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培养背景下《工业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0-03-07刘君红胡红玲

广州化工 2020年22期
关键词:焦炭案例评价

刘君红,邱 岳,周 丽,胡红玲

(1 内蒙古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10)

1 课改的意义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复杂,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员工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特别是高职学生,既要有理论功底,又要懂现场操作[1]。

当代高职学生由于知识准备的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在学习上易出现困难,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培养力度与化工企业快速发展对接,值得我们思考。

工业分析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对接,强调掌握常见工业分析项目的方法和测定步骤,针对工业分析课程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工厂化教学为主,把课堂搬入工厂,既有老师主讲理论,又有现场专家的实操讲解,学生边学边练,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可感性,使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易学,使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并达到适度的联结,发现其内在本质,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突出的实践性,能够使学生接触并学习到大量企业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该课程是化工、冶金、煤炭等专业的共通专业课程,能够实现多个专业共用。

2 课改的目标

以“学习先进、身临生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为原则,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标准[2-5]的具有共性和先进性的工业分析课程。课程整体设计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为背景,以项目为载体,提炼课程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的改革,由学科知识型课程阶段向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教学阶段转变。让教师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学习、研究和提高的目的。待时机成熟,辐射整个专业,以“课程品质”带动专业建设品质的提升,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3 课改的特色与形式

现在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出现困难,特别是到专业课学习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畏惧情绪和放弃学习。针对这种现状,将原来的按章节进行授课的模式,改变为按照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整合的模块化授课模式。(1)直接对接企业工厂实际,从生产现场的工作任务,反推教学内容设计,进行课程的重塑,并编制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活页式教材;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学习、工作实际需要,着眼于企业发展需要,在联系社会大背景下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知识循序渐进,系统推进,生动活泼,有声有色。(2)教学团队由本系教师和现场的专家共同组成,在各项教学资料编制过程中,老师通过经常性下厂调研,和现场的技术人员不断交流,不断提高,培养出优秀的教学团队。(3)授课方法,用企业的真实案例作引导,理论学习+现场实况+实际操作相结合,并辅助于现场的实验用具,创造出更加真实的现场环境,结合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练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考评方式根据工作任务不同而不同,形式多样,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5)目前是重工业分析,逐渐加入轻工业分析,如食品分析,制药分析等,课程扩展空间巨大。

4 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4.1 重塑课程体系

根据生产实际,课程按职业岗位的特征确定六大模块,18个子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按照分层建设的思路,整理序化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设计与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吻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对于每项任务,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为背景,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的领域、任务、职业技能、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纳入课程体系中,系统设计课程知识树。

4.2 合理取舍,建设活页式案例教材

4.2.1 教材的形式

活页式教材是最新提出的教材使用新模式,活页式教材的使用使得模块化、任务化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一是是备课纸为活页。每一课的教案相对独立,教师可根据需要自行在原有教案中加入新的活页,充实备课资源,也可随时抽取、调换。二是内容上的“活”。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可以有多种,除了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等基本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加入与之相关的人物档案、他人评价、相关理论等辅助性资源。最后是时间上的“活”。教师的备课时间不局限于课前,而是贯穿于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成果也不再是一学年的,而是几轮的教学积累,在一次次的增删调换后,留下的是独具教学风格的精品。此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础支撑和授课依据。

在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又突出本专业涵盖的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建成活页式《工业分析》生产实际案例教材。本教材突破传统《工业分析》教材,研究建设一批反映企业真实生产、有代表性的、应用性强的案例(案例内容来源于企业,服务于生产),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的建设首先是一个问题案例,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总是具有一个或几个矛盾冲突,学生在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时,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不断更替交迭,完成个人的理论建构。

4.2.2 教材的内容

案例库内容含有煤质分析、焦炭分析、水质及工业污水分析、气体分析及工业废气分析、石油产品分析、钢铁分析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划分几项具体的任务,将分析检测相关内容细化到每一个任务内,每个任务对应不同的案例。以此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快速和新型化工企业生产现场对接,缩短学生就业“磨合期”。

4.2.3 教材的推广与更新

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使用案例库,及时接受反馈,对案例的效果做出评价,修改案例。在化工企业中推广使用,使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受益。根据技术发展需要,持续更新最新动态。

