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句法视角下都江堰精华灌区典型林盘可达性*

2020-03-07张冰爽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安龙全局院子

张冰爽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成都 611756

林盘作为川西平原特有的生活形态与建筑形式,是一种根植于生活的深层结构,是一种居住文化 (蜀地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的体现[1]。林盘体系是由一个个林盘单元共同构成的地域性乡村聚落。林盘单元是指川西平原农村以宅、田、林、水4要素为主的盘状田间绿岛,构成生活、生产、生态和景观一体化的复合式农村散居聚落单元[2],其中, “田”指林盘外围开阔的田地,是林盘的景观基底; “林”指林盘内建筑周边的绿化屏障,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3]; “宅”是林盘构成的主体及核心要素,决定着林盘的规模与兴盛; “水”是环绕或穿过林盘的灌渠、溪流,是农家生产、生活的主要用水。

分析林盘空间形态中与可达性相关的定量数值,能够客观把握林盘聚落空间形态的特点与不足,为开发者、管理者、使用者都能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量化依据及调控建议[4]。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运用空间句法构建精华灌区典型林盘空间形态轴线模型,分析外界与林盘及各林盘内部的可达性,归纳林盘空间形态特点,进一步为林盘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选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都江堰精华灌区范围内的胥家镇、天马镇、聚源镇、崇义镇、石羊镇、柳街镇、安龙镇7个镇是都江堰建立以来的重要灌区,承担都江堰市人口居住、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功能,其辖区内的林盘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5]。根据林盘要素、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等特点划定的典型林盘 (也为第一期保护林盘)包括殷家院子、张家祠堂院子等35个林盘,共1252户、4227人,总面积约95.67hm2。这些典型林盘院落保存完好、树木葱郁、沟渠纵横,具有一定人文和自然生态底蕴。完整的 “宅、田、林、水”4要素丰富了林盘的空间形态,相较于一般林盘更有特色和研究价值。

1.2 Depthmap10软件与空间句法

Depthmap10作为由英国UCL开发的空间句法分析软件,主要针对空间句法的轴线底图法分析道路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附加空间的结构特性。

空间句法是由英国伦敦大学的比尔·希列尔经过近20年研究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一门空间形态构成分析技术[6]。空间句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分割,从拓扑角度研究空间关系,进一步评判空间可达性与关联性[7]。空间句法的具体量化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和分析流程如表1和图1所示。

整合度是指体现某一空间相对其余空间的中心性,反映系统中任意的节点与系统中其他所有节点的集聚或离散程度,是空间吸引到达交通潜力的衡量标准[6]。普遍而言,整合度越低,从它到达任意另一空间就必须穿越更多其他空间,即可达性越低[8]。根据设定的半径,分为局部整合度和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主要用于人流量的分析,全局整合度用于空间中心性和重要程度的评判。

智能度是指描述局部与整体变量的相关程度,即局部整合度与全局整合度的比值,用于判断能否通过局部空间建立整体空间系统的可识别体系[9]。一般来说,智能度超过0.5则认为空间的局部与全局整合度的关联性较强[6]。

表1 空间句法定量指标计算公式

图1 软件量化分析流程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局整合度

根据空间句法原理,整合度的核心区域所对应的空间位于整个系统中拓扑空间较高的区域,表明这些空间被人流所使用的可能性较大[10]。Integration[HH]图中色调越偏红色代表全局整合度数值越高,蓝色则越低。

就都江堰精华灌区7个镇而言,安龙镇的全局整合度较高,均值为1.04,柳街镇次之;胥家镇的全局整合度较低,均值仅为0.55。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是镇区较高全局整合度的保障,例如安龙镇有驾青路、成都三绕贯穿的交通优势,并且具有川派盆景文化和丰富的水资源;柳街镇具有彭青线的交通优势,另有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这些产业、交通、文化等优势不仅能吸引外来游客,使该空间可达性提高,同时也增强其内部居民的流动性,使邻近空间相互联系加强。

就单个林盘而言,安龙镇杨家院子全局整合度均值最高,达1.33;胥家镇董家院子最低,仅0.44。整个镇区与单个林盘的全局整合度趋势一致。从图2可以看出,全局整合度较高的林盘内都被一条主要道路贯穿,即图中红色的轴线,并且该轴线有许多与之相交的其他轴线,确保空间各个地方都能被到达。从图3可以看出,全局整合度较高林盘的空间系统中,存在一部分轴线的全局集成能力处于支配地位,被称为整个区域的全局集成核,代表这个空间中心性最强区域,是整个空间的活力中心[11]。整合度最高的轴线元素集合中心是重要的公共空间区域,可以成为林盘院落聚居点中交流的重要场所。

图2 典型林盘全局整合度

图3 安龙镇杨家院子 (左)胥家镇董家院子 (右)全局整合度

2.2 局部整合度

局部整合度考察单元与局部系统的联系程度,局部整合度越高的区域其人车流集聚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本研究对象林盘尺度较小,因此局部整合度取值3步的范围,即 “半径-3整合度”。

