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度蜂产业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

2020-03-05赵芝俊

蜜蜂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蜂蜂场蜂业

刘 剑,赵芝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1 发展状况及特点

1.1 2019年蜂业生产情况总体向好,主要蜜源植物蜂蜜产量基本稳定

油菜蜂蜜生产期间,4个主产省(湖北、江苏、四川、云南)中湖北省油菜花期受低温多雨影响较大;云南近几年受油菜籽收购价格、种植结构调整等影响,油菜种植面积有下降趋势;其他两省油菜花期正常。总体来讲,2019年油菜蜂蜜产量较稳定。洋槐蜂蜜生产期间,4个主产省(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中部分地区洋槐花5月上旬受到干旱影响流蜜不佳。中下旬山西、陕西省大部分地区洋槐蜂蜜丰收,少部分地区后期受降雨影响有所下降,2019年洋槐蜂蜜花期属于中等偏上年景。荆条蜂蜜生产期间,3个主产省(吉林、山西、甘肃)中吉林荆条花期开花正常,但荆条花流蜜不好,蜂场普遍产量不高;其他两省不同程度受到天气干旱影响,荆条蜂蜜歉收,2019年荆条蜂蜜产量总体属于小年景。椴树蜂蜜生产期间,受前期少雨雪、花期低温降雨影响,主产区黑龙江和吉林省椴树蜂蜜生产歉收,2019年总体属于中等偏下年景。

1.2 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9年蜂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加工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形成了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制订实施了一批蜂蜜、蜂胶、蜂王浆及冻干粉等蜂产品国家标准,初步建成了新标准蜂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1.3 中蜂产业发展迅速

饲养中蜂作为精准扶贫重点发展的产业,2019年中蜂的饲养量在持续增长。由政府推动的中蜂养殖量急剧增长。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3~5年,中华蜜蜂的养殖量将与意蜂养殖量持平。

1.4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养蜂业发展的作用凸显

全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以及手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大转地蜂场转地更加便利,蜜源地信息获取更加快速。近几年来,大转地线路已经不受传统意义公路三横五纵网络的约束,蜂场大转地东、中、西线路也趋于模糊化。

1.5 南方蜂场蜂群销售保持良好的态势

南方蜂场繁蜂条件相对较便利,加之近年来蜂群发展势头良好,以及种植业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南方蜂场蜂群销售保持良好的态势。据调研得知,购买蜂群的蜂场主要来自山东和东北各省。山东省设施农业规模化程度较高,需要大量蜂群为之授粉,因此需要从南方蜂场购买蜂群为当地作物授粉使用;东北各省由于冬季气温低,蜂场蜂群越冬成本较高、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期明显滞后于南方,通过时间差直接从南方蜂场购买蜂群回当地开展生产更加经济划算。

1.6 蜂业保险开始试点运行

2019年,在北京市密云、昌平、怀柔3个区开展蜂业气象指数保险的试点运行工作,参保蜂农667户,承保蜂群6.554 8万群,投保金额26.219 2万元,其中蜂农出资52.438 4万元,保险赔偿总金额为13.109 6万元;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在国家级贫困县宕昌、岷县等地为中蜂养殖户开展养蜂损失保险,为贫困户养殖中蜂解决后顾之忧。

2 存在的问题

2.1 蜜蜂养殖方式依然落后,实现蜂业现代化迫在眉睫

具体包括:一家一户小规模作坊式生产还占主体;生产手段还比较原始,劳动强度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产业收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依然较低。

2.2 蜂产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形不成有效的竞争力

仅仅依靠初级产品的生产,缺乏品牌,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龙头带动,蜂农难以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3 科技对蜂产业的支撑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仍然没有建立起蜜蜂良种繁育体系,优良品种少,市场上品种多而杂,生产上换种周期长,蜂种对蜂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有限。蜜蜂重大病虫害对蜂业发展的影响依然较大。蜜蜂螨害是影响全球蜂业发展的重大寄生虫害,目前市场上的杀螨药物由于高毒、高残留,加上抗药性,已经严重影响了蜂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杀螨剂的研究。中囊病是中蜂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10年来全国发病率在30%左右,带毒蜂群在50%以上。目前,使用中草药、生物制剂等防治,全国仍有发生,防控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大量异地蜜蜂(主要是中华蜜蜂)被无序引种或销售,人为造成中蜂病虫害的大范围传播,加之我国蜜蜂检疫没有有效实施,引种已经导致部分地区的中囊病、欧幼病的爆发。

2.4 养蜂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一方面干旱、多雨等不利气候常常造成多地蜂业生产绝产绝收,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和蜂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的授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都在很大程度上极其不利于蜂农的持续稳定增收,也影响着蜂农队伍的稳定。

2.5 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农业投入,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容易被认为是免费的服务而被忽视

当有政府资金投入时,蜜蜂授粉产业的推动效果很明显,激起了种植者对蜜蜂授粉带来经济效益的认可;然而,如果政府资金未能持续资助,如何让种植者还能利用蜜蜂为作物授粉服务,这个还需要探讨市场机制问题。另外,多年呼吁的蜜蜂授粉产品优质优价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价格低廉的喷施激素产品依然是市场的主流。因此,蜜蜂授粉产业虽然取得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的蜜蜂授粉产业还存在巨大差距。

2.6 蜜蜂农药中毒现象在各地依然存在

由于广大种植业者对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作用认识不足,烟碱类新型农药的大量广泛使用,以及目前分散种植的模式,作物开花期施用化学农药的现象仍很严重,蜜蜂农药中毒现象短期内不会好转。