4.3 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实践

采用导师制培养[6],课程由六位老师负责,学生进行轮岗实践。轮岗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双向进行选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选择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选择教师),确定导师,导师一直指导到学生毕业(包括学习、生活等)。培养过程中,导师先将真实案例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对项目任务案例说明、案例背景进行分析,小组通过调研、查资料等确定项目的完成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导师审批后,进入实际工作现场,进行方案的实施和技能的提升。

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学习、工作实际需要,着眼于企业发展需要,在联系社会大背景下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知识循序渐进,系统推进,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身临生产的感觉,有真实的现场感,上课中,边理论边实际操作,老师提供职业规范,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始终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学习和训练,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的满足感是平时上课中不容易见到的,将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典型事故案例、工作任务展开,课程教学流程按照高级化验员的工作流程进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收获了成功体验,而且每次都很期待下次做的工作。

虽然“高峰”“高原”学科已经有相对完善的资源体系,考虑到“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以及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依然需要着力打造系统、全面、专业的资源服务。“高峰”“高原”学科对领域经典著作与工具书有一定需求。因此,可以通过邀请学科专家参与,系统推荐学科相关教材、专著,推荐核心出版社等[10],为图书馆采购资源提供参考。

4.4 教学方式方法

以《工业分析》中的焦炭热强度的分析测定案例教学任务工作页为例:

通过小组协同合作,边讲边练,理论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使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步骤一、课前计划

(1)学生掌握知识:焦炭的性质、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各种焦炭主要质量指标的分析检测方法、提高焦炭质量的措施。

(2)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展开竞赛。

(3)与现场联系,进行现场教学准备,包括安全教育、劳保用品、实训操作设备、现场教室、现场兼职教师及行走路线等。

(4)安全教育,教师带领学生下厂调研,记录:焦炭的生产过程及其性质;焦炭质量评价指标的的分析检测方法。查阅和收集焦炭质量分析检测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5)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习、调研中获得的资料,总结焦炭质量评价指标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提高焦炭热强度的措施。

(7)学习岛选择具有实验设施的分析实验室。

步骤二、课中计划

(1)学生就座学习岛,按小组展开竞赛,选择记录人、发言人。

(2)采用头脑风暴法,每人总结一条焦炭质量评价指标及分析检测方法。按顺时针顺序轮流发言,记录人将劣化指标在A3白纸上按焦炭生产的原料煤的性质和配比、原料的预处理、炼焦生产过程与操作、焦炭质量评价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焦炭热强度的措施分工序记录。要求每人发言,时间25~30分钟。

(3)整理完成后,小组发言人上台展示A3白纸上的记录,并向全体师生汇报交流焦炭质量评价指标及分析检测方法;发言学生汇报完成后,同组学生可以补充。汇报结束后是本组自评、其它组进行点评和现场技术人员对操作要点评价,每组时间5~10分钟。

(4)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实际生产中焦炭质量评价指标及分析检测方法案例,时间30分钟。

(5)教师针对焦炭性质用途、原料预处理过程、炼焦工艺、焦炭质量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分析检测方法(原理、步骤、仪器和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试验数据的处理)、提高焦炭热强度的措施等内容进行讲授,重要内容进行操作演示,时间60分钟。

步骤三、课后计划

布置作业。

4.5 课程评价体系

创设一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企业老师的评价模式,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多元评价、结果评价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前预习和准备、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对于教师的评价包括3方面:(1)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学生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打分。(2)系里组织学生座谈会,收集意见。(3)组织学生参加i钢职品质课评教。

4.6 课程教学效果

《工业分析》企业生产实际案例教学,将化工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现状,了解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设计现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为化工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在教学中利用生产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或小组或个人的参与中,能够使学生具备团结合作、创新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分析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仪器原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掌握试样的采取、煤质分析、焦炭分析、钢铁分析、水质分析、石油分析、气体分析;能正确理解各实验的操作原理,并能通过操作规程自行的操作得出计算结果;具备管理化验室基本知识;基本仪器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施工、现场工艺操作、分析与检验方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为企业品牌宣传、员工培训和人才的引进提供帮助,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校企共赢的目的。体现了高职教育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时代要求,有效避免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5 结 语

经过实践,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技能培训背景下《工业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已经成功运转一轮,从方案的确立,到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资料的搭建、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的组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创造条件,使品质课教学不断完善,高品质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猜你喜欢

焦炭案例评价
2020年我国累计出口焦炭349万t
昆钢2500m3高炉使用劣质焦炭生产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焦炭塔管线开裂原因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2013年6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