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0-03-05陈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8期
关键词:溢流海绵市政道路

陈瑞

(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650000)

1 引言

旱涝灾害在我国很多城市中频繁发生,很多城市的缺水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地面硬化建设过度,在暴雨天气下,大量雨水会构成地表径流,这时会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基本承受能力,进而导致内涝问题的出现,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并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2 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海绵城市作为全新名词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大家越来越了解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的是具备吸水性能的城市系统,海绵城市使用的良性水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避免城市内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1]。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明确其中的重点:(1)建设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公园、草坪和树木等绿化设施,大力建设城市蓄水池和洼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性能;(2)建设城市排水体系。排水体系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关键,排水系统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相关建设部门需要加强排水通道构建,加大道路可透水路面面积,合理安排地下排水系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海绵城市已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有效应用,尤其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研发发挥着重要作用,海绵城市与传统的处理技术有很大的不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各个参建方积极参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截留作用,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为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

3.1 市政道路设计实例

某城市道路位于某城市市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中西部,城市道路整体是南北走向,设计长度约650m,道路原来的机动车道宽是7.5m,人行道宽是3.5m,绿化退线宽是8~10m,周围区域主要是厂区、绿化用地等。

3.2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2.1 路面设计

本次市政道路设计需要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路面设定一定的横向和纵向坡度,将车行道横坡设置为2%,使雨水自行进入排水口。同时,路面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透水砖,路面的下层面也需要使用透水材料,以快速将路面积水渗入地下。例如,可以采用碎石材料,其多空隙、质地坚硬、承载力强,能够承受很大的路面压力,有利于水的渗透,且路面积水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补给地下水。

3.2.2 生物滞留设施设计

在该市政道路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侧分绿化带进行加宽,一般加宽到2.5m,并且做成下凹绿地,并对机动车道中的汇水进行收集和滞留。设计人员还要分析市政道路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生物滞留设施,在化学、生物和物理作用的影响下,减少污染物的出现[2]。另外,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分析项目景观道路情况,在沿线两侧种植浅根乔木,土层厚度是120cm。同时,下凹式生物滞留设施收集并处理相邻车行道、人行道的径流雨水,在下渗作用的影响下对水质和水量进行处理,下渗雨水的收集方式是利用卵石层中的穿孔管,超出下渗能力的雨水被蓄积在持水层内部,超出的雨水需要由溢流口流到雨水管道系统中,溢流口需要高出持水区底部20~25cm。另外,生物滞留设施植物的耐淹时间会对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一定影响,在确定渗透设施容积深度后,应对绿地淹水时间进行校核。通过相关计算,生物滞留设施空池标准蓄水排空时间一般是11.1h,满足设计最大雨水排空时间是24h。

3.2.3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透水设计

在该项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透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地面透水能力的提升,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引进透水性硬化地面做法。通常情况下,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设计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时,主要使用透水砖材料,人行横道主要使用环保、透水地砖进行铺面,从上到下的主要结构分布是8cm 厚透水砖、3cm 厚中粗砂找平层、1 层400g/m2土工布、15cm 厚C15 无砂透水混凝土、12cm 厚的级配碎石。另外,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都坡向绿化退线,而道路两侧绿化退线范围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发挥道路两侧植草沟作用,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

3.2.4 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设施设计是本次市政道路项目设计中的重点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注重以下内容的设计:

1)路缘石豁口。生态滞留沟进水系统是生态滞留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施工设计对生态滞留沟的净化效果、维护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路缘石常留有开口,并将径流道路滞留沟中。

2)溢流雨水口。一般情况下,生物滞留设施以20~30cm 的间距设置一个溢流雨水口,当雨水口超过海绵城市的接收能力时,由溢流设施排入市政管网。模块化混凝土一般用于溢流雨水口,规格为680mm×1300mm,溢流口最大流量为30L/s。

3)沉泥槽。在进行附属设施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路缘石背面设置8cm×20cm×12.5cm 的泥浆槽。沉泥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规格为130cm×30cm×20cm。

4)挡水堰。一般来说,在挡水堰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使用顶部宽度为20cm、底部宽度为40 cm、高度为20cm 的卵石,基础为50cm 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另外,挡水堰一般布置在雨水溢流口的下游,避免下游附近边缘出现雨水[3]。除此之外,挡水堰需要根据雨水溢流口设置,其间距通常为30cm。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很多先进技术融入市政工程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减少了雨水对城市道路带来的影响,路面的雨水压力也有所降低,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道路和绿化、小区等整体系统进行融合。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地修建蓄水池、调节塘,并引进更多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城市的海绵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溢流海绵市政道路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筛孔型溢流管旋流器分离性能研究
浅谈水族箱溢流原理及设计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