3 发展趋势分析

3.1 中蜂产业将持续发展

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2020年全面脱贫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蜂养殖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地区将继续加大养殖规模和完善扶持政策,在针对贫困户开展的蜜蜂损失保险、灾害救助、合作社股份制和购置蜂机具补贴等扶持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中蜂产业还将继续壮大,为贫困户脱贫做出贡献。

3.2 大转地蜂场转场效率大幅提升

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传统意义上东、中、西大转地路线不再明显,大转地蜂场蜂农可以根据实时的蜜源地花期情况选择放蜂场地,转场效率比以往大大提高,同时也要警惕蜜源地场地紧张等突出问题。

3.3 各地专业种蜂场不断涌现

在蜂产业体系的支持下,蜜蜂良种的繁育及推广体系继续完善,各地养蜂大省利用专业蜂农蜂场为依托和体系内专家的技术指导,逐步推行建设现代化的专业种蜂场;同时,市场蜂群价格一直处于较高位,对种蜂场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4 蜂种资源保护方面

现今西方蜜蜂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同时西方蜜蜂呈现出蜜蜂亚种和地理类型减少的趋势。为了抑制这种不利趋势的发展,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自己本地区的蜂种亚种和地理类型进行了定义和出台了各自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3.5 养蜂者的授粉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从传统的蜂产品生产理念转变成为农作物授粉服务

在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财政蜜蜂授粉专项资金的取消,推广力度会受到较大影响。在研究方面,对于一些蜜蜂授粉存在技术难题的作物,授粉技术也将得到完善。总体上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种植者和养蜂者对蜜蜂授粉认识得到提高;各项资金的支持力度还将持续;公司运营将更加完善,授粉技术也会得到完善,蜜蜂授粉产业得到发展。

3.6 规范管理是蜂产品安全生产发展的保障

通过建立与完善蜂产品标准体系,强化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使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环节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规范行业发展。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整治市场秩序,建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7 养蜂机械化是养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养蜂业转型升级及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没有养蜂的机械化,就没有养蜂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就无法创高产增效益。所以,加速研发、制作、推广、应用、普及先进养蜂机械,尽快推进实现养蜂机械化是未来养蜂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3.8 中华蜜蜂蜂种资源保护与利用

做好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科学有效保护已成当务之急,同时随着各级政府将发展和推广养蜂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或者是其他养殖业的替代产业,势必会加大政府投入和补助的力度。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中蜂养殖规模会显著增长,但目前中蜂养殖的技术仍然是瓶颈。

4 对策建议

4.1 加速养蜂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养蜂业现代化水平

充分发挥蜜蜂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面向行业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按照“科技支撑、重点突破、政策扶持、保障安全”的指导方针,切实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优化蜂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大蜂产品全程监管力度,大力推进蜂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和优质化,全面提升蜂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努力实现蜂产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4.2 要不断提高蜂业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

通过组织化和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打造优质品牌,增加附加值,增强产业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3 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为蜂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要加强良种培育和扩繁体系建设。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蜂王的推广应用范围,提高蜜蜂良种的普及率和占有率,依托国家级重点种蜂场建立全国蜜蜂繁育推广网络,通过建立示范蜂场等具体措施,提高蜂农良种意识。二是要加大重大病虫害防治药物及防御技术研发力度,为解决蜜蜂饲养病虫害提供有力支撑。开展西方蜜蜂蜂螨科学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西方蜜蜂抗螨育种力度和抗螨蜂种的推广应用,同时重视中华蜜蜂养殖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三是研究开发蜜源植物预报预测技术服务系统,为蜂农转地放蜂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蜜蜂遗传资源。开展不同区域蜜蜂种质特性的精确鉴定,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靶定关键主效基因,解析蜜蜂重要抗病、抗逆及高产性状的遗传机制。五是采用突破性的基因组学和精准育种技术,利用已获得的蜜蜂基因组信息、基于基因编辑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遗传性状改良,结合常规育种和选择计划,精确、快速地改善对蜜蜂抗逆及高产性状。针对不同地理型中华蜜蜂,进行区域化下同一地理生态型的品系或品种选育,筛选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新品系或品种。

4.4 加强蜜蜂授粉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蜜蜂授粉技术及组织措施的研发与探索力度,为蜂产业转型和全面发展,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政府方面,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蜜蜂授粉真正成为一项公共物品,使大家受益。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培育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模式;产学研相结合,促进蜜蜂授粉发展。

4.5 建立完整的蜂病防治服务体系

在转地放蜂集中区域,政府相关部门要妥善解决治安、收费、蜂产品销售、蜜蜂农药中毒、人蜂安全等问题,加快推行农药喷洒事先告之制度。充分发挥国内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单位的优势,相互联合,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蜂药的研究与推广。在全国建立一套完整的蜂病防治服务网络指导蜂农进行病虫害防治,完善省际及地区间蜜蜂传染性病虫害检疫工作。

4.6 加强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蜂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抓好蜂产品的溯源管理,建立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蜂产品及加工品供应链全过程要素信息的数据库,加强从蜂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建立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和生产实际的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及相关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建立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蜂药的监管,加强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预警工作。

4.7 加强同各学科的协作和创新

开展跨学科协同创新,加快研发适应现代蜜蜂产业发展的创新方法、关键技术、新型设备,运用5G通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蜂业,不断提升我国蜜蜂产业基础科研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中蜂蜂场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中华蜜蜂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