就都江堰精华灌区7个镇而言,安龙镇仍然均值最高,达1.36,天马镇次之。天马镇的局部整合度较高主要是因为林盘规模普遍较大,该镇灾后重建后通过 “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盘搞重建,节约耕地谋发展”的统规自建模式合并了许多小林盘,吸引更多人流。

就单个林盘而言,局部整合度最高的是天马镇张家院子,均值为1.60。该林盘局部整合度最大的空间是林盘内部现存清代古井一处,为2.8,说明该场所居民使用频率最高。图4大部分呈现了黄色短小的宅前路皆是顺延林盘内水系分布,林盘内部 “田”字形的水系和道路网格纵横,便于居民生活、灌溉,结合林木、田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林盘生态微系统[12]。相比之下,图5所示的局部整合度最低的胥家镇董家院子,为1.03,其林盘呈现发散状,内部没有一处围合的空间;林盘周围林木高大茂盛,生长杂乱,降低了空间的可识别性。

图4 典型林盘局部整合度

图5 天马镇张家院子 (左)胥家镇董家院子 (右)局部整合度

2.3 智能度

智能度用于衡量全局与局部整合度的相关程度[13]。图6中X表示全局整合度,Y表示局部整合度,R2表示智能度。图6中散点越集中,数值越高,表明人们通过林盘局部空间就能对整体空间认知,行走在其中不易迷路。

就都江堰精华灌区7个镇而言,安龙镇的智能度较高,为0.82。由上文分析得知,安龙镇全局与局部整合度的分布吻合度较高且数值较高,即空间系统的局部和整体感知具有一致性,说明人在其中比较容易形成清晰的空间认知。

图6 典型林盘智能度

就单个林盘而言,石羊镇马家院子智能度最高,达0.95。该林盘虽然由马家院子、周家院子、刘家院子等合并形成,但依旧保留了较完整的街巷空间布局——鱼骨状的布局形式。人们通过局部空间就能对整体空间有所认知,行走在其中不易迷路。此外,该林盘空间智能度较高的空间皆位于林盘入口处,说明林盘能被人们快速认知和记忆取决于 “第一眼印象”,即需要有明确的进入标志,例如入口处道路加宽、有明显建筑等[14]。相比之下,胥家镇的董家院子智能度最低,仅为0.02。从图7可以看出,其智能度散点图分布散乱,林盘道路围合的形状不规则,相邻空间之间缺乏联系,人们无法准确地通过局部空间获取整体空间的组构特征,很容易迷失方向。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智能度低也确保了林盘的私密性,能满足纯居住的需求,体现了林盘自发生长性特点。

图7 石羊镇马家院子 (左)胥家镇董家院子 (右)智能度

3 可达性程度分类

通过上述对Depthmap10软件中3个定量值的分析,普遍来说,整合度和智能度较高的林盘空间可达性较高。但对于林盘而言,并非绝对的可达性越高越好,而是要首先判断该林盘的发展需求和特征,不同类型的林盘有不同可达性归类和分析方法。结合现状调研和软件量化分析,将都江堰精华灌区典型林盘的可达性分为观赏性可达性、物质性可达性和象征性可达性3类 (表2)。

表2 都江堰精华灌区典型林盘可达性程度分类

3.1 观赏性可达性

人们最重要的知觉体验都是靠视觉来完成,人们要前往目的地的行动也要靠视觉引导。林盘的4要素 “宅、田、林、水”都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能吸引一定外来游客,依托林盘带动本地经济。

由于该类林盘主要针对外地游客,可识别性是场所记忆点的保障。通过前文分析,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整合度的第一保障,便利的交通可达性是空间可识别性的保障。从图8可以看出,都江堰精华灌区内高速路 (成灌、成都三绕)、市域一级公路 (IT大道、沙西线、彭青线)、市域二级公路 (灌天路)等毗邻或贯穿的林盘都具有吸引穿越交通的潜力。安龙镇是都江堰精华灌区7个镇中距离青城山最近的镇区,也是整体交通可达性最高的镇区。安龙镇的典型林盘多分布于道路沿线交通便利处,特别是成青快速旅游通道穿镇而过,吸引旅游人群的可能较大。

图8 安龙镇交通及发展区位

该类林盘的局部可达性较高,天然的农田美景、竹林幽静再加上川西民居特有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具有良好的景观视觉价值[15]。此外,三圈层中有大量方格网状空间,不仅保证了良好的空间可达性,也可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例如果蔬、粮油、花卉苗木种植等,形成 “林盘”+“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林盘,契合现代农家休闲方式需要,适宜打造乡村旅游型林盘。

