相继建立起食用菌种植生产基地、灵芝种植园、草莓园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葡萄主题公园、温室花卉繁育、特色蔬菜大棚及水族馆等旅游观光产业体系,先后荣获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同时,围绕农民生活所需和新型社区改造项目,双街镇双街村以“小城镇”作为发展目标,借助北运河沿岸综合整治的契机实施旧村改造,注重发展楼宇经济,带动周边金融网点、大型超市、服务网点、商业店铺的发展,在完成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既吸引了大量农民回家创业,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双街镇双街村社区周边具有餐饮店、便利店、大型超市、菜市场、旅游、维修店、照相馆、邮局、健身等十余种业态功能,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程度。

双街镇双街村因地制宜,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培养了职业农民,壮大了传统产业规模,开拓了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双街镇双街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启示:一是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激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发展初期,为了消除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顾虑,通过加强对农业产业合作组织的管理,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对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来。二是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方案”的原则,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树立城乡融合互动、村镇融合理念,科学认识、评估乡村振兴资源优势(土地、交通、河流、农作物、工业、区位、文化等),找准乡村振兴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农业,如精品型、科技型、休闲观光型、文化体验型农业产业园等。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契机,突破传统产业在一定范围内自我供给、自我服务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市场、企业、农民搭建桥梁。对市场环境按照不同人群、不同时间需求进行细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提升农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四是持续在广大农民中间开展各类农业科技教育、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培育职业农民,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换言之,乡村振兴需要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资源,构建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科技下乡、定点帮扶等各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用农业科技理论武装自己,实现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

三、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已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价值观变得复杂多样,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有所降低,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新时代城市和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保障。[9]农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乡村文化只有面向农民,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民提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引。乡村文化振兴的最终结果要用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衡量,要用每个农民个体切身感受和乡风文明来衡量。

双街镇双街村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因漕运而兴的运河文化,既有北方的粗狂豪爽,也吸收了南方的细腻柔美,形成了南北兼容的特色。其依托运河文化,按照“开发一条河,建好一条街,修缮一座古屋,讲好一个故事”的要求,构建了具有“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农村新型文化体系,使当地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渐提升了文化品味和水平,增强了文化自信。如在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建成了文化历史展览馆、石雕艺术博物馆、多功能活动中心、紫御文化公园等文化场所。其中,紫御文化公园内部还制作了《弟子规》、二十四孝图等国学经典著作展示铜板,以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礼节、家德家风。同时,建设了仿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商业街,充分展示漕运时期北运河沿岸的街貌风情和民俗文化,为营造向上向善的淳朴民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重视扶持乡村文化组织发展,注重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宣传、引导作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开展高跷会、评剧、样板戏等表演活动,成立当地健身团、戏曲班、八极拳武术协会等团体组织;先后承办了全国迎奥运舞狮花会、华北地区传统武术大赛和天津市中小学乒乓球赛等大型文体活动。通过扶持乡村文化组织发展,举办民俗活动,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提高农民参与的能动性、创造性尤为重要。[10]双街镇双街村文化振兴带来的启示:一是因地制宜,合理挖掘乡村地域特色资源,通过“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打造乡村文化服务阵地。当前,一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普遍缺乏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平台,为此,应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让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展示有处可寻、有处可去、有处可得。二是组织专门人才重新挖掘和整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比如通过走访乡村老人、整理古籍、探寻古迹、编撰村志、建立博物馆等方式,增强农民对乡村本土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培养一批文化骨干、挖掘一批文化能人,发挥他们在文化振兴中的带头、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三是积极推动乡村自组织发展。乡村自组织能够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将文化创新与文化资源挖掘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教育、现代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教育之中,并将其作为乡村文化价值重构的基本指导原则,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特别是由于兴趣而成立的乡村文娱自组织,成员利益与组织利益是高度统一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高度吻合,组织活动的开展具有自发性、内生性,组织活动既有利于内部成员的文化认同以及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引导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行动中。

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振兴离不开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化解乡村社会矛盾,实现乡村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础。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实现乡村善治,必须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大机制,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构建乡村自组织、农民、退休返乡人员等多主体参与的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自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充分发挥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作用,发挥农民的智慧,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法治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根本保障,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遵法守法;依托德治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自觉传承和发扬传统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功德。

