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初探*

2020-03-07李卫锦霍平慧陈华絮

广州化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化学试剂废液试剂

蒋 边,李卫锦,霍平慧,陈华絮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化学试剂是高校实验室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物资。因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验项目较多、步骤相对复杂,涉及试剂种类繁多、数量不一、性质各异,强化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要求很高。近年来,因试剂使用及管理不当引发的爆炸、致毒等安全事件频发,如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2015年中国矿冶大学瓦斯爆炸,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镁粉粉尘云爆炸,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因化学品管理不当导致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比重高达50%以上[1]。因此,必须将试剂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作为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确保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安全、有效、环保进行[2]。

1 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使用及管理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引向深入,我国高校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完善、管理逐步科学规范。但由于实验室危化试剂集中、化学试剂繁杂、试剂使用要求较高,极易因使用管理不当引发生命财产安全事故。根据近几年高校实验室试剂使用和管理相关研究报道,实地考察广东省部分高校实验室情况,结合个人管理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使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规章制度不健全。试剂申购、验收、领用、使用、处置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不够健全,制度落实也不能常态坚持。

(2)安全意识不牢固。试剂使用安全教育和培训形式单一,基本未考察教育和培训效果,也无后续检查、再教育及相关考核,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3)硬件设施不达标。部分高校化学试剂存放区条件相对简陋,隔热、避光等基本条件不能保证,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处理装置安装不到位,通风系统通常采取粗放式直接排放;应急物资配备不足,遇突发情况时无法及时供应;化学试剂存放处所缺乏视频监控系统等。

(4)防护使用不规范。使用试剂时防护不到位,甚至存在无防护情况下直接实验的现象。使用、配制试剂操作不够规范,未按需量取和配制,造成试剂严重浪费和大量后期工作[2-4]。

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和措施。

2 化学试剂安全使用及规范管理措施

(1)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卡控。根据实验室特性,以加强管理效用为导向,建立和完善试剂使用配套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可操作、易落实。重点完善好《化学试剂验收入库登记制度》、《化学试剂领用登记制度》、《化学试剂分类管理条例》、《化学试剂库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试剂库和使用应急预案》等基本制度[5]。同时根据高校实验课程实际,结合实验室特性,及时建立并动态优化危险化学品目录,配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方便学生随时查阅。此外定期检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强化过程卡控和监督管理,如危化品领用手续是否完备,试剂标志是否完整、清晰,药品存放是否合理、安全,废弃物处置是否规范,是否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等[1]。

(2)加强安全教育考核,提升安全意识。高校实验室人员特别是学生流动性极大,技术水平和安全素养参差不齐。实验人员作为使用试剂的主体,必须强化“主人翁”意识。首次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本实验室试剂使用安全培训,重点包括试剂使用安全规章制度,本实验室涉及的常规化学试剂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防护、存放、应急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等,通过相关考试合格之后方能进行实验。常态跟踪和检查实验人员相关行为习惯,对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批评教育,对发生问题者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考核,逐步树立试剂使用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

(3)合理按需按量申购,确保用存匹配。严格遵循按需计划、按需申购的原则,根据实验课程开设和科研项目开展情况,制定和实行合理采购计划,尽量降低多余药品库存。实行多余试剂内部调剂,建立本系统多余危化试剂调剂信息平台,对已完成实验项目的剩余试剂,及时发布调剂信息,及时完成库存调剂消耗。

(4)科学有序分类存储,定期检查清理。购买和使用试剂时,无法避免药品剩余,保证安全存储是试剂安全使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强化药品储藏室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入内。特别对第一类易制毒品,严格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储藏室、储藏区、储存柜应严格保证通风、隔热、避光等基本条件。试剂存放必须安全科学,摆放合理有序,如有机溶剂储存区应远离热源和火源;易泄漏、易挥发的药品保证充足的通风,禁忌化学品不得混存,等等。同时,药品试剂应定期检查,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脱落和腐蚀,是否过期,并及时做好试剂清理和报废。

(5)严格落实防护措施,规范科学使用。落实实验防护是试剂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凡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穿着实验服或者防护服,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必须要根据试剂特性,提前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对未接触过的试剂,应先根据相关资料查明其特性,确定满足防护要求后再进行实验。此外,穿着化学、生物类实验服或带实验手套不得随意出入非实验区。开展实验时应规范使用试剂,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量取和配制试剂时,应严格按需量取,以保证精确性,减少浪费;取用药品时,应严格按规操作,特别是有毒试剂应尽量防止溅洒,避免与皮肤接触。药品取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封存,防止结晶、回潮、挥发等。配制好的溶液应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时间和配制人员名称,于合适条件下保存,必要时应置于冰箱低温冷藏[6]。

(6)妥善做好“三废”处理,合理收集处理。开展实验之前应做好环评工作,尽量选择绿色而又能达到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法和实验项目。在实验允许的条件下,应对有机溶剂废液进行回收再利用,减低废气废液产量。针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爆炸性、急性毒性、传染性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危险废弃物,都要统一收集和登记,分类存放,集中处置和备案。收集废气时,可根据需要在通风橱管路上安装有毒有害气体吸附或者处理装置(如活性炭、光催化分解、水喷淋等),或在实验仪器上安装配套废气处理装置。试剂废渣主要是过期的固体试剂和用完的试剂空瓶,前者应原试剂瓶密封保存。废液则种类最多、成分最复杂、数量最大、处理最麻烦,对于有机废液和废酸最好采用空的原装试剂瓶盛装,减少废瓶产生。对于易致爆类化学废液,需提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进入废液桶。废渣和废液及时贴好废弃物警示标签,并定期查看、及时处理,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将各实验室的废渣废液集中交予有资质的化学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理[4,7]。

(7)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根据本实验室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性配备应急硬件设施、救援物资和个体防护用品。同时,配备合适的灭火设备如烟感报警器、灭火器和消防喷淋装置等防火装置,并定期开展使用训练。药品试剂在储存和取用时发生溅洒、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时,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害特性,妥善做好应急处理,尽量减小事故影响范围。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能力和水平,做到应急有备。

(8)强化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运用,实现高效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试剂管理相结合,开发和使用试剂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化学品动态台账,实现危化品等试剂的申购、审批、采购、入库、领用、储存、报废等全流程管控,规范、高效、准确地做好化学试剂监管。强化大数据平台应用,实现试剂内部系统调剂使用信息化、可视化,最大限度降低试剂库存[8]。开设实验室试剂使用安全教育网络课程,建立安全考试网络试题库,利用手机APP或微信、QQ等平台进行在线教学、考试,随时学习和巩固知识和技能。补强实验室和药品存放室门禁监控,实时对药品房的情况、人员进出情况、试剂使用操作情况、“三废”处理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防患于未然。

3 结 语

化学试剂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内容,目前各地区、高校、专业的实验室之间试剂

使用管理情况各异,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试剂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清华大学已率先建成具备办公、仓储、验货、配货功能的现代化试剂材料库,开发并实现了集购置、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全流程管理的危化品试剂材料信息管理系统,给实验室试剂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10]。但是,力求全面提高试剂使用安全和规范管理,必须坚持做好整章建制、安全教育、作业防护等各项工作,持续强化基础、筑牢防线、创新思路,严防因化学试剂引发安全问题,不断实现科学化、集约化和规范化。

猜你喜欢

化学试剂废液试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化学试剂与耗材的管理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含碱废液焚烧炉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结晶法脱硫废液提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钢铁企业化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分析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化学反应中水的多种角色
MVR技术在化机浆废液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