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3-07林其彪涂莹莹段在鹏

广州化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监控思政教学内容

黄 婷,林其彪,涂莹莹,段在鹏

(1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环境资源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02;2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800)

安全工程专业是以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研究对象,研究事故预防预测的方法。安全工程专业跨学科性强,与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紧密联系,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1]。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于2011年创办,至今已向社会输送191名左右的毕业生。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是普通高校安全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2]。该课程在安全工程本科生的教学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在在化工安全相关专业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校安全工程教学体系中一直将“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进行开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基础知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常用传感器介绍,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噪声等危害因素的检测,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安全检测以及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等内容。近年来,有一部分学者对该课程的教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朱昌志等[3]为满足教学需要,实现实验室真实模拟,设计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王强等[4]对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与评定精品课程设计进行探索,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革新;邱丹丹等[5]将微信用于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的实验教学质量;刘敦文等[6]结合安全检测技术实验,提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的实验;吴晓娟,朱建军[7]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制定了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阮毅,柳光磊[8]从师资、增加课程设计、优化实验教学和校企合作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李阳,亢勇等[9]对满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曹礼梅等[2]依托化工背景,对该课程进行建设探索。以上学者对该课程所做的教学改革研究,为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较好的改革思路,但目前未有学者结合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本文针对“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办学定位,教学目标和课程性质,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的号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探索课程改革的新途径。

1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几点能力:

(1)了解生产系统及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类型和危害,掌握安全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2)具备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对生产系统和作业环境进行有害因素和危险因素的检测与监控进行设计和实施,并且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意识和责任意识,具备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1 课程教学现状

本校将该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共48学时,其中有8个学时的实验内容。通过本教学团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认为该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1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该课程的学科融合性非常强,涉及到传感器技术,电子信号基础,数理统计等内容,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相关学科的发展,比如传感器新技术,无损检测新技术等内容,本校该课程的教材选择较为稳定,但教材内容一般无法体现最新的课程前沿领域的发展,导致教学内容有时无法及时更新,体现最新的应用手段和方法。

2.1.2 教学手段与方式多样性不够

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由于该课程的知识量大,内容较为抽象,如果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情况下学习,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此外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细化的程度不同,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会不一样;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多是借助PPT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也无法主动参与课堂。

2.1.3 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从一开始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90%,实验成绩占10%,到后来经过改革,现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占80%,实验10%,以及平时出勤和作业10%。虽然现在的课程考核方式有考虑到学生的平常表现,但学生中存在抄作业和抄实验数据的行为,导致最终的成绩客观性和综合性不够。

2.2 本课程教学改革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2.1 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模式上应解决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2.2.2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除了讲解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外,应结合检测监控的新技术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体现安全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等内容。

2.2.3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强,课内设置的8个学时的实验课程,实验内容涉及作业场所粉尘测定实验、甲醛浓度测定,超声波无损探伤和磁粉无损检测等内容。这些实验项目无法涵盖多数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因此,应通过其他的手段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2.4 课程思政的实施

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决定了本专业的课程具有显著的德育内涵,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挖掘和深化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结合课程知识点,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课堂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2.2.5 考核方式的优化

在考核方式上应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3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鉴于以上对本课程的现状及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分析,笔者借鉴其他学者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 持续更新的教学内容

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教材和授课内容,并建立教学资料库,使该课程具有完善、科学的教学内容,既体现课程完整性又体现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并持续更新,例如在介绍传感器相关内容的时候,除了向学生介绍常规的电阻式,电感式,超声波等传感器的应用,笔者在授课内容上增加“传感器新技术”的设置,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检测技术。

3.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可以采用视频,自制模型,情境设定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活动,针对本课程的一些专题,案例分析等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自主研究,再带到课上讨论,教师负责答疑、指导,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解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相关内容前,先布置学生去收集一些工矿场所的厂房布置,工艺,设备等案例资料带到课堂,课上结合学生收集的案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的场所应如何进行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

3.3 优化实验教学

8个学时的课内实验课程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通过并开放安全检测实验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开放实验室已实施一个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了高温作业测定,光照度测定等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的设计、实施,将课堂内容融入到实践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课程思政的实施

课程思政要求将智育与德育结合、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10]。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本思想教育、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等。因此需结合课程知识点,融合以上几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进行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环节,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断进行总结,不胡乱敷衍,不捏造实验数据,以此对他们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此外在课堂管理中也可以融合思政教育内容,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5 优化考核方式

鉴于前面提出的考核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优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为期末成绩70%,综合考评30%。综合考评内容除了包含平时表

现,实验成绩,增加学生开展自主专项研究,设计性实验、案例分析等内容,消除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抄作业和实验报告等现象,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将知识化为内在能力。

4 结 语

本课程教学改革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旨在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猜你喜欢

监控思政教学内容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