3.2 物质性可达性

物质性可达性主要指空间是否对群众开放。物质性的隔离是指空间能被看见,但却具有不可进入性[6]。该类林盘主要针对本地居民,其特点是整合度和智能度较低,即空间不易被外人识别和进入,对于居住者来说则保障隐秘性和安全性。因此,该类林盘主要特征是生态资源良好,公服基础设施配套较好,但是交通区位较差。

该类林盘民居建筑多隐逸于郁葱里,由林地围合,提醒外人止步,兼具景观价值,也保证了良好私密性。围合的林地增强了外界进入的视觉和心理屏障,外围林地、水系所营造的小气候也具有良好的宜居性,使建筑营建融于自然、体现丰富的生态学内涵[15]。由于川西地区空气潮湿,外围林地、水系所形成的小气候也体现良好的宜居性,物质性可达性林盘适宜打造为生态宜居型。

3.3 象征性可达性

不同的空间被人们标识为不同的象征符号,如开敞、封闭、受欢迎、不受欢迎等,这些象征符号也极具生命力且相互产生联系。该类林盘特点是内部可达性较弱,即封闭性,但其形态尚存且有邻近且相似的林盘与之呼应。

尽管该类林盘布局相对集中、相距不远,各林盘单体呈现封闭状态,但林盘单体之间仍保留一定联系,如道路、沟渠、共用菜地等。可以利用原有林盘集中的特点,按照点—团—线—面的层次结构,将一片区域内的林盘进行统一打造。“点”是指单个林盘单元,“团”是指由多个林盘单元在集中的范围内形成的林盘团, “线”即指林盘团沿着主要交通路线呈现出的线型布局,“面”则是由多个线型林盘布局围合形成的面状布局形式。在布局上延续原有的林盘分布模式,最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创意文化园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解读空间句法原理及方法,结合空间句法轴线模型,以35个典型林盘为研究对象,运用Depthmap10软件,以评判其可达性并针对不同类型林盘提出保护和开发建议为研究目的,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林盘可达性定量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合35个典型林盘的轴线图,通过软件得出整合度 (包括全局和局部整合度)和智能度。这些数值分别表征不同的空间特性,例如整合度和智能度与空间可达性呈现正相关性。整体而言,安龙镇区可达性最高,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具体而言,石羊镇马家院子、天马镇周家院子、安龙镇杨家院子等林盘的可达性较高,并且镇区与具体林盘的可达性存在一致性。

2)对可达性进行归因可得出3类林盘的发展策略。可达性对林盘而言并非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应该判断林盘的发展类型,合理利用可达性促使林盘整体发展。对于居住性林盘,由于其私密性大于可达性,则不必刻意凸显可达性,而对于旅游型的林盘则相反。本文所划分的3类可达性囊括所有林盘,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主要特点提出不同的改造建议。

4.2 林盘空间形态优化建议

1)对于观赏性可达性林盘,完善对外交通网络,延续林盘历史文脉。针对这类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林盘,其可识别性越强则吸引外来游客的可能性越大,有明确进入标识的路网能凸显林盘核心观赏性资源,为本地居民带来旅游收益。因此,在保持林盘整体自然与人文风貌格局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加强林盘内部与外界交通网络体系规划,将道路作为空间体系的骨架,提升通达度,形成完善的 “点—轴”连通的路网系统。

2)对于物质性可达性林盘,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改善林盘人居环境。这类林盘的边缘区域可达性较低,缺乏与外界联系,导致林盘物资、信息交流和文化更新等流转速度缓慢,经济发展落后,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林盘内公共空间是居民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空间,它不仅是居民寄托情感的精神空间,更是传统文化延续的重要场所。前文定量分析表明,林盘内公共空间是整合度的核心区域,强化林盘公共空间的活力是增强整个林盘可达性的有效途径。林盘内的宗族寺庙、祠堂、古井等,这些空间象征着林盘多样的文化符号,是居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所,因此,针对文化性较强的公共空间,要体现它们在林盘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带动核心公共区域的可达性,减少居民对空间的陌生感,从而提升整个林盘的可达性。

3)对于象征性可达性林盘,加强周边联系,协调林盘整体风貌。针对本身缺少资源且整体可达性较差的林盘,应该充分研究该林盘与周边林盘的关联性,挖掘相邻林盘之间的联系点,不仅使林盘之间 “取长补短”(即将两个林盘可达性较低的空间相互整合连通,扩大居民的活动范围),也促进片区林盘发展一体化,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林盘产业。因此本文提倡的 “点—线—面”组团式发展,即整合的林盘组团能同时满足居住、旅游、耕地等不同类型土地,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土地利用可以保障各组团居民出行仅在内部解决,以提升交通可达性。

猜你喜欢

安龙全局院子
基于改进空间通道信息的全局烟雾注意网络
孪生院子民宿
再见,童年的院子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记忆型非经典扩散方程在中的全局吸引子
厦门院子
厦门院子
高超声速飞行器全局有限时间姿态控制方法
安龙县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
安龙县委离退局专题廉政教育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