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信息参考

2020-03-05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积金异地住房

● 北京:取消全部纸质证明 保障房申请进一步简化

从1月20日开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取消保障房申请家庭需提交收入和住房证明。自此,北京市保障房资格申请手续取消全部纸质证明。

“不再由申请人提供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房屋的不动产登记证书,不再由申请人提供本人及家庭成员工作单位出具的收入及住房证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保障房审核分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关于进一步简化保障性住房申请手续有关工作的通知》,所有申请家庭成员只需填写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并书面承诺符合相应条件,相关信息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核对审核。同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多份申请材料,受理部门因存档需要若干份,由受理审核部门自行复印。

申请家庭不必再为盖章往返奔波,确保到窗口即能完成申请,真正实现“只要跑一趟”。另外,保障房资格申请表也将简化。针对以往申请表格填写复杂的问题,从1月20日开始,将大量减少申请家庭需填写的内容。需由申请家庭填写的内容,将由此前的“一本”变为“一页”。受理时限也将被进一步压缩,各街道、乡镇住房保障窗口收到申请家庭提交的住房保障申请材料后,原5日内受理的期限将被压缩调整至1个工作日。

● 中山:在保障房小区实行智能化管理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祈安苑小区的楼层电梯里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这是中山市首次在保障房小区实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中山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希望通过引入人脸识别,提高保障房小区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运用技术手段避免保障房转租、长期空置等现象。

目前,中山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以祈安苑小区5期为试点,率先投入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系统均安装在电梯门对面,包括一个12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和两个LED补光灯。当有人走入电梯时,抬头即可接受系统识别,补光灯还能在夜间辅助完成人脸信息识别。刷脸完毕后,下方显示屏将以文字和提示音的形式告知乘梯人是否识别信息成功。

这套新启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充分体现了智能化管理,住户无需刻意停留,系统在人移动时也能实时采集到人脸信息。不仅如此,电梯人脸识别控制系统采用“住户直达模式”,当信息比对成功后,系统会自动“按下”住户所在楼层电梯按键,将住户自动送达。这一功能将为手持重物、怀抱小孩不方便按电梯键的住户带来便利。

目前,祈安苑小区试点已全部投入使用智能化系统,中山市中心城区保障房主要集中在祈安苑与平安苑两大小区,共有住房3307套,住户总人数近9000人。今后,将逐步把智能化管理系统覆盖至所有保障房小区,加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形成完整的保障房服务管理体系。

● 西安: 5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居住小区今年起执行“新绿标”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为推进绿色建筑健康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新绿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新绿标”以提升绿色建筑质量层次为目标,重新构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评价指标体系,对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推动绿色建筑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2020年1月1日起,西安市全面执行“新绿标”。西安市区域内,下列建筑应当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申报相应的等级:新建建筑面积5万(含)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公共建筑,要达到一星级或以上等级。其中,主城区(含城六区、长安区)、各开发区的新建建筑面积20万(含)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2万(含)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要达到二星级或以上等级;从项目投资渠道上,对于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要达到二星级或以上等级;鼓励新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居住建筑和1万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建筑达到基本级或以上等级。

● 辽宁:D级危房改造后安全使用年限不少于30年

近日,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辽宁省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对危房重建适用于一层农村C、D级危房(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能力不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改造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危房改造必须保证改造后农房正常使用安全与基本使用功能,对于一层农村C、D级危房改造应满足C级安全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D级安全使用年限不少于30年的基本要求。

《导则》明确,提升农房安全性的同时,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及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实施建筑节能、建筑风貌、厕改厨改及其他宜居性和室内外环境改造,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在安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应用和推广。

关于农房重建,《导则》提出应保证场地安全,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的危险地段或采空沉陷区、洪水主流区、山洪易发地段建房,并对建房的地基、外墙体厚度及用料、防震结构、木结构房屋以及重建农房门窗、屋面、室内地面等提出了具体安全技术要求。

● 粤港澳: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上线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行。共享平台上线后,大湾区内异地使用住房公积金不再需要提供原所在地公积金缴存证明,一次完成办理。

“只用大概3分钟,就办理好佛山缴存公积金转入广州公积金中心。”此前一直在佛山工作的陈女士近期调到广州工作,办理公积金转入时,发现异地业务办理效率高了许多,“手续挺简单,服务也很好。”

据介绍,陈女士办理异地转入业务,以前需先到佛山市公积金中心查询缴存信息,出具缴存证明,然后到广州中心窗口办理,中间往返两地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现在有了共享平台,只需到广州中心柜台,不再来回奔波就可一次办结。”

“此前调研了解到,住房公积金办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给群众造成不便,由此谋划建立共享平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壮狮表示,大湾区内地城市公积金业务合计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异地业务占到全省总量的90%以上,其中异地转移接续、异地贷款、异地提取等跨区域业务,存在职工两地跑,出具证明、发函查验、查询审核等流程多时间长等痛点堵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共享平台试运行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通过共享平台,可以便利办理跨城业务,节约社会成本。

据统计,试运行的20个工作日里,通过共享平台办理大湾区9市异地转移接续1865笔,异地提取409笔,异地贷款771笔,合计3045笔,帮助减少群众提供60%的材料。而且多项业务无需职工在两个城市间跑动,其中异地转移和异地贷款业务审批时长压减50%,释放了4000多个工作日。

● 安徽:逾九成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

截至2019年12月25日,安徽省城市黑臭水体共有231个,完成整治达到“初见成效”的共有215个,实现了年度目标。

安徽省目前尚未达到“初见成效”的16个水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水体穿越合流制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难度大;一类是水体较长,上下游贯穿农村区域较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决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任务,一方面加强长效维护管理机制的建立,加强管理,防范水体周边沿线企业、经营业偷倒散排污水废水污染水体;另一方面结合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强化管网排查检测修复,全面推进城市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深化“一厂一策”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能。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要求实现“初见成效”目标的水体水质不反弹。

猜你喜欢

公积金异地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