双街镇双街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鼓励和促进多主体协同共治,使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注重推选各领域的贤人、能人干事,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他们参与乡村事务治理提供岗位和渠道,积极发挥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组织、示范和引领作用以及道德影响力。双街镇双街村党组织重视农民自治,先后主动多次召开农民代表大会和全体农民大会,征求意见,修订并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激发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双街村村委会通过“陕气入(北)辰”工程为农民提供配套天然气设施;建设供热站,为农民集体供热;建立污水处理排水工程,处理农民及其他园区生活污水;成立保洁公司,负责双街村及周边社区的物业、垃圾清理和厕所清扫及道路绿化工作;投资建成的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建立了入学奖励制度,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一次性奖励;建立了养老退休金制度和城镇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险参保率、合作医疗参合率、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符合政策计生率“四个100%”。

乡村的有效治理依赖于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事务多样化和治理制度科学化。[11][12]双街镇双街村多元主体社会治理机制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双街镇双街村加强乡村治理的启示:一是从治理主体多元化角度遵循“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吸引和激励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明确村“两委”职责,规范用权行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领导作用;鼓励宗族、乡贤(传统乡贤和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管理、教育与服务工作,拓宽参与渠道,发挥其组织、示范和引领作用;[13][14][15]为离退休人员、大学生等群体回农村创业就业制定支持性政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二是从治理制度科学化角度构建科学的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培养农民树立法治观念,让农民自觉信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参与到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中;充分发挥现代乡贤的作用,重视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在德治建设中的功能,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包括农民代表会议、農民会议等,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了解和回应农民诉求,以实现乡村公共利益最大化。三是从治理事务多样化角度促进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范围逐渐拓展,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农民所需,从农业管理水平提升到旅游经济发展、农民充分就业、社会保障、乡村老年人福利待遇改善等,逐步扩展乡村治理的边界,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每一位农民。

五、充分利用大数据,强化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

实现乡村振兴,大数据是技术支撑。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与国家大数据战略相结合,用好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突出强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举措的重要性。[16]新时代,大数据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如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增强了农民学习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扩大了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双街镇双街村注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17][18]

双街镇双街村充分发挥“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优势,带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产业生产和销售的双向延伸,如开拓了农村观光旅游服务业、农业科技教育服务业,利用农业发展旅游业和农产品技术教育与培训。通过举办葡萄文化节创建了全国首个“微博村”,采用电商营销模式“让葡萄爬上网”,将双街镇双街村的葡萄销往全国各地。双街镇双街村利用大数据促进乡村振兴的启示:一是加强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筑牢乡村大数据发展战略之基。即推动互联网络在农村全覆盖,加快农村地区数字化农业、智慧农业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先发优势,打造农村网络升级版。搭建“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企业+基地+网店”“协会+合作社+网店”模式,破解农民与市场对接的难题;将大数据与农村的生产、发展、扶贫、教育、医疗、基层党建等进行融合,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更多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

[3]中共中央辦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EB/OL].中央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4]张照新.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

[5]李继力.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J].党政论坛,2019,(9).

[6]张浩.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N].光明日报,2018-06-29.

[7]宋山梅,向俊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9).

[8]朱建江.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不是“两个阵营”[N].解放日报,2018-02-06.

[9]陈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现代化乡村治理新体系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8,(11).

[10]吴晓燕,赵普兵.协同共治:乡村振兴中的政府、市场与农村社会[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11]薛辉.浅析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政治学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14,(4).

[12]李松玉.乡村治理中的制度权威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5,(3).

[13]高万芹.乡村振兴进程中新乡贤的类型界定、功能实践与阻力机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5).

[14]赵德明.培育新乡贤文化应处理好“四大关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3).

[15]郭志奔.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反思[J].党政干部学刊,2019,(8).

[16]新华网评: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力”[EB/OL].新浪财经,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5-19/doc-ihvhiews2927591.shtml.

[17]张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18]张大维.优势治理: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乡村振兴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8,(11).

(责任编辑:高  静)

Abstract:Rural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national governance,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To realiz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the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key point,the rural civilization is the guarantee,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is the foundation,and the big data is the technical support.In recent years,under the leadership of Basic Party organizations,Shuangjie village,Shuangjie Town,Beichen District,Tianjin has seized the opportunity,innovate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carried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strengthened the rural governance system,made full use of big data,and walked out from “nanny management” to “township managemen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rural areas in Tianjin and other province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grass roots party building;rural traditional industry;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rural governance system;big data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文化
耕牛和农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农民
谁远谁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